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传播
良知传播封面图

良知传播

李升科, 著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42.0

书籍简介:

在当下社会转型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三农”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问题、文化问题、国家发展战略问题。

书籍目录:

序言导论 对农电视传播:一个不能忽略却常被忽略的电视现象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第二节 对农电视传播理论研究的成果、不足及借鉴意义的分析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结构和角度第一章 场域理论观照下的对农电视传播与“三农问题”的关系第一节 对农电视传播的概念界定第二节 布尔迪厄场域理论的工具作用第三节 场域理论“关系分析”意义上的“媒介三农”的位置第四节 “媒介三农”、“学者三农”、“政策三农”的三角互动第二章 对农电视传播与“三农问题”的对位与错位第一节 对农电视史略第二节 国家一社会结构变迁下的“三农问题”演变分析第三节 对位:舆论监督与典型报道、经济信息报道的立体结合第四节 错位:城乡电视对比框架下的忽略与漠视第三章 对农电视传播弱势化:多种力量较量的结果第一节 传统文化:重农与轻农思想的相悖性历史存在第二节 媒介消费主义:“三农”主体的受传者中心位置移向边缘第三节 权贵化取向:对农电视节目萎缩的心理症结第四章 公共经济学视野下对农电视传播的公共性特征分析第一节 分析对农电视传播公共性特征的意义第二节 公共经济学理论中公共物品的特征和分类第三节 在当下社会背景下对农电视传播属于准公共物品第四节 对农电视传播不能简单地市场化第五章 对农电视传播功能分析第一节 现代“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信息功能第二节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国民性格塑造功能第三节 乡村自治下的政治功能第六章 建立对农电视传播的公共服务体系第一节 外部:以“村村通”和“西新工程”为主体的硬件建设第二节 内部:建立正确的对农电视传播价值观和科学的节目评估体系第三节 媒介职业主义精神的建立与强化结语:对农电视传播场域与“三农问题”场域信息循环中的良性互动参考文献后记

内容摘要:

  李升科编著的《良知传播(电视与三农关系研究)》讲述中国文化里重农和轻农意识的相悸性在当下的电视媒介里体现为无处不在的权贵化取向。“媒介三农”在“事实三农”、“政策三农”、“学者三农”的场域冲突中具有独特的塑造和中枢传动意义,两对于这个“意义”的忽略就意味着解决“三农问题”的链条断裂。本书对于农民国民性格的塑造一定意义上不比解决温饱问题的价值小,...  《婚介与社会书系(第2辑)·良知传播:电视与三农关系研究》具有以下特色:  中国文化里重农和轻农意识的相悖性在当下的电视媒介里体现为无处不在的权贵化取向。  “媒介三农”在“事实三农”、“政策三农”、“学者三农”的场域冲突中具有独特的塑造和中枢传动意义,而对于这个“意义”的忽略就意味着解决“三农问题”的链条断裂。  媒介对于农民国民性格的塑造一定意义上不比解决温饱问题的价值小,而当下媒介对于农民的媒介图像建构处处充满着有意无意的“歧视”和“矮化”。  具有很强公共性特征的对农电视传播需要持续不断的“信息扶贫”。【作者简介】  李升科,山东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毕业,博士,主任记者,现在北京城市学院新闻系任教。在十多年的一线记者工作中,先后在市、省、中央多个层次媒体供职,创作了100多部电视专题片、纪录片,撰写了近百篇通讯和评论员文章,其中有十多篇作品获得省部级及以上二奖项。学术研究方面,先后在《现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战线》等学术期刊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并先后主持完成两项部级课题。  一直致力于社会学问题的传播学思考以及传播学问题的社会学思考的双重结合。思考和灵魂一直游走于静寂的乡村和喧嚣的都市之间,也每每在彷徨和无助时寻回故乡泥土的庇佑。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良知传播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5706080
如需购买下载《良知传播》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良知传播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于2012.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206 的主题关于 农村-传播学-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