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隐私
作家的隐私封面图

作家的隐私

鲲西, 著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2.0

书籍简介:

本书收录了作者三十余篇散文,内容广泛而生动,从西洋歌剧到京剧,从《同学少年都不贱》到《庄子》《文选》之争,从《红楼梦》研究到《柳如是别传》的出版纪实,从E.M.福斯特到劳伦斯,作者以其深厚的学养和优美的文笔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文人丰富有味的精神世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书评极富个人特色,他不同于国内外一般的职业评书家,他写的书评时时与散文合流,脱离了书评常有的框架,字里行间洋溢着他个人内心的冲动,而他深厚的学养又使得他评析指陈得当,因此他的书评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令人信服。

书籍目录:

前言

读《清园谈话录》

京剧与西洋歌剧读《清园谈话录》续

红学与莎士比亚

书斋中的手泽

书缘:一个外国作家的书房

读闲寂及昭苏日记书感

向钢琴大师丹尼尔.巴伦博依姆致敬

大提琴家罗斯托维奇之死

读邱吉尔.罗素.奥威尔

作家的隐私

劳伦斯被遗忘的杰作:《大海与萨丁岛》

《庄子》《文选》之争

读书不求甚解

《儒林外史》新主题

施蛰存《游踪》序

《乱花漫拈》序

文化趋向当在图书出版之先读陈思和讲稿的一点商榷

张爱玲:近代文学造成焦虑的影响者

解读《同学少年都不贱》

评《英国情人》

《手机》引发的思考

太后下嫁与电视剧《孝庄秘史》

小说与读小说的艺术解读E.M.福斯特小说《霍华德庄园》

初刊本《柳如是别传》出版纪实

附录:陈寅恪文集出版经过(节略)

俞平老的暮年生涯

关于我的笔名及其他

怀周劭

怀爱书之人金性尧

域外菊花传幽香

怀翻译家戴子钦

悼元化精诚所至的思想者

后记

前言

2002年和2005年我先后出了两本书《清华园感旧录》和《听音小札》。这些年又积累了约十多万字,现在编人本集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书名“作家的隐私”,应略作说明。文见本书第52面。文字的来源,是由英国诗人w.H_奥登的一文引起的。奥登在英国诗人A.E.豪斯曼书信集中看到其中一部分函札已被收信者的遗孀烧毁了,因为内容涉及隐私。对此奥登大加赞赏,因为在他看来作家重要的是他的作品、他的艺术,而不是生活中事。换言之,奥登是反对炒作作家的隐私的。我的文字正是本着奥登的原文而加以发挥,我期待着读者会喜欢这篇短文,读者若看着书名而产生误解,只要读着本文,误解自然会消释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英国崛起了一批有才华的年青诗人,奥登是其中之一,由于伍尔芙夫人外甥的推介,伍尔芙夫人认识了他们,但她并不太欣赏,其中惟有对奥登无微词。

我写书评,也写随笔,不同于西方那种职业书评家,他们就如大报的音乐评论家一样,具有专业知识,熟悉行界之内的情况,同时又必然有他们个人的涵养和爱好,不然文章就不生动。在我写书评有时会变成与散文合流,脱离了书评的框架,若果自觉满意的话,会是尚可读的优美散文。这就是与西方有些杂志上只用数十百字概括一本新书的那种书评不可同日而语。一部新书出版促使你写一篇评论,我的感觉是这里有一种内心的冲动,在各个场合各个人表现并不相同,上世纪三十年代,叶公超先生为叶芝的《牛津现代英诗选》写的书评就是一个此中懂行人写的书评,所以评析指陈得当,使读者感受到书评作为文章本身对待也极有可读性,具有一种蒯读的愉悦。可是对于一本新著,书评有时是起不了褒或贬的作用。换言之,书本的价值是自在的。

在以下分成若干组的文字,其中第一组散文随笔如《清园谈话录》其实也就是如上文所说的借他人书抒发自己胸臆,绝不同于西方职业书评家的书评。在这组里文字内容包含也至广泛,有谈京剧、西洋歌剧、音乐,还有更多是谈一些手头所能找到的西方文集论著而引发的感想,严格地说,读者若当作散文随笔看待就更可喜了。

第二组是小说书评。主要是评几位当代女作家的小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我着重的是探讨小说的艺术。此外我还认为张爱玲造成的焦虑影响在一些女小说家中是深远的,因此这一组的第一篇就是探讨这一问题。在这一组里我特别加上一篇约四千字对英国E.M.福斯特小说《霍华德庄园》的全面分析一文,这是一部从概念出发的长篇杰作,小说结构严密,我试图阐释情感在小说并非无逻辑可循的。一些小说的失败,就由于违背了情感也有其逻辑可循这一规律。

第三组是我自认为包括两篇重点文字,每篇约四千字。第一篇是《初刊本(柳如是别传)出版纪实》,此文近期已在《文汇报.学林》上批载,引来一些反响,此次重刊意在对陈先生著述出版作一些补充说明,此外我强调知人论世这一古训,即阐明陈先生著作得以流传后世,事关此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故务求准确,后世可作为信史信赖。但不读其书如何能做到知人论世,这就是我在拙文《纪实》中所企图解释的观点。这一组的另一篇重点文《俞平老的暮年生涯》,文亦约长四千字。把俞先生看作“五四”过来的新文学家或者仅仅是大学的语文教授都不足以知俞先生,所谓暮年生涯准确地说是抗战开始,亦即当他滞留北京未随校南下这一特殊时期,从《暮年尚娱》(与叶圣陶通信集)及《全集》以及其他相关资料,我发觉俞先生此时期酝酿着一种缜密的思想,而不同于他早年所常作的天马行空式的漫想,质言之这正如俞先生论清诗人吴梅村时所说吴之降清是在用夷变夏,所以此时期所作皆不出此一思想范畴。拙文正想针对此试作解读,但由于解读本身亦存在晦涩含糊之处,所以文后再加跋语,作为解读的解读。这样或者能对俞先生暮年思想有一客观的了解。

最后一组文章都是追怀亡故友人,语云寿者多辱,我只是比若干位生平友好或昔年同窗多活了几年,所以这些短文是充满了不能忘却的纪念之情。平生最爱玉溪生诗的我,每读其《哭刘■》诗中“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书指讣书)这样的诗句,老年的心怀便抑抑不乐。这一组所以编入或者也只供后人翻阅吧。

鲲西2007年7月31日

后记

本书承陆灏、王为松二君大力支持得以出版,上海书店并慨然承诺收入一套书巾,责编杨英姿小姐又对书稿重加增汀,使之出色小少,以上谨在此表示我的谢意。

集中书评俱见刊于《文汇读书周报》,《周报》如此慷慨地让我在他们的园地上发表这些义学,令我不仅感激,亦感尢限荣幸。余文散见于《笔会》、《悦渎》及《文汇报》学林版。

对于书的耽爱,对于这个世界和一切身外物的关注,这是构成了我不缀地从事撰写的主要动力,但歌德却说孤独是不好的,独自工作是尤其不好。若要做成什么,是很需要同情和刺激的。这样与朋友相处,所关注的以及境界尽管不同,但我想却起了相互切磋的作用,不是也等于歌德所着重说的同情和刺激吗?尤其与年青一代有同好者相处,其所带来的时代的气息,对于已衰朽如我一辈人者不是更有益和可喜吗。所以这本小书应当是送给有同好的年青友人更恰当。

最后还要补充一点,集中文字都写于近年,亦即改革开放之后,因此对于这之前时期的情况不甚了解,明显的一例是关于海陈撰论《再生缘》一文,此文初刊于《中华文史论丛》复刊号,当时主编者全不知上世纪六十年代尚有一段风波,其详情近人已有专文详述。附记于此以供读者参考。

鲲西

2008年7月

内容摘要:

  《关于我的笔名及其他》、《怀周劭》、《怀爱书之人金性尧》、《域外菊花传幽香》、《怀翻译家戴子钦》……本书收录了作者三十余篇散文,内容广泛而生动,从西洋歌剧到京剧,从《同学少年都不贱》到《庄子》《文选》之争,从《红楼梦》研究到《柳如是别传》的出版纪实,从E.M.福斯特到劳伦斯,作者以其深厚的学养和优美的文笔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文人丰富有味的精神世界。  本书收录了作者三十余篇散文,内容广泛而生动,从西洋歌剧到京剧,从《同学少年都不贱》到《庄子》《文选》之争,从《红楼梦》研究到《柳如是别传》的出版纪实,从E.M.福斯特到劳伦斯,作者以其深厚的学养和优美的文笔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文人丰富有味的精神世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书评极富个人特色,他不同于国内外一般的职业评书家,他写的书评时时与散文合流,脱离了书评常有的框架,字里行间洋溢着他个人内心的冲动,而他深厚的学养又使得他评析指陈得当,因此他的书评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令人信服。【作者简介】  鲲西,原名王勉,福建长乐人,1916年生,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原任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已刊书有《三月书窗》《推窗集》《清华园感旧录》《深宫里的温莎娘们》《吴伟业》《听音小札》及有关明清诗文小说戏曲论文。即将刊出的有《窗前灯下集》《吾爱吾闽》。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作家的隐私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6789841
如需购买下载《作家的隐私》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书店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 204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作家的隐私是上海书店出版社于2008.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 的主题关于 散文-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