中国编织绣品的传统科技与美学
中国编织绣品的传统科技与美学封面图

中国编织绣品的传统科技与美学

金韺兰, 著

出版社:东华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48.0

书籍简介:

纺织品衣装,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在中国,氏族先民纺纱、织布、缝衣裳,已有七千余年的历史。原始布帛,由经纬纱线交织的“文(纹)形”,就是它的实用功能和审美意识统一的产物。布帛是由点线构成初“纹”的物化形象,中国古代刻划符号导致了象形文字的创造。也是缘起于点与线交错造型构成的“文”形。它和“结绳记事(物)”的“数”码,互为“编纂而谓书契。”这就是织“纹”与“文”字的“同形共源”互通的特性,“纹”与“文”,均具有“美化”的特征。织绣品纹理的构成形式,首先是由纱线的“结”(点圈)与“绳”(线的直线、弧线)交叉组合而成的最基本结构单元(位),简称“结构元”,它是编织、机织、刺绣品物化的共同“源头”。因此,本文首次提出了“纹理结构元”的新定义。改进了单纯以机织品为唯一分类依据的局限性。指出了机织品中,平经类的平纹是结构元,斜纹、缎纹不是“三原组织”,而是平纹的变化组织。平经类、绞经类罗组织和立绒类绒圈组织,并列为三种独立的“结构元”系统。作为织品品种定名、分类的新特色。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结构元与形态感第一节 纹理结构元(一)纹理的起源(二)纹的来源(三)结构元第二节 形态感(一)质感(二)色感第二章 编结品第一节 编结缘起(一)编结定义(二)编结起源第二节 编结结构元(一)单线编系统(二)双线编系统(三)多线(元)编复合系统第三节 品类和技法(一)“组”品名的来历(二)古代编结结构形式第三章 刺绣品第一节 概述(一)刺绣品的范畴(二)历史刺绣演变(三)缝编启迪第二节 绣纹结构元(一)锁链型系统绣品(二)齐平型系统绣品(三)贴物型系统绣品(四)堆花型系统绣品第三节 绣品和技艺(一)锁链绣品类(二)齐平绣品类(三)贴物绣品类第四节 民间艺绣遍神州(一)清新艺苑、女红名家(二)少数民族风范彩绣第四章 机织品第一节 概述(一)机织诞生(二)历代织造演变第二节 织纹结构元(一)平经组合类系统(二)绞经组合类系统(三)立绒组合类系统第三节 织品和科技(一)平经类织品(二)绞经类织品(三)立绒类织品第五章 织绣纹样第一节 发展历程第二节 构成形式(一)对称平衡(二)类比排列(三)连续协调(四)嵌字分布(五)组合群集(六)简约变异(七)自然生化(八)章服品级第三节 意象纹样(一)个案单位纹样初创形成时期(二)联缀统集纹样发展完善时期第六章 锦绣之美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美的演进(一)质与纹(二)功与美第三节 审美度模式第四节 美态特征评述(一)材质肌理美(二)色彩和谐美(三)纹样意象美

内容摘要:

编织绣品衣装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古代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传统编织绣品衣装点缀美化人体部位所显示的形象美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它是人们衣、食、住、行的社会活动中,被列为首位的发展对象。编织绣品衣装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通过纤维材质、色彩、纹样的设计和工艺制作所反映的美术美千姿百态。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编织绣品的传统科技与美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6906366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编织绣品的传统科技与美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东华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编织绣品的传统科技与美学是东华大学出版社于2014.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523.6 的主题关于 刺绣-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