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六朝诗学
佛教与六朝诗学封面图

佛教与六朝诗学

刘艳芬,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2.0

书籍简介:

本论文阐述了佛教对六朝诗学主体的影响过程,考察了佛教对士族文人思维方式、诗人人生观和审美观、诗论家诗学观念和诗论方法的影响,揭示了佛教对诗学主体思想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描述出佛教思想渗向六朝诗学的轨迹;以意象研究为切入点,借鉴了文学史研究注重文献史料的传统,以佛教和六朝诗学的丰富资料为基础,运用了文艺学的理论研究方法。

作者介绍:

刘艳芬,1969年生,济南大学文学院教师,文学博士,副教授,现为山东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有多年从事文艺学学术科研的经历,近年来主持科研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六朝诗学与佛教关系研究”(08JC751019)、山东省文化厅艺术科学重点课题“中国佛

书籍目录:

序序二导论 一 研究现状综述 二 本书论旨及研究意义 三 本书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第一章 文化背景概述 第一节 六朝佛教发展脉络及玄佛关系 一 六朝佛教发展脉络 二 六朝佛教与玄学的关系 第二节 六朝诗学简论 一 中国文论背景下的“诗学”概念选用 二 六朝诗学主体和创作实践概述 三 六朝诗学理论的特征第二章 佛教与六朝诗学主体

序序二导论 一 研究现状综述 二 本书论旨及研究意义 三 本书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第一章 文化背景概述 第一节 六朝佛教发展脉络及玄佛关系 一 六朝佛教发展脉络 二 六朝佛教与玄学的关系 第二节 六朝诗学简论 一 中国文论背景下的“诗学”概念选用 二 六朝诗学主体和创作实践概述 三 六朝诗学理论的特征第二章 佛教与六朝诗学主体 第一节 佛教与六朝士族文人思维方式 一 思维方式走向开放和包容 二 思维方式趋于辩证和折衷 三 思维方式凸显直观和超越 第二节 佛教与六朝诗人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一 佛教与王羲之的改信佛、尚简淡 二 佛教与陶渊明的求超然、主淡泊 三 佛教与谢灵运的探性灵、尚清丽 四 佛教与颜延之的趋内敛、求华美 五 佛教与江淹的巧退隐、尚奇异 六 佛教与萧衍的尚勤修、好香艳 第三节 佛教与六朝诗论家诗学观及研究方法 一 佛教般若学思想的触动:陆机的《文赋》 二 佛教思想的滋养:刘勰的《文心雕龙》 三 佛性论思想的悄然渗透:钟嵘的“直寻”说 本章小结第三章 佛教意象与六朝诗歌意象 第一节 诗歌意象与佛教意象关系略论 一 宗教与审美:意象形成发展的两条途径和两种含义 二 诗歌意象与佛教意象的特征比较 三 从意象的层次看诗歌意象与佛教意象之关系 第二节 佛教“镜”意象意蕴及其对六朝诗学的影响 一 空:六朝佛教镜意象的核心意蕴 二 六朝时佛教镜意象与其他镜意象的意蕴内涵比较 ……第四章 佛教范畴与六朝诗学第五章 佛教与六朝诗学范畴结语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内容摘要:

本论文阐述了佛教对六朝诗学主体的影响过程,考察了佛教对士族文人思维方式、诗人人生观和审美观、诗论家诗学观念和诗论方法的影响,揭示了佛教对诗学主体思想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描述出佛教思想渗向六朝诗学的轨迹;以意象研究为切入点,借鉴了文学史研究注重文献史料的传统,以佛教和六朝诗学的丰富资料为基础,运用了文艺学的理论研究方法,揭示出佛教对诗歌创作实践和文本的渗透;研究了“色”、“空”、“神”等佛教重要范畴对六朝诗学的影响,以点带面,论证了佛教范畴对六朝诗学的影响和渗透;探讨了佛教思想对“韵”、“律”、“味”等六朝诗学范畴的影响和催生作用。总之,本论文运用比较研究和影响研究的方法,从多个方面分析论证了佛教对六朝诗学的影响原因、影响方式和影响途径,描述出佛教影响六朝诗学的过程和表现,揭示出了其影响结果。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佛教与六朝诗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0480372
如需购买下载《佛教与六朝诗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佛教与六朝诗学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9.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22 ,B948 的主题关于 佛教-影响-古典诗歌-中国-六朝时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