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问易
童子问易封面图

童子问易

任国杰,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49.0

书籍简介:

本书稿分《易问》、《易宗》、《易用》三篇。作者根据多年研究所得,回答了在易学界的两个经典难题。一是欧阳修关于“易有多出”的千古疑问;一是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大易为何并未被当今社会普遍接受和认可。作者反对朱熹四圣“不同揆”,即孤立地界定“伏羲易”、“文王/周公易”、“孔子易”的说法,也不同意郭雍“四圣同揆”的说法,开创性地提出“五圣同揆”说、大易发展有“宗”。从而对上述两个问题都作出比较圆满的诠释。本书稿力图恢复大易“弥纶天地之道”的本来面目,强调易用,努力弘扬先进的传统文化,反对以筮占从事迷信活动。

作者介绍:

任国杰,1964年出生,辽宁新宾人。1988年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校长办公室秘书。1993年调入原大连信托投资公司工作。1996。年出任大连产权交易所总裁。现任中英合作[SOERED]项目大连代理机构一一大连市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和辽宁东方拍卖公司董事长等职务,并担任历届大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参编过《美学基础》,合著有《机会学》等。在报刊曾公开发表《试论鲁迅与尼采笔下“狂人”的审美知觉差异性》以及《重新“洗牌”》等有关产权制度改革系列文章。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易问

一、掀起《易经》的盖头来——《易经》之大美

二、“地天翻覆定乾坤?”

1.“人文始祖”的发明

2.六十四卦出于舜帝之手?

3.“象数和于羑里困?”

三、古人持何天道观?

1.关于儒家与《易》的关系

2.古人究竟如何看天?

3.天人关系怎样?

四、筮、卦何以能会通天人?

1.关于“用九”、“用六”问题

2.关于六、八、七、九问题

3.关于“大衍筮法”的技术支撑问题

4.有关“度数”问题

5.关于“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的路径

6.关于由数而“达乎德”的时辰选择

7.“《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

五、孔子如何悔“过”自新?

1.从“它日之教”到“晚而喜易”

2.孔子究竟检讨出自己有何“大过”?

3.儒家掌握了中国古文化解释的话语权

4.孔子“好《易》”后,为何还“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5.儒家勇于、也善于应对危机

六、《易》启蒙了近代欧洲,却“阻碍了”中国?

1.“八进制”的《先天图》与“二进制”

2.“欧洲中心主义者”有阳违阴奉的通症

3.莱布尼茨临终的忏悔

4.《易经》何以在十八世纪风靡欧洲大陆?

5.甄别“二进制”发明权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篇 易宗

一、孔子易学观的转变

1.天下何思何虑?

2.《易传》是一本什么书?

二、易经哲学的体系建构

1.关于孔子的阴阳理论

2.关于孔子的太极学说

3.《易》不见,乾坤“息”的普遍联系思想

4.荷天衢,道屡迁的有机、合规思想

5.关于孔子的“立心”求“聖”说

6.“天人有分”的天地人“合德”说

7.儒家的“刑德之治”思想

8.儒家有关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

9.儒家“一言九鼎”的诚信思想

10.儒家的“家国神圣”思想

11.《易传》的发明与会通

三、易经哲学及其特点

1.易经哲学的特点

2.易经哲学的方法论建树

四、易宗新说

1.伏羲宗“阴阳”、“三才”观

2.舜帝“测阴阳”,法先圣,重生、尚中

3.周室尊德、重礼,讲辩证

4.孔子“道阴阳”,立“三极”,求和谐,谋长久

5.易宗新论

五、儒家小议

1.关于儒家

2.君子儒的特点

3.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第三篇 易用

一、易学史俯瞰

1.关于“独尊儒术”前的易学

2.不同历史时期易学的基本特点比较

二、代表性易学家的易用实践

1.朱熹的易学

2.方氏“因二以济民用”的易学

3.王夫之经世致用的易学

三、《易》与相关学问

1.易学与音乐

2.易学与天文历法

3.易学与五行

4.易学与医学、生命科学

5.易学与数码技术的全媒体

6.《易经》与审美

四、筮占新的战略机遇期

1.“见群龙无首,吉”

2.“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3.“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五、“人文纲纪观”

1.救救孩子

2.培育新儒商

3.推广“德道同形”理念

六、复,见哲学之“心”乎?

【附录一】《易经》

1.《周易》(上、下经)

2.《彖传》(上、下)

3.《象传》(上、下)

4.《文言传》

5.《系辞传》(上、下)

6.《说卦传》

7.《序卦传》

8.《杂卦传》

【附录二】诸版本《易经》卦序比较表

主要参考文献

整理《童子问易》札记

后记

内容摘要:

《童子问易》分《易问》、《易宗》、《易用》三篇。作者根据多年研究所得,回答了在易学界的两个经典难题。一是欧阳修关于“易有多出”的千古疑问;一是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大易为何并未被当今社会普遍接受和认可。作者反对朱熹四圣“不同揆”,即孤立地界定“伏羲易”、“文王/周公易”、“孔子易”的说法,也不同意郭雍“四圣同揆”的说法,开创性地提出“五圣同揆”说、大易发展有“宗”。从而对上述两个问题都作出比较圆满的诠释。《童子问易》力图恢复大易“弥纶天地之道”的本来面目,强调易用,努力弘扬先进的传统文化,反对以筮占从事迷信活动。

编辑推荐:

《童子问易》系统地辨析了《易经》的蓍、数、卦、爻及象、形、义、理之间的会通关系,提出“易宗”应是:乾坤一元、阴阳相倚、终始兴替;三才印心、德道同形、数理比翼。不仅回答了欧阳修关于“《易》有多出”的千古疑问,而且揭露了莱布尼茨阳奉阴违和黑格尔之流“阳违阴奉”的本质。它还以“中华神圣图”圆融了儒道两家千年之争,从而为易学重新走向世界全面地扫清了理论上的障碍,对于今人研习《易经》,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乃至参与世界秩序重建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书稿重视“易用”,不单回到原点诠释了“全媒体”,从源头厘清了“德道”与“王道”的本质区别,发现“乐易同根”,找到了填充“空心”哲学的“情本体”,还回答了“美宗”与审美时尚关系等学术前沿问题,又筮占了中国新的战略机遇期。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童子问易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10117201
如需购买下载《童子问易》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童子问易是人民出版社于201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221.5 的主题关于 《周易》-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