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研发
华为研发封面图

华为研发

张利华, 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9.0

书籍简介: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寒冬”中,我国民营企业出现了关门倒闭的现象,社会上也出现了经济转型、走自主创新之路的呼声。民营企业究竟还有没有发展的前途?适合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道路究竟会是什么样子?在国际金融风暴之后,应该如何去渡过危机?华为为这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榜样。本书通过对华为自主研发、人才战略、管理结构和竞争策略四个大方面的详细介绍,剖析了华为从初创、发展、壮大直到走向世界的深层次原因,并总结华为的经验教训。对于那些处于初创期和成长过程中的中小企业,以及挣扎在金融危机中的广大民营企业,本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作者介绍:

张利华,曾任深圳华为公司研发部校园卡产品经理、华为交换产品部副总工程师、华为业务与软件产品线总工程师、华为手机公司筹划组负责人之一、华为运营商解决方案部负责人之一。 她在华为工作七年期间,主持过大量新领域的开拓工作,曾领导过201校园卡产品的研发,主导过宽窄带一体化增值业务、移动数据业务、运营支撑系统规划工作,是移动数据业务、运营支撑系统、手机公司、运营商解决方案部这四个华为新增长点部门的倡导者、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   2002年,她因在产品规划领域的杰出业绩,获华为公司“金质奖章”。她也是华为研发系统改革项目CMM、IPD、MM等的重要参与人员,负责过华为某些产品领域的研发管理、战略规划、产品线管理等工作,并主导过华为从单一产品到向运营商客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转型。   她目前主要从事企业管理咨询、培训和投融资顾问等工作,并任上海交大工程管理与技术创新项目组顾问。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创业篇

第 1 章 第一桶金 / 2

44岁被骗200万 / 2

“吃亏是福、上当是福、挫折是福” / 3

资金不是创业者面临的最大问题 / 5

市场为先、客户为大 / 7

真诚打动客户加盟 / 9

从低端产品组装开始自主研发 / 11

没有技术怎么办 / 14

创造点燃激情的文化氛围 / 16

“做先驱不要做先烈” / 18

小结 / 20

第 2 章 初尝败绩 / 21

企业活下来之后做什么 / 21

产品刚推出就没有市场 / 23

要“满足客户需求”而不是“引导客户需求” / 25

山路上的装机队带来市场影响 / 26

做好市场的深度是做好服务 / 27

理想再好,止步于竞争对手 / 28

研发就像赌博 / 29

“因为我经历的挫折比你多” / 30

孙悟空的“救命毫毛” / 31

方兴未艾的电信市场 / 33

“资深”竞争对手是如何起步的 / 34

小结 / 35

第 3 章 首个里程碑 / 36

每天都有新面孔 / 36

竞争让通信产品如海鲜上市 / 37

研发部的“红宝书” / 38

樟木头:令华为人谈之色变的地名 / 39

义乌大捷:客户的支持是公司存在的理由 / 40

七天就当上了高级工程师 / 43

屋漏偏逢连夜雨 / 46

进邳州城:快速突破城市市场 / 48

牛皮吹破了总要有人买单 / 50

小结 / 52

第 4 章 毕业歌 / 53

C&C08机的灵魂是热爱事业的人 / 53

C&C08:华为技术的基石 / 55

培养自主研发是正道 / 56

C&C08:华为的黄埔军校 / 57

首个毕业证 / 59

征途:C&C08从农村到城市 / 61

C&C08万门机:在弯道处开始超越 / 63

“为谁干”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 64

竞争对手死在哪里 / 66

“游击队式”研发不可长久 / 67

“资深”竞争对手也开始腾飞 / 68

小结 / 69

第二篇 人才和资金篇

第 5 章 白条变股份 / 72

企业家也是政治家 / 72

高薪:一半是现金,一半是股份 / 76

不离开就一直在欠华为的钱 / 78

风险投资家加“知本家” / 81

不拘一格降人才 / 84

荣誉给员工而不给老板 / 86

让人才敬业、乐业:集体奋斗的平台 / 87

华为的“中南海” / 89

选择发挥自己价值最大的地方就业 / 91

小结 / 94

第 6 章 谁给华为做风险投资 / 95

如果失败只好跳楼 / 95

资金解困方式之一:技术换市场 / 96

中外合资:国外厂商经验 / 97

资金解困方式之二:广泛吸引”风险投资“ / 99

融资平台的作用:联合发展实现双赢 / 104

融资平台的运作方式:共同出资委托经营 / 105

融资平台的意义:技术拥有方与市场拥有者相结合 / 106

融资平台的结果:五年占据40%的国内市场 / 107

资金解困方式之三:卖掉一块业务给竞争对手 / 108

资金解困方式之四:在各地建区域的合资公司 / 110

资金解困方式之五:首创高科技企业“买方信贷” / 111

资金解困方式之六:拍卖代理权 / 113

“利益共同体”是获胜的法定 / 113

小结 / 115

第三篇 研发管理篇

第 7 章 中央研究部 / 118

分层式研发显优势 / 118

从“游击队”到“正规军” / 121

权力下放的同时分层控制 / 122

“党”领导下的“军队” / 125

从初战告负到产生“黄金牛” / 128

没有先进的管理就没有先进的研发 / 131

中研部成为全球研发的“中央” / 134

霸主出世,思科的1995 / 134

小结 / 135

第 8 章 新手也能做研发 / 136

不会做“满汉全席”怎么办 / 136

如何较快地突破新产品研发 / 139

跨部门项目组产生合力优势 / 143

如何确保跨部门的研发协作 / 146

如何既有成本优势又有利润 / 149

从小处做起,从零突破 / 153

中兴通讯与矩阵管理 / 156

小结 / 157

第 9 章 失败的教训 / 158

为什么搞不定“小小”话机 / 158

从最失败到最成功的产品 / 162

教训惨痛:“闭着眼睛”研发 / 166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 169

对竞争对手估计不足 / 171

领导个人决策失误 / 174

小结 / 178

第10章 奖励去美国 / 179

在美国的技术“情报部”:兰博公司 / 179

花小钱,大收获 / 180

国际同步,管理先行 / 182

淘金美国 / 183

微软和思科成功在哪里 / 185

小结 / 188

第11章 研发不是赌博 / 189

“如何做科研”本身就是一门学问 / 189

研发体系的“三驾马车” / 190

预研体系:研发的“千里眼” / 193

中试部:成熟产品的摇篮 / 194

“搭积木”快速组装新产品 / 198

对外合作:技术拿来主义 / 200

“新开发量高于30%不叫创新,叫浪费” / 202

小结 / 205

第12章 赢在管理 / 206

“软”实力成就差异化竞争优势 / 206

软件开发如何又快又好 / 209

就像“党”管理“军队” / 211

技术管理的难度不亚于产品开发 / 214

不因暂时的产品成败“论英雄” / 217

对人的评价不能靠主观估计 / 218

小结 / 221

第13章 花了波音的钱买的不是飞机 / 222

规模迅速扩张导致研发面临崩溃 / 222

IBM如何从规模化后的无效率走出来 / 224

产品做成什么样,不再研发说了算 / 227

产品研发:各部门都参与的一项投资 / 230

让“明争暗斗”的改革“暗礁”下岗 / 233

如何让管理成为“刷牙”一样的习惯 / 234

新员工求助不用再问师傅 / 236

从技术驱动跨越到市场驱动 / 238

企业富了之后买什么 / 239

小结 / 241

第四篇 竞争篇

第14章 剑挑霸王龙 / 244

新产品的开始总是不顺利 / 244

第一剑:攻其不备 / 246

第二剑:改变游戏规则 / 250

第三剑:“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 256

小结 / 259

第15章 暗战、暗合与谍战 / 260

“狼”和“牛” / 260

暗战 / 262

暗合 / 263

谍战 / 266

“培养明天逼我们进步的人” / 267

小结 / 269

后记 / 270

致谢 / 272

内容摘要:

《华为研发》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和翔实的资料,在国内第一次讲述了华为公司在高速成长过程中,惊心动魄、跌宕起伏、艰难前行的自主研发故事。本书围绕华为如何通过自主研发获得第一桶金?如何解决自主研发的关键人才和资金问题?如何构建和完善自主研发的管理体系?如何与竞争高手同台竞技并获得成功等人们关心的问题,为我们真实地再现了20多年来华为人如何破解并克服了众多中国企业难于逾越的产品规模化带来的人才和资金困境、研发低速度和低效率等弊病,为中国企业的自主研发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战经验。
  本书通过回顾华为公司和中国通讯产业的发展历史,深刻地揭示了企业与人才、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对手这三组互动关系,并对人才应如何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企业;企业应如何自主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政府应如何正确扶持企业成长,推动产业发展等问题,提出了很多值得反思和借鉴的建议。相信本书这些不同层面的分析视角,会帮助人才、企业和政府去重新审视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推动自身和经济的发展。
  本书为企业家、广大研发人员、政府管理人员、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EMBA、MBA和研究生生等人群,提供了全面完整了解华为自主研发实战经验的精华读本,也是广大关心企业自主研发创新的社会读者必读参考书。
  中国式研发成长典范产业升级最佳指南
  企业生存靠产品
  持久发展靠研发
  没有研发就没有销售
  销售管一时,研发管一世。
  华为公司是一张中国“名片”,也是一面中国民营企业的旗帜。华为从创业时做贸易起家,历经磨难,深刻体会到自主研发对于打造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此华为人20多年坚持不懈地自主研发和创新,成就了今日全球信息通讯产业中实力超群的中国企业。

编辑推荐:

《华为研发》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和翔实的资料,在国内第一次讲述了华为公司在高速成长过程中,惊心动魄、跌宕起伏、艰难前行的自主研发故事。本书围绕华为如何通过自主研发获得第一桶金?如何解决自主研发的关键人才和资金问题?如何构建和完善自主研发的管理体系?如何与竞争高手同台竞技并获得成功等人们关心的问题,为我们真实地再现了20多年来华为人如何破解并克服了众多中国企业难于逾越的产品规模化带来的人才和资金困境、研发低速度和低效率等弊病,为中国企业的自主研发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战经验。
  本书通过回顾华为公司和中国通讯产业的发展历史,深刻地揭示了企业与人才、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对手这三组互动关系,并对人才应如何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企业;企业应如何自主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政府应如何正确扶持企业成长,推动产业发展等问题,提出了很多值得反思和借鉴的建议。相信本书这些不同层面的分析视角,会帮助人才、企业和政府去重新审视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推动自身和经济的发展。
  本书为企业家、广大研发人员、政府管理人员、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EMBA、MBA和研究生生等人群,提供了全面完整了解华为自主研发实战经验的精华读本,也是广大关心企业自主研发创新的社会读者必读参考书。
  中国式研发成长典范产业升级最佳指南
  企业生存靠产品
  持久发展靠研发
  没有研发就没有销售
  销售管一时,研发管一世。
  华为公司是一张中国“名片”,也是一面中国民营企业的旗帜。华为从创业时做贸易起家,历经磨难,深刻体会到自主研发对于打造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此华为人20多年坚持不懈地自主研发和创新,成就了今日全球信息通讯产业中实力超群的中国企业。
  在信息和通信产业领域,华为和中兴从一开始就面向市场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开发投入,因而得以实现20年的持续增长,且其技术能力迅速提高,目前已经进入全球电信设备领先企业的行列。
  相比而言,国内一些企业却沉湎于组装环节,其生存环境日渐恶劣。华为和中兴等企业的努力值得鼓励,它们的经验也值得具有相同条件的企业学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吴敬链
  透过《华为研发》一书,我们看到了华为公司的研发是如何一步步地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真相。华为在研发管理上持续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在研发的组织运作和人才的激励等方面不断创新,这些是华为能够从无到有地构建研发团队,产品赶超国际先进技术的重要经验。
  我们期待通过学习华为的成功研发经验,中国能涌现出更多像华为一样优秀的企业。
  ——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董事长 田溯宁
  从《华为研发》中我们看到,华为公司的持续竞争实力,是依靠长期坚持自主研发和创新,不断深化和完善研发管理体制实现的。华为的自主研发体系,有效地破解了产品研发规模化后,研发速度减慢和研发效率下降等长期困扰中国企业的问题。华为通过打通研发与市场之间的壁垒,成功地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到多元产品的快速发展,这些实践和经验都值得立足于自主创新的广大中国企业和科研院所深入学习和借鉴。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 彭剑锋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华为研发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111284383
如需购买下载《华为研发》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机械工业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0装帧平装
页数 286 印数 30000

书籍信息归属:

华为研发是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09.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632.765.3 的主题关于 通信-邮电企业-企业管理-经验-深圳市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