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端
笔端封面图

笔端

曹聚仁,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年代:2010

定价:23.0

书籍简介:

本集记述李叔同、章太炎、鲁迅、周作人等,讨论幽默争论、白话与文言、京派与海派、读经与非孝,关涉二三十年代的热闹事件,作者的意见、观点与参与,有史料价值。

作者介绍:

曹聚仁,生于浙江浦江(今属兰溪市)。1921年毕业于浙江省立一师,同年到上海;在民国女子工艺学校任教,并为《国民日报·觉悟》撰稿。1922年记录章太炎的讲演稿《国学概论》在《觉悟》发表,引起社会注意。1923年,担任上海艺专、暨南、复旦等大学教授,并从事写作。 1932年主编《涛声》半月刊。1934年协助陈望道编辑《太白》。次年与徐懋庸创办《芒种》。1950年移居香港,为《星岛日报》专栏撰稿,后改任新加坡《南洋商报》驻港特约记者。1956年后先后辑有《北行小语》、《北行二语》、《北行三语》等文集。1959年任香港《循环日报》主笔,后继任《正午报》主笔。晚年著有《听涛室随笔》,于1970年在香港《晶报》连载,后更名为《国学十二讲》在香港出版,1986年北京三联书店出了增订本,改名为《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记

笔端

一 耶稣与基督

二 苏小小与白娘娘

三 祢正平之死

四 孔老夫子

五 陈梦雷

六 小红

七 李叔同先生

八 章太炎先生

九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现代中国散文

谈幽默(Humour)

幽默的表出

报告文学(Reportage)

论著作

从《发掘》说到历史小说

文诌

一 评赵望云“农村写生集”及其题诗

二 陶渊明的时代人格与诗

三 诗人心眼里的农民生活

四 周作人先生的自寿诗

五 论大泽乡

六 蜜蜂

七 新诗与旧诗

八 新诗家向哪里走?

别字问题

一 谈“别字”

二 续谈“别字”

三 再从“别字”谈起

白话文言新论

休矣文言

一 什么是文言

二 两种错觉

三 旧文人的文字游戏

四 铁树开花

大 众语问题

一 大众语文学的实际

二 一幕对话

文白论战史话

一 幕前

二 《新青年》与林纾

三 学衡派与罗家伦

四 上海的复古倾向

五 章士钊的老虎报

京派与海派

一 京派与海派

二 续谈“海派”

三 北平与上海

农村问题

一 “回农村去!”

二 回农村去做这个!

妇女问题

一 娜拉出走问题

二 花瓶

三 月经

四 乳房

驼铃

一 人间世

二 “著”、“教”生克论

三 斗牛

四 圣彼得大寺

五 黄河之水天上来

六 丹田

七 李迫大梦

八 我的迷惘

九 钓台与西台

十 闲话扬州

百感篇

一 混乱

二 虚无

三 我们的遭遇

四 逃出死亡线

五 风头

六 疑心生暗鬼

七 书生之见

八 古城会

九 读史有感

十 读《孝经》

十一 出气主义

十二 学问

十三 刑赏忠厚之至

……

内容摘要:

作者自言,民国二十年八月间,几个不甘于寂寞的中年人,集合拢来办《涛声》,由是作者恢复深夜写文章的旧脾气,所写也多为杂烩式的。“到底是中年人了,觉得自己的影子也颇可留恋了”,其中一部分,积聚在这小册子里,早先由天马书店印行,今又由三联书店重刊。《金楼子·立言》云:“笔,退则非谓成篇,进则不云取义,神其巧慧,笔端而已。”作者谦言,为文无所取义,即以“笔端”题名。
这些带点苦味的文字,内容确实驳杂,论文、短评、随感、考据,无所不包既有白话文言之争,也有新诗旧体之别;既有国故与国今的高论,也有京派与海派的点评:既有读书而感的“书生之见”,也有历经世事后的人生感喟。体类传统札记,笔生如珠妙语,旁征博引之中不失性情流露,谈书论文之间颇有情致。何妨在想象作者灯下执笔漫谈之际,心领其意绪,神会其思考。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笔端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曹聚仁作品系列
9787108034281
如需购买下载《笔端》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3.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笔端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201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6.6-53 的主题关于 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