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
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封面图

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

葛勇平, 编著

出版社: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45.0

书籍简介:

本书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即理想主义等各种主义、学说和流派等)、国际关系的历史(四大体系:威斯特法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和国际关系的实践(史实、重要事件、评价等)等主要部分。读者对象:高校法律、外交等相关专业师生和相关理论与实践人员。读者对象:高校法律、对外贸易等专业师生和相关研究与实践人员。

作者介绍:

葛勇平,男,法学博士,1970年生。哈工大法学院国际法教研部主任,兼任多个国家级学会理事和常务理事,主研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就读于南京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和马尔堡大学。2005年任教授。主持、参加和完成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近10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和教学奖7项,多项荣誉称号,发表中德英文论文5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篇。

书籍目录:

第一编 国际关系历史

第一章 国际关系历史的划分

一、国际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二、国际关系的历史阶段性

三、国际关系历史的另一种划分方法

四、国际关系研究的范畴和方法

第二章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一、“三十年战争”的起因

二、“三十年战争”的涉及范围和参战方

三、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内容

四、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重要意义

五、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崩溃

第三章 维也纳体系

一、维也纳体系产生的原因

二、维也纳和会的召开

三、维也纳体系的内容

四、维也纳体系的崩溃

五、维也纳体系对国际组织运作的借鉴意义

第四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产生和内容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特点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第五章 雅尔塔体系

一、雅尔塔体系的产生

二、雅尔塔体系的特点

三、雅尔塔体系的三个阶段

第六章 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史

一、冷战的终结与全球化时代的开始

二、美式霸权主义

三、处于新起点的欧盟

四、走在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中国

五、“9·11”后的国际关系重大事件

第二编 国际关系理论

第一章 理想主义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兼评第一次论战

一、理想主义产生的现实背景

二、理想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

三、理想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四、第一次论战及其评析

第二章 现实主义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一、现实主义流派的产生及其论证基础

二、古典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三、古典现实主义的地位和缺陷

第三章 科学行为主义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兼评第二次论战

一、科学行为主义的产生

二、科学行为主义的特征

三、科学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四、对科学行为主义的质疑和批判

五、第二次论战及其评析

第四章 传统主义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一、传统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及观点

二、行为主义革命的贡献及评价

第五章 新现实主义的出现与现实主义

一、新现实主义及其代表人物

二、新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

三、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比较

第六章 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兼评第三次论战

一、新自由主义概述

二、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

三、第三次论战评析

第七章 国际关系理论与冷战的结束

一、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的特征

二、冷战结束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

三、结论

第八章 批判理论对实证主义的挑战

一、批判理论概述

二、实证主义概述

三、国际关系批判理论的基本理念

四、国际关系批判理论对实证主义的挑战和批评

第九章 后现代主义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一、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渊源

二、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三、后现代主义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兴起以及基本观点

四、后现代主义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

五、后现代主义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解读

六、对后现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评价

第十章 建构主义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一、建构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二、建构主义对世界政治的社会建构

三、建构主义的三个主要概念

四、主要代表人物

五、对建构主义的评价

第十一章 国家利益论

一、国家利益的概念界定

二、理想主义的国家利益观

三、现实主义的国家利益观

四、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利益观

五、建构主义的观念利益观

六、结论

第三编 国际关系实践

第一章 美俄关系的发展——以反恐和朝核问题为视角

一、20世纪末美俄关系简史

二、反恐使美俄关系升温又降温

三、美俄对朝核问题的态度

四、美俄关系变化的本质与预测

第二章 美欧关系的发展——跨大西洋安全体系的分裂

一、跨大西洋关系对欧盟-北约关系的重要性

二、欧盟一北约关系:跨大西洋联系的一部分

三、从冷战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

四、20世纪90年代

五、“9·11”后的跨大西洋关系

六、欧洲与美国的价值观分歧

七、欧洲和美国仍旧是固有的伙伴吗?

八、伊拉克战争中的一些教训

九、趋于建立一个新的大西洋两岸的平衡

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世界强国地位的来历

一、中国百年弱史简述

二、开罗会议:中国应在四大世界强国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德黑兰会议:中国必须被列入联合国机构的四强

四、雅尔塔会议:中国作为联合国会议的发起和邀请国

五、波茨坦会议:中国就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六、结论

第四章 “价值观外交”在中德关系中的失败

一、影响默克尔推出“价值观外交”的三个因素

二、默克尔会见达赖事件的原因分析

三、默克尔会见达赖引起的后果及各方反应

四、“价值观外交”的失败及默克尔调整对华外交政策

五、中德未来关系展望

第五章 中英关系——以香港问题的和平解决为例

一、中国香港沦为英占区

二、1982年中国宪法第31条的规定

三、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

四、结束语

第六章 巴以冲突下的巴勒斯坦建国和“入联”问题

一、历史上的巴勒斯坦

二、巴以冲突下的巴勒斯坦建国斗争

三、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建国的反响

四、巴勒斯坦“入联”历程

五、巴勒斯坦“入联”前景

……

第七章 欧洲一体化的危机与欧盟未来前景

第八章 欧盟与中国关系中的问题与对策

第九章 后哥本哈根时代气候变化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十章 科索沃独立不是危机的结束

第十一章 俄格断交的影响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第十二章 印巴边界冲突——克什米尔风云如何变换

第十三章 中国和阿富汗关系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第十四章 中国和老挝关系中的制约因素

第十五章 中国和巴基斯坦关系与南亚格局

第十六章 南沙群岛主权争端及中国对策

第四编 国际关系教学

第一章 国际关系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回顾与思考

第二章 如何在国际关系课程中合理运用重要人物的生平及思想

附录一 模拟谈判——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各国领导人峰会

附录二 平时讨论题

附录三 试题和参考答案

后记

内容摘要:

《当代国际法新著丛书: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系“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当代国际法新著丛书之一;也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系列教材之一。国际关系的历史浩瀚庞杂,理论高深莫测,现实朴素迷离。面对诸如“9.11”后世界新秩序是否已经形成、后现代主义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解读是否恰当、建构主义如何对世界政治进行社会建构、美俄关系变化的本质是什么、欧洲和美国仍旧是固有的伙伴吗、英国为什么愿意归还香港、能否为欧盟发展注入新动力、中国应该如何处理与邻国的利益争端以及怎样讲好国际关系课程等问题,《当代国际法新著丛书: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做了阐述与分析。《当代国际法新著丛书: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包括四编:第一编:国际关系历史;第二编:国际关系理论;第三编:国际关系实践;第四编:国际关系教学。其理论和实践是重点,教学是特色,内容十分丰富、新鲜。不仅适用于高等院校研究生教学,而且对于国际关系研究和工作人员以及感兴趣的读者也能从中在更深的程度上和更广的范围内获得启发。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0340661
如需购买下载《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哈尔滨出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8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于2014.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80 的主题关于 国际关系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