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之道
良知之道封面图

良知之道

(日) 矢崎胜彦, 著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6.0

书籍简介:

这是一本探讨良知的书,通过作者本人经营企业和参禅的奇妙旅程,从而在事业和个人的历程当中所呈现出来的良知悖论,并从这些悖论中追寻发现良知的通道,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超越国界的视野和思维,可以看到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美丽幸福的人生。良知之道,不正是现代中国人践行的最彻底的正道吗?企业社会责任在过去的一年里成为了中国社会和世界舞台的主要声音,人们在饶有趣味的探讨为什么王石会成为众矢之的,也有人惊叹为什么陈光标能够那样的义无反顾,超强的良知本能成就了全面成功的民营企业家。而这一切,良知之道的作者在10年前就已经在探索。并形成了令人心神巨震的通往良知的途径。虽然早在好几年前中国三联出版社出版过,但是这丝毫不能掩盖本书在今天所代表的崭新价值,所以值得推荐。

书籍目录:

寄语/1

日文版前言/3

中文版前言/4

序一/6

序二/8

自序/13

第一章始于参禅

清除遮蔽良知的乌云/1

第二章超脱“我执”

感知万物一体的生命/9

第三章良知曼陀罗

克服“我执”的诸侧面/25

第四章超店铺的理念

超越经济至上主义/51

第五章良知学校的梦想

超越科学至上主义/77

第六章大乘创业论

超越国家主义/95

第七章无资源的资源化

超越瞬时主义/115

第八章良知之道

通向心灵的圣地/135

后记/149

附件一参与宇宙运化的生命喜悦将来世代国际财团宣言/150

附件二良知与人的公共性的发展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155

一、良知与人格形成的38岁现象/155

二、良知与人的内在公共性的发展/156

三、良知的经营化共创幸福的实践/159

四、良知的共同体盛和塾的实践/161

五、良知的理论化京都论坛的实践/163

六、良知的普及化公共哲学的发展/165

七、良知的觉醒与社会的公共化(对话与协调)/168

八、良知的世代继承与人的自然公共化(环境保护)/171

译后记/175

前言

现代人总是把“带着面具的自我”看成是“自我”的唯一存在形式。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人们打着个人自由的旗帜,将自我与他人绝然割裂开来,将与真我毫无关系的地位、头衔、财产、赶时髦等当成是自我本身。这样,随着外在面具的增多,使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远离自身天赋的智慧。

这本书,正是笔者基于自身的感悟,将那些突破自身外壳所体验到的豁然,即超越“我执”的人生体验所作的真实记录。

一位哲学家说:人生就是“继承”与“更新”。

与消极的保守相比而言,积极的“继承”与“更新”,就是对过去存在的积极因素加以继承,在正面肯定的基础上,以前瞻的视野给予拓展。

我们只有体会到这种历史、现实与未来不可分割的连贯性,才能把握命运,悟察生命的真意。

发人深思的是:现代人的缺憾正是于不自觉中将最宝贵的生命价值判断依托于人,任生命的支撑良心,被外在的面具遮蔽。

希望本书能为人们思考人生意义、觉悟生命的真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为出版本书的中文版,承蒙中国社会科学院何培忠先生、将来世代国际财团生命文化研究所所长王史波先生、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所邓正来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宋新宁先生的大力支持,谨致以深切感谢。

矢崎胜彦

后记

《良知之道》一书的出版已过了十五年,矢崎胜彦先生正如《礼记.大学》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说的那样,在追求良知的道路上努力着,日日在提高自己的良知理念,诚心诚意地实践着“超越私心,共育良知”的理念。

矢崎胜彦先生对“私”的认识有他独到之处。他认为“私”并不仅仅是个人的“自私”,而是一种客观的限制,一种外在的局限,是一种被外在化、客观化了的自我,是一种对外界评价的追求。而“良知”则是一种自觉了的自我,一种内在的公共性,是一种对他者中存在着的自我的理解。对与自己不同性质的他者中的自我的认识,是“良知”的根本,“良知”体现在与“私”的对立中。矢崎胜彦先生以为,良知不是一种静止的、孤立的、个人性质的事物,而是一种自我的“善”与他者的“善”之间的互动,具有公共的、共创的、共有性质的“善行”的实践。只有通过“善”、“幸福”“和平”等能够对他者、多数人、未来世代有益的实践,才能走上通向良知的坦途。

良知是起点,是过程,是方法,是参与,是目的。良知的实践(“知行合一”)追求的是广域的价值和未来的价值,是一种对来自未来世代评价的追求。只有将未来世代的利益作为实践的目的;只有将更广大范围内外的利益作为活动的目的,才能称的上良知的实践。在印度植树造林、改造荒山;在新疆吐鲁番建防风林、改造戈壁;在四川凉山支援贫困地区教育、改良稻种、建立信赖农园;赞助学术研究、资助留学生等环境保护,扶植教育的活动,是矢崎胜彦先生对良知的实践,也是他对广域价值和未来价值的追求。

矢崎胜彦先生将这种追求良知的方法归纳为:实心、实学、实践。不仅在公益活动上,更要在经营活动中贯彻这种相互性、共创性的良知。将良知的理论与实践运用于经营活动中,并使其组织化、合理化、市场化、持续化,在实现未来价值现实化和广域价值集体化的同时,使经营从一种单纯的经济活动发展为一种共育、共创良知的、有着社会公共性质的、自主的、相互关联的社会活动。就如王阳明“满街皆圣人”乡约运动的良知平民化;袁了凡“功格录”善行立命的良知实践化一样。良知的经营化使经营活动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到对公司每个成员人格的提高;从对外界评价的追求,到自我主体性的完成;从对单个经济实体成功的追求,到互助互利的共育网络的建立,这就是通向良知公共化的道路。

矢崎胜彦先生的座右铭是:“则天去私”。他突出良知的公共、共育、共创性质;良知的自我与他者的二者并存性质;以及良知在经济活动中产生广域价值和未来价值的作用。如果说,日本近代化创始人之一涩泽荣一的《论语与算盘》说明了普遍伦理与近代经济不可分割的关系的话,那么,矢崎胜彦先生的《良知之道》就指出了“良知”是现代经济和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理念与实践这一浅明易见的道理。

上海社会科学院

吴端

青少年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2009年3月20日

内容摘要:

  良知之道,不正是现代中国人践行的最彻底的正道吗?企业社会责任在过去的一年里成为了中国社会和世界舞台的主要声音,人们在饶有趣味的探讨为什么王石会成为众矢之的,也有人惊叹为什么陈光标能够那样的义无反顾,超强的良知本能成就了全面成功的民营企业家。这是一本探讨良知的书,通过作者本人经营企业和参禅的奇妙旅程,从而在事业和个人的历程当中所呈现出来的良知悖论,并从这些悖论中追寻发现良知的通道,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超越国界的视野和思维,可以看到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美丽幸福的人生。  这是一本探讨良知的书,通过作者本人经营企业和参禅的奇妙旅程,从而在事业和个人的历程当中所呈现出来的良知悖论,并从这些悖论中追寻发现良知的通道,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超越国界的视野和思维,可以看到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美丽幸福的人生。企业社会责任在过去的一年里成为了中国社会和世界舞台的主要声音,良知之道的作者在10年前就已经在探索。并形成了令人心神巨震的通往良知的途径。这是作者整个经营和参禅的结晶,在追求良知的道路上,他做了各种各样的探索和实践。是不可多得的经营理念结合哲学思维的结晶。良知之道,不正是现代中国人践行的最彻底的正道吗?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良知之道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8464619
如需购买下载《良知之道》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 196 印数 10000

书籍信息归属:

良知之道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于20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270 的主题关于 企业-社会-职责-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