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断裂
全球化断裂封面图

全球化断裂

(美) 杜马斯,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45.0

书籍简介:

曾预测出信贷危机的知名经济学家分析了国家为摆脱经济危机而作出的空前努力究竟受到哪些因素的破坏。而现在,正当我们手忙脚乱地要修复国际金融体系的时候,他却又指出即将面临争端这一让人不怎么舒服的事实。美国恢复到债务型驱动的增长方式之后,经济效益日益衰退,风险却增加了。而中国却突然回到出口导向型增长的路子,并取得了大量的贸易盈余。欧洲挣扎在上述两者之间,它的欧元固定汇率制度产生了一个极端不平衡的副作用:地中海地区无法扩大需求,而欧洲中北部是不会扩大需求。

书籍目录:

前言  VII

第一章

最根本的“冲击”:全球化

“自由和限制总是相互依存的。”当全球化突然席卷而来之时,我们似乎忘记了这句至理名言,无规则、无限制的行为受到鼓吹,全球化被过度利用直至突然崩溃。

第二章

中国的巨额储蓄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随着中国所占出口市场份额的上升,促使其市场份额加大的汇率制度将受到越来越多的争议。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实施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将会对其他国家造成冲击。

杠杆化时期:1982~2007年

家庭债务的累积及面临的压力

金融衍生产品:既迷惑了投资者也迷惑了银行自身

企业负债:1989年、1999年和2007年的泡沫

始于1998年的欧亚储蓄过剩

固定汇率制度:储蓄过剩国家的政策

过失:银行家、评级机构、监管机构、投资者

第三章

危机:政策失误、危机爆发及经济复苏

2010年年初,世界经济站在了持续复苏和新一轮下跌的岔路口,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当前全球经济十分脆弱。

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美国的政策失误年

金融危机开始了

量化宽松:金融市场的恢复

欧亚储蓄过剩国家的政策失误

经济复苏政策:政府赤字

第四章

断裂越来越深

中国公众抱怨说美元就像是个温柔的陷阱,但2009年美元的贬值给中国带来了莫大的好处。人民币随之贬值,使得中国的出口市场份额得以提升,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复苏。

美国、英国和其他国家加入了储蓄过剩国家的队伍

巨额政府赤字的不确定性

政府赤字能轻易获得融资

第五章

中国的问题出在哪里,又该如何解决

令人欣慰的是,从对其他国家经济影响的角度来看,中国的重要性相当于德国及周边那些中北欧储蓄国家的4倍,相当于日本的15~20倍。

第六章

美国的经济发展趋势:步入通货紧缩

不可否认,国内生产总值的过快增长将会导致经济过热,从而引发通货膨胀,这正是中国目前发生的情况。可现在的问题是: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能否达到过热的程度?

第七章

欧洲的断裂线

德国、中国、日本以及其他储蓄过剩国家都面临着自由贸易体系变革的风险。我们或许能够在不遭遇经济极度衰竭的情况下度过此次危机,但此后的出口市场将更加严峻。

欧洲失衡加剧,危机暗流汹涌

地中海俱乐部国家及爱尔兰:欧洲病夫

欧洲出口依赖型国家的经营困境

第八章

日本:无法遏制的经济下滑

在今后几年内,依靠政策变革拉动消费以实现日本经济复苏的愿望将无法实现。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经济形势并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相反,经济衰退很可能在一两年内“二次探底”,伴随着通货紧缩的加剧,经济下行的趋势不断被强化。

第九章

美国、日本、英国到底借了多少钱

走出全球失衡的最佳途径是储蓄过剩国家采取措施刺激国内消费,降低储蓄余额;而美国则需要使其经常账户实现平衡或盈余,以达到经济合理发展、家庭储蓄充足、婴儿潮人群得以退休安享晚年、政府负债趋于稳定的状态(即使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日本不断探试政府负债的极限

美英两国政府负债的飞涨

第十章

我们应该做但没有做的事

中国在过去10~15年中爆发出的经济潜力使其迅速跻身于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家行列,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主要的经济问题。

附录

附录1.抵押支持债券:内涵复杂的字母组合

附录2.欧亚地区储蓄过剩探析

附录3.金融监管未来之路

致谢

内容摘要:



  本书内容简介:查尔斯?杜马斯总是与众不同。在我们全力解救全球金融体系时,他却在《断裂线:全球化时代的大国冲突线》一书中指出了关于未来发展道路上必然会遇到的一些令人不快的事实。

  美国又回到了债务推动经济增长的老路上,只不过这一次负债主体换成了政府。随着风险的不断攀升美国从中获得的经济收益也逐渐减少。而中国也正走回到出口导向型增长和巨额盈余的发展模式……

  作者还认为,中国的经济刺激规模过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通货膨胀。尽管美国是世界公认的市场经济发源地,但中国的通货膨胀似乎对经济过热(和萧条)更加敏感。他认为,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过度的国内投资,中国所需要的是消费的增长。投资浪费已经触目惊心。中国的病根是过度储蓄推动了低效的投资,降低了资本的投资回报率。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浪费,另一个就是泡沫。

  尽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的速度已经令世界叹为观止,但如果中国普通民众的消费需求能被激发出来,其经济增长速度还将进一步提升,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将更加均衡。

  《断裂线》一书将全球化的内在冲突作为论述重点,认为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全球经济的发展脉络及未来趋势,这是一本必读书。

编辑推荐:


  拯救全球经济,查尔斯?杜马斯的解决之道发人深省:
  ◆ 美国需要降低私有部门的非金融负债,降低其经济增长对其他国家的依赖程度,降低失业率。
  ◆中国需要重新定位其经济导向,将国内消费打造成与出口同等重要的需求调控因素。中国在过去10~15年中爆发出的经济潜力使其迅速跻身于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家行列,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严重的经济问题。中国选择采用最优的经济政策和行为才是全球经济走向复苏的最佳途径。

  ◆ 日本的形势极其危险,但日本的命运对全球经济整体来说并不重要。
  ◆德国需要的是增长而非停滞,要将其创造的社会财富更多地投入到改善居民消费和福利事业当中。将类似财政收支平衡的目标降至次要地位,将类似欧洲政策联盟等政治目标弃之门外。

  ◆ 英国同美国一样都需要在控制失业率的前提下削减其私人部门负债,但其政策对全球经济环境的依赖度也在加深。
  地中海俱乐部国家需要重拾对经济政策的控制力。尤其是货币贬值政策,这将对意大利和西班牙未来经济的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全球化断裂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8628578
如需购买下载《全球化断裂》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信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全球化断裂是中信出版社于2011.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11 的主题关于 世界经济-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