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诗歌接受史
元好问诗歌接受史封面图

元好问诗歌接受史

张静,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6.0

书籍简介:

本文以元好问诗歌的传播和接受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整理历代元好问研究史料的基础上,运用接受美学和传播学理论,对元好问诗集的流播、历代选本的选录、诗人的引用与效仿、论家的片点以及元好问诗歌的阐释热点等进行具体分析。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金元时期元好问诗歌的接受与传播

第一节 金元时人眼中的元好问

一、金元时人评述元好问

二、体现金元时人的思想观念

第二节 金元时人眼中的元好问诗歌

一、金元时人评价元好问诗歌

二、反映金元之际的文坛风气

第三节 元好问单篇诗作的即时传播

一、即时传播情况概述

二、即时传播效果分析

第四节 元好问诗文集本的后续传播

一、元人别集的编定、刊刻与传播

二、元遗山集的编定、刊刻与传播

三、苏天爵《元文类》选录遗山诗

第二章 明代元好问诗歌的接受与传播

第一节 明代元好问诗歌的接受背景

一、“华夷之辨”民族观

二、尊唐黜宋的文艺思潮

第二节 明人对元好问其人其诗的评价

一、明人论元好问其人

二、明人论元好问诗歌

第三节 明代元好问诗歌的辑选及传播

一、元好问诗歌的辑录与重刊

二、明人对元好问诗歌的选录

第三章 清代元好问诗歌的选录引用及传播

第一节 清代元好问诗歌接受的繁荣及其原因

第二节 清代元好问诗歌选录研究——从选家角度来看元好问诗歌的推荐

一、清代遗山诗的选录

二、清代遗山诗选录情况分析

第三节 清人对元好问诗歌的阅读——从读者角度看元好问诗歌的接受

第四节 清人对元好问诗的引用及追和——从文人创作角度看元好问诗歌的影响

一、清人引用追和元好问诗歌概况

二、清人引用追和元好问诗歌情况分析

第五节 清代遗山诗集的重刊与传播

一、华希闵剑光阁本

二、万廷兰本

三、张穆阳泉山庄本

第四章 清代元好问诗歌的评点与笺注

第一节 清代元好问诗歌评注总述

第二节 查慎行《初白庵诗评》与元好问诗

一、查慎行的生平和著述

二、《初白庵诗评》的成书过程

三、查慎行选评元好问诗

第三节 顾奎光、陶玉禾评元好问诗

一、顾奎光总评元好问诗

二、陶玉禾选评元好问诗

第四节 王庆麟评注元好问诗

第五节 吴汝纶点勘《元遗山诗集》

第六节 施国祁与《元遗山诗集笺注》

一、《元遗山诗集笺注》的成书过程与撰写体例

二、《元遗山诗集笺注》的主要内容

三、施国祁笺注元遗山诗集之不足

第五章 清人诗话对元好问诗歌的评价

第一节 清人论元好问诗歌述评

一、清人对元好问文学大家地位的认定

二、清人论元好问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三、清人比况与元好问诗歌风格评价

第二节 赵翼评论元好问诗

一、元好问总评及其生平大事考辨

二、围绕才气情所展开的创作论评价

三、创新与求真并重的论诗原则

第三节 翁方纲论元好问诗

一、对前人说法的纠误辨正

二、对元好问诗歌及石本的研讨

三、对元好问诗歌的具体评价

第四节 潘德舆批评元好问诗

第六章 清代野史亭题咏与元好问诗歌

第一节 汪本直修葺遗山墓与集诗活动

第二节 陈敬棠扩建野史亭与镌诗活动

第三节 清代诗文中的“野史亭”意象

一、“野史亭”一词溯源

二、清人诗文中的“野史亭”

三、由钱谦益野史亭比况引发的批评

第四节 野史亭题咏与元好问诗歌接受

一、野史亭歌咏受到元好问诗歌的影响

二、野史亭歌咏推动元好问诗歌的接受和传播

第七章 元好问论诗绝句的接受研究

第一节 《论诗三十首》接受历程概述

第二节 清人对《论诗三十首》的评注

一、查慎行《初白庵诗评》的评注

二、《金诗选》中陶玉禾的选评

三、翁方纲《石洲诗话》的评论

四、施国祁《元遗山诗集笺注》的注释

五、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的注疏

第三节 清代元好问论诗绝句阐释热点

一、“女郎诗”与山石句

二、东野“诗囚”与扬韩抑孟

三、“连城璧”与排比铺张

四、苏黄诗及江西诗派

五、南北之见及乡曲之私

六、心画心声与诗品人品

第四节 清代元好问论诗绝句仿效研究

一、清代论诗绝句的繁荣及其特点

二、清代仿效元好问论诗绝句的盛况及其原因

三、清人仿效元好问论诗绝句的类型及其作用

附录一 《元好问全集》的八首误补诗

附录二 历代读遗山诗题遗山集诗文汇集

附录三 历代元好问诗歌的次韵、和韵诗

附录四 清代修葺遗山墓野史亭题诗一览

附录五 清代元好问论诗绝句仿效诗列表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卒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其墓位于忻州市城南五公里韩岩村西北。他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
  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

编辑推荐:

《元好问诗歌接受史》以元好问诗歌的传播和接受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整理元好问研究史料的基础上,运用传播学和接受美学的理论,对元好问诗集的流播,历代选本的选录,历代诗人的引用,仿效以及元好问诗歌的阐释热点进行具体分析,力求系统而完整地勾勒从金元至清代近700年间元好问诗歌接受和传播的历史轨迹,总结接受规律并探究其深层的政治文化原因,为当代元好问诗歌的研究提供学术史线索和历史借鉴。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元好问诗歌接受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8726670
如需购买下载《元好问诗歌接受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000

书籍信息归属:

元好问诗歌接受史是中国社会出版社于20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22 的主题关于 元好问(1190~1257)-古典诗歌-文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