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将军体育缘
王猛将军体育缘封面图

王猛将军体育缘

王鼎华, 著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15.0

书籍简介:

本书记录了王猛将军1971.2~1981.8两度出任国家体委主任先后8年时间在国家体委工作为重建国家体委和振兴中国体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书籍目录:

前言

一、“重灾区”的危急关头

二、周总理点的猛将

三、勇解首道难题

四、高屋建瓴抓“牛鼻”

五、大胆彻底解放干部

六、正气凛然顶江青

七、在风云突变前后

八、刚正不阿宁折不弯

九、保护性调离

十、王猛离开后的两年

十一、重返国家体委

十二、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十三、打开奥运之门

十四、振兴体育的战略举措

十五、王猛答八问

十六、体育老人话王猛

后语

附:祭英魂悼王猛

前言

举世关注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步步向我们走来,祖国大地涌动着“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迎奥运热潮。作为一个已经退休10年的老体育工作者,欣逢盛世,我心潮起伏,思前想后,决定以自己的方式,也为2008做点儿事,出把力,就是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写一写新中国体育史上一个特殊阶段的关键人物一生戎马的王猛将军。他曾与体育偶然结缘,其人其事会给致力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和建设我国体育事业的人们一些启示,为有志于研究中国体育史的人们提供一些资料。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只有懂得过去,才能更好地创造现在,把握未来。

我曾参加过《贺龙传》中有关体育章节的写作,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比较了解。贺龙元帅担任新中国第一任国家体委主任,共15个年头,他气势恢宏,呕心沥血,率领体育大军在一片废墟上开创了社会主义体育事业新天地,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代,体育战线遭受灭顶之灾,被彻底否定,统统砸烂。在这危难之际,又一位人民军队的将领王猛奉命来到国家体委,他于1971年7月至1974年12月和1977年2月至1981年8月两度出任国家体委主任,先后共8年。面对一个混乱不堪的烂摊子,他在周总理和小平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充分依靠体委的干部、群众,落实一系列战略决策,大刀阔斧、力挽狂澜,为重建国家体委和恢复、振兴中国体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我有幸见证了这段难忘的历史。

从1971年王猛到任开始,我就被选任国家体委党的核心小组(后改称党组)秘书;到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王猛遭受江青打击迫害而离开,我也随之被撤下。待粉碎“四人帮”后,王猛重返体委,我亦复位。前后有五六年时间,当时正是风云变幻、起伏跌宕的特殊岁月,我一直列席王猛领导班子的各种会议,还多次随他出差,在多年近距离的接触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在这位军队老干部身上,有许多与众不同的惊人之处。

王猛有高度的战略眼光,善于把握全局,抓住关键。他一到体委就高屋建瓴地抓住了“牛鼻子”,从领导体制入手,很快通过报批把国家体委从总参回归国务院领导。

王猛有胆识、有魄力,迅速将军管人员大部分调回部队,把国家体委的干部统统解放,从山西屯留的“五七”干校调回北京,打开恢复体育工作的局面。

当江青别有用心地插手体委,面对江青身为毛主席夫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的权势和淫威,王猛不畏强暴、正气凛然地给予抵制和斗争,险些招来杀身之祸。

造反派大会斗、小会批,逼迫王猛承认执行修正主义和投降主义的“罪行”,他铁骨铮铮,宁折不弯,自始至终只讲自己在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中有缺点错误,欢迎群众揭发、批判,气得造反派只能狂喊“王猛不投降就n1他灭亡”!

王猛出生于冀鲁边界的盐山县农家,只上过私塾和小学,17岁就投身革命,一直在部队领兵打仗,但他却有深厚的古文修养。有一次我随他去南昌出差,路过滕王阁,他随口背诵起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一千多字的古文居然从头至尾一气呵成。我惊讶得目瞪口呆。我算是个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对此名作只记得开头四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珍,地接衡庐……”在他面前,我羞愧得无地自容。

王猛的个性也颇具特色。他脾气刚烈,对工作要求特别严格,发现部下做错什么,他会立即发火,批评人一点儿不留情面。但在日常生活中,又很风趣、幽默,爱说笑话,往往妙语连珠,gl得大家开怀大笑。他有两个嗜好,一是爱喝酒,酒量很大;二是喜欢吃辣椒,一顿能吃一碗最辣的“朝天椒”,有时还要包辣椒饺子吃。这些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我一生所直接接触的领导干部中,王猛在我心里是分量最重、最难以忘怀的一个。我对他除了充满敬仰之情外,又常常在思考,总想探本穷源,他的思想、品格、勇气、魄力是如何铸炼而成的,对后人有怎样的感召和启迪?我渴望能细细品读他的传奇人生。机会终于又幸运地降临于我了。

2004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要组织编写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最后任大军区正职以上高级将领的传记,收入《中共党史人物传》,关于王猛传记的编写任务,由广州军区承担。广州军区商请国家体育总局提供王猛任国家体委主任阶段的稿件,总局领导高度重视,很快组成编写小组,保证一切工作条件。我被点名参加了这个小组,立即全力投入工作。

我们查阅王猛在国家体委期间的所有档案资料:从各项活动的上报批件、总结、讲话等等,到一本本厚厚的会议记录。当我翻阅记录本上自己写下的熟悉的笔迹时,便想起当年我全神贯注地侧耳倾听、奋笔疾书的情景,那个特殊年代的风风雨雨又一一闪现在眼前。我们采访了体委的许多老领导、老干部,不少在“文革”中惨遭打击迫害的老同志对王猛充满感激之情,提供了大量生动的事例。尤其是多次与王猛倾心长谈,使我们有机会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去品味和解读他的思想情操和人生哲学。

在掌握了丰富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编写小组认真讨论,决定由我执笔撰写传记稿,比较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但是,这次的传记写作规定了严格的字数限制和体例要求,整个《中共党史人物传.王猛传》限制在四万字以内,国家体委部分不能超过八千字,并要求必须严格按照时经事纬的顺序来写。这样,就成了人物年谱式的大事记,许多生动感人的历史情节,主人公的思想品格、音容笑貌,只能统统割爱,深感可惜。我作为知情者和见证人,有无可推卸的责任,不使这些珍贵的史料、感人的往事以及我当时切身的感受,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灭。因此,我忍不住一吐为快。

内容摘要:

  王猛将军走了……一位戎马一生,极富传奇色彩的将军……一位盐山情结深厚,始终乡音未改的将军……一位坚持每年清明回乡祭祖,爱吃曲曲菜蘸酱的将军……一位兄弟侄孙终生在家务农的将军……本书是关于讲述王猛将军一生的传记……  本书是关于介绍王猛将军的专著,书中具体收录了:“重灾区”的危急关头、周总理点的猛将、高屋建瓴抓“牛鼻”、刚正不阿宁折不弯、保护性调离、王猛离开后的两年、振兴体育的战略举措、王猛答八问、体育老人话王猛等内容。【作者简介】  王鼎华,1936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一个农民家庭。家境清寒,小学毕业就失学,到苏州一家米店当学徒。解放后重新上学,就读的都是不用交学费和食宿费的师范学校。1960年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中国体育报社当编辑、记者,1971年调到国家体委机关工作,历任国家体委党组秘书、宣传司副司长、政策法规司司长等职。1997年退休。在长期从事体育行政工作的过程中,坚持业余写作。主要作品有:与人合作的电影文学剧本《第三女神》(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游记《在世界屋脊旅行》、长篇传记《共和国体育元勋》、人物特写集《中国体坛大聚焦》,以及个人作品集《元帅之后有猛将》《品读国球》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王猛将军体育缘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0934714
《王猛将军体育缘》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体育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王猛将军体育缘是人民体育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5.47 的主题关于 王猛-生平事迹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