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叙事研究
聊斋志异叙事研究封面图

聊斋志异叙事研究

刘绍信,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36.0

书籍简介:

本书运用西方经典叙事学理论,探究了《聊斋志异》的叙事特点,将叙事学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研究的实践引向深入,选题为学科前沿,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本书首先介绍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又从文本出发,讨论了《聊斋志异》的叙事主体、叙事模式、叙事伦理方面的特点,在《聊斋志异》研究领域提出了新的课题,并试图作了自己的解答。阐述中时有新见,具有启发意义。

作者介绍:

刘绍信,1956年生,黑龙江绥化市人。曾做过知青、民办教师、建筑工人。现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师从刘敬圻、张锦池研读元明清文学,2008年获博士学位。曾在《读书》、《当代作家评论》、《学习与探索》、《北方论丛》发表论文若干篇。出版专著《胡地天籁——阿成论》,《当代小说叙事学》。系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叙事学学会理事。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叙事主体研究

第一节 叙事者:准个人化

第二节 视角与人称:静态与动态

第三节 叙事声音的多重表达

第四节 叙事的特例:《狐梦》

第二章 叙事模式研究

第一节 叙事模式研究方法简要梳理

第二节 叙事模式的研究考察

第三节 隐喻寄托情节模式

第四节 因果报应情节模式

第三章 邂逅遇合情节模式(上)

第一节 功能:情节与人物

引言

第一章 叙事主体研究

第一节 叙事者:准个人化

第二节 视角与人称:静态与动态

第三节 叙事声音的多重表达

第四节 叙事的特例:《狐梦》

第二章 叙事模式研究

第一节 叙事模式研究方法简要梳理

第二节 叙事模式的研究考察

第三节 隐喻寄托情节模式

第四节 因果报应情节模式

第三章 邂逅遇合情节模式(上)

第一节 功能:情节与人物

第二节 情境:时间与空间

第三节 情节过程总体描述

第四章 邂逅遇合情节模式(下)

第一节 初始情景:男女主人公初始邂逅

第二节 情节发展:邂逅相遇后的交往关系

第三节 情节陡转:主人公之间的相互救助

第四节 情节结局:主人公的命运归宿

第五章 叙事伦理举隅与“妒悍妇类型”

第一节 女性嫉妒文本摭评

第二节 女性嫉妒特征及内容要素

第三节 佛法疗妒:男性的哀伤与幻想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聊斋志异叙事研究》主要内容是运用叙事学理论解读《聊斋志异》。在参照、借鉴、整合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侧重于文本解读分析,并有意识地避免照搬“西律”胶柱鼓瑟的现象。将文化认知与小说形式相互联系,具有拓展批评研究方法的实践意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聊斋志异叙事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05153
如需购买下载《聊斋志异叙事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聊斋志异叙事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2.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419 的主题关于 聊斋志异-叙事文学-小说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