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园祥音法鼓老会
暂无封面,等待上传

刘家园祥音法鼓老会

路浩, 张彰, 著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65.0

书籍简介:

天津皇会为祭祀妈祖的传统民俗活动,创始于元代,现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书采用源头式记录,以口述史为方法,立足于田野作业,结合视觉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对老艺人的口头记忆和身体技艺进行采录,力图对天津皇会进行立档、研究和保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源起、沿革与文化空间

一、社区历史文化概况

二、老会的源起、发展与变迁

三、信仰空间

四、民间故事与传说

第二章 会规与会况

一、入会

二、出会

三、会规

四、会与会的交往

五、会与民商的关系

第三章 程式与技艺

一、鼓谱与曲谱

二、角色

三、表演程式与动作

四、绝活儿和艺术特色

幕四覃器具与遗存

一、设摆器具

二、表演道具

三、器具的功能与象征意义

四、会服

第五章 传承现状

一、传统社区认同与嬗变

二、会员结构变化与活态传承

三、经济来源的变迁

四、老会的传承

第六章 传承人口述

一、刘家园祥音法鼓老会会长刘玉新

二、刘家园祥音法鼓老会第三代传承人魏祥云

三、刘家园祥音法鼓老会第四代传承人田文起

四、刘家园祥音法鼓老会会员王振东

五、北仓著名民间艺人只生光

附录一:刘家园祥音法鼓老会已故传承人简介

附录二:刘家园祥音法鼓老会代表性传承人谱系

附录三:刘家园祥音法鼓老会会员状况表

附录四:刘家园祥音法鼓老会器具遗存登记表

附录五:刘家园祥音法鼓老会相关方言称谓

内容摘要:

《天津皇会文化遗产档案丛书:刘家园祥音法鼓老会》撰写的目的,一来是希望为刘家园祥音法鼓老会完成一部文化档案,将老会百年来的发展、传承情况与自身的技艺通过文字与图片的方式记录下来,作为一份有价值的资料供老会留存;二来也可以为那些对天津皇会与法鼓艺术感兴趣的民众提供一份深入浅出的文字性介绍,唤醒民众的文化情怀,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文化普适性的意义。同时,笔者认为,刘家园祥音法鼓老会传承与发展的情况可以作为在当今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之间协调发展的良性案例,具有典型意义与参考价值。

编辑推荐:

法鼓会是天津民间花会中一个最为主要的会种,在其最为鼎盛的清代,最多的时候有130余道,据现存的《天津天后宫过会行会图》记载,这次于嘉庆年间举行的皇会共有老会89道,其中法鼓会就有16道之多。刘家园祥音法鼓老会于道光年间成立,依据大多数法鼓会命名的规则,以老会所在地刘家园村冠名,辅以“祥音”二字,预示着老会百年来的祥和、安乐。实际上,刘家园祥音法鼓老会自成立之日起,每每遇到天灾人祸,总是能得到贵人相助。在老会成立之初,得到衣锦还乡的曹克忠大帅资助置齐会具;在战争年代,为了避免侵略者对于会具的破坏,又有村民将其藏匿于五仙庙之中;到了“文革”时期,在红卫兵即将把会具砸毁之时,为魏彭祥老人所喝退;等到“文革”结束,百废待兴,又恰逢时任村书记的张振贵联合田文起等人终于将本已处在危机之际的老会复兴起来。但纵使有贵人相助,村民无人响应也是枉然,每每遇到危机情况,村民们都能够齐心协力,正因如此才使得老会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不断发展壮大。成长至今,已经发展出六代传承人,有着非常明晰的传承谱系,并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刘家园祥音法鼓老会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天津皇会文化遗产档案
9787532885022
《刘家园祥音法鼓老会》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济南出版单位山东教育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6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刘家园祥音法鼓老会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于201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92.421 的主题关于 风俗习惯-史料-天津市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