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的现代传承与复兴
暂无封面,等待上传

儒教的现代传承与复兴

韩星, 著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49.0

书籍简介:

这是一部时间跨度大,涉及面积广的儒学孔教研究的学术专著,在目前的中国大陆,还没有学者对孔教做这样的正面的积极肯定的研究。书稿主要叙述近代以来的中国大陆发生的孔教活动及其思想理论,以及波及到海外的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形成了持续的文化传承和复兴运动,是研究儒教传承与演变的极具参考价值的著作。

作者介绍:

韩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儒联理事及普及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儒教研究中心学术委员。著作有《先秦儒法源流述论》、《儒法整合:秦汉政治文化论》、《儒教问题:争鸣与反思》、《孔学述论》、《中国文化通论》、《儒家人文精神》等。

书籍目录:

自序 我的儒教观

绪论 清末民初的社会变化与儒学衰微

一、清末民初的社会变迁

二、儒学的衰微和民族精神的危机

第一章 康有为孔教说述评

一、儒学、儒教与孔教的概念

二、康有为提出孔教说的动因

三、康有为孔教说的目的

四、康有为创教之经过

五、康有为孔教说的内容剖析

1.康有为在比较中阐释孔教的特征

2.康有为通过“我注六经”来构建孔教的“神学”思想体系

3.康有为孔教说与政治维新和专制体制的关系矛盾与冲突

4.康有为孔教说的价值

第二章 清末民初孔教复兴活动及其争论

一、清末民初孔教活动述论

二、孔教活动引发的争论

三、梁启超——多变的孔教观

第三章 辜鸿铭:中西文明比较视野中的孔教观

一、学贯中西的文化保守主义者

二、中西文明比较,确立中华文明主体性

三、中西文明融会,寻求人类文明道路

四、儒学是否为宗教的探讨

五、孔道与孔教

六、良民宗教

七、对传统儒教(孔教)以及近代孔教派的历史反思

第四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孔教的批判

一、陈独秀孔教非教说及对孔教的批判

二、胡适的儒教非教与实用主义的宗教观

三、蔡元培的儒教非教及哲学、美育代宗教说

四、鲁迅等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第五章 新文化运动中学衡派的孔教观

一、学衡派孔教观的现实原因和内在动因

二、吴宓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中的孔教观

三、梅光迪“复兴孔教”与融通孔耶

四、柳诒徵论孔道与孔教

第六章 段正元论儒道与孔教

一、段正元对道的阐释

二、段正元对儒道的认识

三、孔教:万教归儒,儒道真行

四、道与教:修道之谓教

第七章 香港孔教学院:现代民间儒教的基地

一、香港孔教学院与汤恩佳院长

二、汤恩佳先生的孔教儒学思想

1.全面把握孔子儒家思想

2.多角度地论证孔教思想

三、香港孔教学院的孔教理念和实践

1.香港孔教学院参与多元宗教对话

2. 香港六大宗教领袖座谈会:历史·信念·共识·影响

四、香港孔教学院与大陆儒教派和海外新儒家的比较

第八章 儒教在越南的传播和现代转换

一、儒教在越南传播的历史、作用及其特点

二、越南近代社会与儒教地位的变化

三、越南的现代化与儒教的现代作用

第九章 新加坡儒学和孔教

一、儒学孔教在新加坡的历史传承和发展演变

二、新加坡的儒学伦理教育运动

内容摘要:

自近代西方学术体系引入中国以来,儒教、孔教是否是西方话语里面的“宗教”问题,一直争论不断。《儒教的现代传承与复兴》作者认为,在这些争论过程中,人们最常犯的毛病,就是以二元对抗思维模式简单地以“是”与“否”来回答。其实,历史上儒家的“教”不仅仅是狭义的教育之教,更有教化、宗教的含义。《儒教的现代传承与复兴》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儒教活动及其思想理论,以及波及海外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形成了持续的文化传承和复兴运动,对于当下中国建设自己的思想和学术体系,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编辑推荐:

近代以来,否泰相交,民族国家遭遇千古奇变,文化传统破坏殆尽,现在正逐渐回归大中至正之道。中国文化的复兴是全面的,儒家文化的复兴也是这样。《儒教的现代传承与复兴》接续李申的《中国儒教史》,梳理了儒教百年来的纷争历史,在此基础上勾勒出儒教现代传承与复兴的历程,对于当下建设中国自己的思想和学术体系,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儒教的现代传承与复兴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33467180
如需购买下载《儒教的现代传承与复兴》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福州出版单位福建教育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线装
页数 188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儒教的现代传承与复兴是福建教育出版社于2015.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222.05 的主题关于 儒家-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