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板腔
粤剧板腔封面图

粤剧板腔

苏惠良, 黄锦洲, 潘邦榛, 著

出版社:羊城晚报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36.0

书籍简介:

本书尝试以通俗易懂的方法,简明系统地介绍粤剧各类板腔在句格、平仄、板路、落音、起序、过门、拉腔、锣鼓以及相互转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举出唱例,列出简谱。力求深入浅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供粤剧界人士和广大业余粤剧粤曲爱好者学习参考。

作者介绍:

苏惠良,广东清远人,1946年出生,玩家出身。20世纪70年代曾先后在多个地、市专业艺术团工作,任乐手、指挥及音乐唱腔设计。1980年起,在广东省曲艺家协会工作,任秘书长、副主席;并兼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志》(广东卷)编辑部主任、《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广东卷副主编)、《粤剧大辞典》编委及音乐分编主笔等。是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颁发的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艺术科学国家重点项目《中国曲艺志·广东卷》编纂成果个人二等奖,《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广东卷》编纂成果个人三等奖获得者。曾编写出版《粤剧入门半月通》、《粤剧锣鼓好易通》、《粤剧梆黄一本通》。粤剧作品《归去来兮》、《赤壁怀古》先后获得全国粤曲牡丹奖创作银奖及省港澳粤曲大奖赛作品创作奖。退休后,任广东省曲艺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      黄锦洲,广州市人,玩家出身,自学成才。长于伴奏,擅写曲文。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曲艺家协会理事及活动中心主任、《中国曲艺家音乐集成》(广东卷)编辑部副主任、《中国曲艺志》(广东卷)编务。2004年获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颁发的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艺术科学国家重点项目《中国曲艺志·广东卷》编纂成果二等奖,《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广东卷》编纂成果个人二等奖,《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广东卷》编纂成果个人三等奖。      潘邦榛,广东南海人,1942年出生。1964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一直在广东粤剧院工作,任艺术室主任。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编写过约80个粤剧剧本、小品。撰写过500多首粤曲作品,又在报刊发表了一大批戏曲评论和普及戏曲的文章,其粤剧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出版过《潘邦榛戏曲文选》、《戏曲天地任纵横、《广州话分韵词林》等专著。获得“首届广东戏剧家突出贡献奖”。退休后仍勤奋笔耕,担任《粤剧大辞典》编委与分编主笔及《广东粤剧系列丛书》主编等,继续做出贡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述

一、声腔是戏曲剧种的标志

二、声乐是戏曲音乐的主体

三、戏曲音乐的结构形式

四、粤剧音乐的结构形式

五、粤剧的曲牌体形式

六、粤剧的板腔体形式

七、粤剧的梆子与二黄

八、粤剧粤曲同腔同调

九、一点说明

十、小结

第二章 板腔的分类

一、关于句式

二、关于板路

三、关于行当

四、关于音调

五、分类依据

第三章 梆子类的板式

一、大喉梆子首板

二、平喉梆子首板

三、子喉梆子首板

四、河调梆子首板

五、京倒板

六、大喉梆子快慢板

七、平喉梆子快慢板

八、子喉梆子快慢板

九、大喉梆子慢板

十、平喉梆子慢板

十一、子喉梆子慢板

十二、河调梆子慢板

十三、平喉爽唱梆子慢板

十四、子喉爽唱梆子慢板

十五、大喉快中板

十六、平喉快中板

十七、子喉快中板

十八、乙反快中板

十九、大喉七字清

二十、平喉七字清

二十一、子喉七字清

二十二、乙反七字清

二十三、大喉十字清

二十四、平喉十字清

二十五、子喉十字清

二十六、乙反十字清

二十七、三字清

二十八、大喉七字中板

二十九、平喉七字中板

三十、子喉七字中板

三十一、反线七字中板

三十二、乙反七字中板

三十三、大喉十字中板

三十四、平喉十字中板

三十五、子喉十字中板

三十六、反线十字中板

三十七、乙反十字中板

三十八、流水中板

三十九、三脚凳

四十、霸腔三脚凳

四十一、减字芙蓉

四十二、霸腔减字芙蓉

四十三、乙反减字芙蓉

四十四、七字芙蓉中板

四十五、霸腔七字芙蓉中板

四十六、乙反七字芙蓉中板

四十七、十字芙蓉中板

四十八、霸腔十字芙蓉中板

四十九、乙反十字芙蓉中板

五十、花鼓芙蓉

五十一、白榄芙蓉

五十二、十殿芙蓉

五十三、有序中板

五十四、大喉梆子滚花

五十五、平喉梆子滚花

五十六、子喉梆子滚花

五十七、乙反梆子滚花

五十八、沉腔滚花

五十九、平喉长句滚花

六十、子喉长句滚花

六十一、乙反长句滚花

六十二、大喉梆子滚花煞板

六十三、平喉梆子滚花煞板

六十四、子喉梆子滚花煞板

六十五、河调梆子滚花煞板

第四章 二黄类的板式

一、二黄首板

二、大喉二黄首板

三、乙反二黄首板

四、倒板

五、十字二黄慢板

六、爽十字二黄慢板

七、快十字二黄慢板

八、大喉二黄慢板

九、大喉快二黄慢板

十、反线二黄

十一、乙反十字二黄

十二、八字二黄

十三、乙反八字二黄

十四、滴珠二黄

十五、长句二黄

十六、乙反长句二黄

十七、二流

十八、乙反二流

十九、快二流

二十、大喉快二流

二十一、乙反快二流

二十二、快打慢二流

二十三、长句二流

二十四、二黄滚花

二十五、大喉二黄滚花

二十六、乙反二黄滚花

二十七、叹板

二十八、长句叹板

二十九、二黄煞板

第五章 歌谣类的板式

一、南音

二、流水南音

三、乙反南音

四、乙反流水南音

五、木鱼

六、有板木鱼

七、乙反木鱼

八、龙舟

九、粤讴

十、板眼

第六章 西皮与恋坛

一、西皮

二、乙反西皮

三、恋坛慢板

四、恋坛中板

五、恋坛二流

六、乙反恋坛

七、乙反恋坛中板

八、乙反恋坛二流

第七章 起唱锣鼓

一、锣鼓字谱说明

二、锣鼓使用分类

三、散板类锣鼓

四、慢板类锣鼓

五、中板类锣鼓

六、他类起唱锣鼓

第八章 板腔的转接

一、板腔相互之间的转接

二、板腔的“板面”、“过门”与板腔之间的转接

三、板腔与曲牌之间的转接

第九章 板腔的不同唱法

一、平喉梆子慢板

二、十字二黄慢板

三、反线二黄

四、长句二黄

内容摘要:

粤剧艺术丰富多彩,唱、做、念、打以唱为先,唱腔音乐是粤剧艺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了解、普及和传承粤剧艺术,就必须很好地学习和掌握粤剧唱腔音乐方面的知识。多年来,我们三位编者不断从事粤剧粤曲方面的艺术实践,也努力编写过一些有关的教材和普及戏曲的文章。我们深深感到,全面地系统地分析、探求和介绍粤剧唱腔音乐的艺术规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种值得认真去做的工作。粤剧的基本音乐结构一为板腔体,二为曲牌体,我们的《粤剧板腔》,就专门谈粤剧的板腔,尝试以通俗易懂的方法,简明系统地介绍粤剧各类板腔在句格、平仄、板路、落音、起序、过门、拉腔、锣鼓以及相互转接和不同唱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举出唱例,列出简谱,力求深入浅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以供粤剧界人士和广大业余粤剧粤曲爱好者学习运用,对于初学者来说,也可作为入门的向导,从中得到帮助。限于水平和篇幅,书中当有不足之处,有待日后有机会时再行充实订正。

编辑推荐:

《粤剧板腔》尝试以通俗易懂的方法,简明系统地介绍粤剧各类板腔在句格、平仄、板路、落音、起序、过门、拉腔、锣鼓以及相互转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举出唱例,列出简谱。力求深入浅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供粤剧界人士和广大业余粤剧粤曲爱好者学习参考。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粤剧板腔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54300879
如需购买下载《粤剧板腔》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广州出版单位羊城晚报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 260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粤剧板腔是羊城晚报出版社于2014.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617.565.3 的主题关于 粤剧-板腔音乐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