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村庄治理与绩效分析
当代中国的村庄治理与绩效分析封面图

当代中国的村庄治理与绩效分析

孙秀林,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5

定价:49.8

书籍简介:

在当代中国,村庄社区的治理过程与治理绩效,对于几亿人口的日常生活与未来发展,是一个日益重要的议题。本书利用一个2005年调查的全国随机抽样样本,按照村民代表的产生情况与一事一议的实施情况,划分出不同的村庄治理类型。村庄治理过程,以村干部在日常治理过程中的时间分配与村民对村庄政治事务的关注为标准;村庄治理绩效,使用公共品供给作为监控指标,分析了村庄治理的不同类型对于村庄治理过程与治理绩效的影响效果。

作者介绍:

孙秀林,现任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博士,曾任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包括:基层社会治理、社会组织、空间分析。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大课题(子负责人)、上海哲社、上海教委创新、浦江人才等多项课题。已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青年研究》等社会学专业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书籍目录:

导论

一、 研究内容

二、 分析框架与假设

三、 研究与分析单位

四、 研究数据与分析方法

五、 主要发现

第一章文献回顾与分析框架

一、 村庄治理

二、 村庄治理过程中的行动者(Ⅰ): 村干部

三、 村庄治理过程中的行动者(Ⅱ): 村民

四、 村庄治理绩效: 农村公共品供给

五、 小结

第二章假设的提出: 村民自治对村庄治理的影响

一、 村民自治的制度变迁过程

二、 假设: 村民自治制度对村庄治理的影响

三、 小结

第三章实证分析策略

一、 被解释变量: 村庄治理

二、 解释变量: 村民自治

三、 工作假设小结

四、 控制变量

第四章数据描述: 一个初步的分析

一、 村庄治理过程

二、 村庄治理绩效: 公共品开支

三、 小结

第五章村庄民主的影响因素分析(Ⅰ)

一、 村民自治的影响因素

二、 实证分析策略

三、 实证结果

四、 小结

第六章村庄民主的影响因素分析(Ⅱ)

一、 "一事一议"制度的变迁过程

二、 "一事一议"的影响因素

三、 小结

第七章税费改革之后的村庄治理

一、 村干部的收入与激励

二、 计划生育管理

三、 税费改革之后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

第八章村干部的角色

一、 村干部的双重角色

二、 村庄民主的测量

三、 实证模型与结果

四、 小结

第九章村庄民主对村庄治理结构与治理绩效的影响

一、 村干部的时间分配

二、 村民的政治关注

三、 公共品供给

四、 选择性偏差问题

第十章宗族、民主与村庄治理: 进一步的分析

一、 理论分析框架

二、 宗族复兴: 一个替代性的组织选择

三、 实证分析策略

四、 实证分析结果

五、 小结

第十一章结语

一、 结论

二、 讨论

三、 本书的贡献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表格

后记

正文表格

表1调查样本的分布情况(CGSS2005,农村地区)

表2本书的被解释变量

表3村干部在日常治理过程中的时间分配

表4村财政支出结构

表5实行村委会选举的比例(分省)

表6村民代表由村民提名选举产生的比例(分省)

表7一事一议的实施情况(分省)

表8村庄治理的不同类型(地域分布)

表9工作假设

表10模型中所使用控制变量的一个基本描述

表11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矩阵

表12村干部日常治理过程中的时间分配

表13村干部日常治理过程中的时间分配(地域分布)

表14村干部日常治理过程中的时间分配(民选代表的影响)

表15村干部日常治理过程中的时间分配(一事一议的影响)

表16村干部日常治理过程中的时间分配(不同村庄类型的影响)

表17村民对村委会日常工作与决策的关注程度(地域分布)

表18村民的政治关注程度(民选代表与一事一议制度的影响)

表19村民的政治关注(不同村庄类型的影响)

表20村庄财政支出结构

表21村庄公共品支出结构

表22村庄公共品支出结构(地域分布)

表23村庄人均公共品支出(村民自治与一事一议的影响)

表24村庄公共品支出(不同村庄类型的影响)

表25自变量与控制变量的描述

表26民选代表的影响因素(Logit Model)

表27一事一议的影响因素(Logit Model)

表28福建某地村干部的基本情况

表29福建某地村干部的收入情况

表30福建某村的筹备组名单(前期)

表31福建某村的筹备组名单(后期)

表32村干部日常事务

表33村干部从事不同类型日常事务的分布情况

表34村干部从事日常事务的不同类别

表35模型中所使用变量的描述统计

表36村干部日常事务(绝对数值)的回归结果(Ordinal Probit Model)

表37村干部日常事务(相对比例)的回归结果(OLS)

表38村干部从事"社区事务"的时间分配(OLS)

表39村干部从事"国家任务"的时间分配(OLS)

表40村民对村委会日常运作与决策的关注程度(OLS)

表41村庄公共品开支总量(Tobit Model)

表42村庄公共品开支人均数量(Tobit Model)

表43村庄公共品开支比例(Tobit Model)

表44村庄公共品开支转换比例(OLS)

表45概率指数(Propensity Score)的估计

表46初始效果(Raw Effect)与调整后(ATT)效果的比较

表47样本分布情况

表48宗祠分布情况

表49现在宗祠与1949年以前宗祠的关系

表50本小组共举行过几次小组长选举

表51小组长如何产生

表52选举过程

表53过去五年的公共设施项目投资情况

表54项目资金来源

表55公共项目的管理过程

表56控制变量的描述

表57对于是否建立宗祠的事件史分析(Cox Model)

表58宗族对于民主的回归结果

表59组织类型

表60不同组织类型的治理绩效(Raw Effect)

表61不同组织类型的治理绩效的回归结果

表62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方程

表63初始效果与调整后效果的比较

表64假设的检验结果

附录表格

表A1模型中所使用控制变量的一个基本描述

表A2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矩阵

表A3村干部从事"社区事务"时间分配的回归结果(OLS Model)

表A4村干部从事"国家任务"时间分配的回归结果(OLS Model)

表A5村民对于村委会日常运作与决策关注的回归结果(OLS Model)

表A6村庄公共品开支总量的回归结果(Tobit Model)

表A7村庄公共品开支人均数量的回归结果(Tobit Model)

表A8村庄公共品开支比例的回归结果(Tobit Model)

表A9村庄公共品开支比例转换的回归结果(OLS Model)

内容摘要:

在当代中国,村庄社区的治理过程与治理绩效,关系到几亿人的日常生活与未来发展,是一个日益重要的议题。
  《当代中国的村庄治理与绩效分析》利用2005年的一个全国随机抽样样本,按照村民代表的产生情况与一事一议的实施情况,划分出不同的村庄治理类型。村庄治理过程,以村干部在日常治理过程中的时间分配与村民对村庄政治事务的关注为标准;村庄治理绩效,使用公共品供给作为测量指标,分析了村庄治理的不同类型对于村庄治理过程与治理绩效的影响效果。本书基于定量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的村庄治理类型,在治理过程与治理绩效方面的不同,资料丰富,说理有据。

编辑推荐:

三农问题在当今中国具有极为突出的意义,也是社会学领域的热点课题。作者从“治理”而非“统治”的视角出发,基于全国性的抽样样本,选取极具科学性和代表性的测量指标,考察不同的村庄治理类型及其治理绩效,本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当代中国的村庄治理与绩效分析》内容大量一手数据和资料,可供相关研究者参考借鉴。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当代中国的村庄治理与绩效分析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49563401
如需购买下载《当代中国的村庄治理与绩效分析》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桂林出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9.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7装帧平装
页数 288 印数 2000

书籍信息归属:

当代中国的村庄治理与绩效分析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5.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38 的主题关于 农村-群众自治-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