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儿开
木棉花儿开封面图

木棉花儿开

岁月, 著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18.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部以知青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展现了一代人的生活、爱情和梦想。

书籍目录:

前言

曾几何时,一些知青挥毫泼墨将自己的知青岁月,以及在那个年代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以回忆录、报告文学、传记、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方式,纷纷出版,于是,就有了“知青文学”这一中国当代文学的界定。其中不少作品虽然客观地叙述了一些知青在上山下乡运动中的不幸遭遇以及在农村、在边疆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但总体上还是持豁达乐观、积极进取、催人向上的态度,所以才有了知青们常挂在嘴边的新名词“青春无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社会舆论缺乏正确的引导,又有个别的作品把农村、边疆写得一团漆黑,仿佛人间地狱。在这些作品中,知青的历史几乎每段每页都是“声声泪,字字血”(这样的描述多了,人们又不分青红皂白地把“知青文学”笼统称为“伤痕文学”)。如此一来,在曾经的一代人心中再次罩上一层阴影。尤其返城后工作、生活、家庭、子女上学等都不尽如人意的知青,更是怨声载道,聚在一起时不时牢骚满腹,更有甚者声泪俱下地仿佛控诉“万恶的旧社会”,他们将今天的艰辛和苦涩,几乎都归罪于那段知青的历史,就不自己问问自己,自己是不是奋斗过、努力过……如此下去,怎么构建和谐社会?

笔者是重庆知青,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运动的亲历者。由内陆城市奔赴南疆的生产建设兵团(1974年又改为农场),在那里战天斗地五年半有余,1976年被农场推荐上了大学(我的父辈是林场工人,亲属中也没有位高权重者,没有资格和能力请客送礼开后门,能被农场推荐读大学,完全靠自己脚踏实地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才取得了农场广大职工以及组织的信任)。虽说没有“善始善终”参与知青运动的全过程,但在边疆农场那两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往事,至今历历在目。

我所在的农场,上至场长、书记,下至普通老工人,许多都是我的良师益友,他们不仅手把手教会了我干农活,更重要的是,他们言传身教教会我如何做人,把我从一个无知的少年(刚到农场时我还不满17岁),一步步送上连队领导岗位,又把我送进知识的殿堂大学,对此,我终身难忘。大学毕业后分配在省城,但我对那片故土一样的地方有着难以释怀的情结,多少次携家人、陪当年的知青战友回到农场,再返那块让我魂牵梦萦的红土地。2006年,农场建场五十周年大庆,我和数百名北京、上海、重庆、昆明的知青战友收到农场的邀请函,心中是不甚的感慨:农场的亲人没有忘记我们。

我们一行十多人从省城驾车马不停蹄地赶往农场的时候,老同志们早就在家门口翘首企盼着我们的到来,一见面大家都激动万分,紧握的双手谁都不愿主动收回。尤其让我铭刻在心的有两件事:一是场部卫生所当年的老所长,已是70岁高龄,无数次地从家里跑到场部门前的小桥把我们守候,我们开着小车驶近他大约还有两三米,他看见我们后急忙冲上前向我们挥手,不料想身后一辆急驶的摩托车将他撞翻在地。由于头部着地,当即昏迷过去,那一刻,我们怒不可遏,恨不得将那骑车的小伙子撕个粉碎!一是已经退休的老工会主席和现任的副场长,多次拉着我们几十位北京、上海、重庆、昆明的知青到他们家做客,一时间小院坝里人头攒动,私家酒宴摆得满屋满院,他们端着农场自己酿造的美酒,硬要和我们知青一一碰杯,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各自尽情地叙说着几十年前的友情,以及分别后不尽的思念……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难以想象和体会的。我们离别时,那些御任的、在任的领导们,一生无职无权而今已退休的老工人们,送我们时是一送再送,久久不舍;有的女同胞,又像当年返城告别农场时一样,泪眼婆娑,泣不成声……这一切的一切,你能说当年的我们是生活在人间地狱吗?这一切的一切,你能听到“声声泪,字字血”的控诉吗?那一幕幕感人的场面,你能说是虚情假意吗?

汽车驶出好远好远,我还几度回首,心中暗暗地想:老了退休后,若是有条件,一定要回来小住,尽情地嗅那泥土的芳香,看那白净如雪的胶乳,听那橡胶果声声的炸响(橡胶果成熟后会自动炸裂,发出炒豆般噼哩啪啦的声响),赏那鲜红如血的木棉花。

在我的同学和战友中,好些人返城后依靠自身的努力,百折不挠地奋力拼博,有的成了公司经理或单位负责人,有的还身居要职,有的成为高级警官或高级法官……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没有让人惊叹的政治背景,有位高级警官的父亲,一生从事的是锅炉工职业,有位法官的父亲退休时依然是一个中学“敲钟打铃”的校工。他们常常自豪地说:知青岁月里我们的青春没有白废,我们的年华没有虚度,那个岁月的磨炼,老工人朴实无华的教诲,是我们这代人独有的财富。今天想来,曾经的知青生活,让我们终身受益,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青春无悔!

参加庆典回来后,我一直想写点什么歌颂边疆、歌颂农场、歌颂我当年的良师益友,赞扬回城后自强不息的知青战友,可苦于才疏学浅,几次提笔又放下,终不能成文,后又几经反复构思,终于决定以小说的形式写篇拙文,以示对农场新老同志深深的敬意,借小说男主人公之口(男主人公视女主人公的父母为爸爸妈妈),说出我深埋心中三十多年的“感谢”。

谢谢农场,谢谢农场的各级组织,谢谢农场诸多老领导、老同事。祝愿农场日新月异!祝愿边疆的山山水水更加绚丽多姿!

内容摘要:

  一部催人泪下的反映知青题材的中篇爱情小说,讲述男主人公唐卫这位川东支边青年和胶林地场长女儿小芳的爱情故事,经历了人生的风雨后,50多岁年过半百的两位恋人再次重逢,一对情人终成眷属……  男主人公唐卫是川东支边青年,支边后当了生产队长。一次因争斗橡胶林地与当地山民发生冲突,他不声不响解决了纠纷,场长知后请他吃饭。在场长家他认识了场长的女儿小芳。小芳在接触中对他产生了爱慕。唐卫参军后当了侦察连代理连长,分区司令员的女儿与之偶遇,在交往中也对唐卫产生了爱慕。唐卫参加了自卫反击战,受伤后被俘,交换战俘后回到部队,部队以他违反战场纪律给予他降职处分,他不服,便转业回到家乡,安排在一铁器生产合作社当工会副主席。合作社破产后生活无着落,去找政府时与当年的知青战友妹妹相遇。战友们将他推上三兄公司宝座。他由于心中牵挂小芳,始终没结婚。当了大老板的唐卫重返边疆找到小芳,小芳一直独身等着他。50多岁了,一对情人终成眷属……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木棉花儿开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222055056
如需购买下载《木棉花儿开》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昆明出版单位云南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木棉花儿开是云南人民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