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封面图

互联网时代

雷曜, 陈维, 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39.0

书籍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一是对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客观情况进行全面、权威、及时描述,包括其演变路径、国际比较、风险及监管现状等;二是对互联网金融中一些热点问题加以专题分析,如比特币、阿里现象、大数据金融、P2P、O2O等;三是对互联网金融监管和行业发展的趋势进行前瞻性思考和政策建议,特别是结合影子银行发展和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利率市场化等趋势。

书籍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部分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之路

第二部分

以互联网支付为起点的新金融

非金融机构支付的发展适应了互联网经济的需要

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范围随互联网商业模式不断外延

专栏 全球最大的在线支付公司PayPal

商业银行服务网络化由来已久

手机银行、移动支付与数字钱包迅速发展

互联网金融是新的“印钞机”

互联网金融对信用创造的影响机制

比特币对金融体系发起挑战

主要国家加强对比特币的监管

Mt. Gox事件

比特币在中国

比特币具有鲜明的互联网精神特质

比特币缺乏货币发行弹性等现代货币体系的特质

对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监管的制度安排

对传统货币信贷调控体制的调整

第三部分

普惠金融的互联网创新

发展普惠金融的国际经验

普惠金融的关键是解决“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

互联网金融对发展普惠金融的贡献

互联网开启家庭财富管理新时代

证券公司自设互联网平台拓展财富管理服务

保险产品的互联网销售

专栏 阿里小贷的微型金融模式

商业银行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创新服务平台

供应链金融是借助互联网的另一个创新尝试

众筹:互联网金融新媒介

美国立法支持众筹业发展

中国式众筹发展受到法律和市场的双重约束

国外P2P网络贷款

P2P网络借贷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热点

专栏 普惠金融不能过度商业化

第四部分

金融监管的局限与发展

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监管套利

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

互联网金融是非法集资或庞氏骗局吗

互联网金融的独特技术超前于监管理念和手段

专栏 “宝宝”们在利率市场化和分业监管背景下的监管套利

中国现有审慎监管框架

非金融机构支付成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切入点

网络借贷可借鉴微型金融监管思路

国外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准入管理

国外对分类监管和动态监管支付机构的经验

强调支持创新与消费者保护并重

第五部分

互联网金融技术与应用革命

大数据的“横空出世”

大数据颠覆了人类的思维模式

基于数据的投资交易策略

数据支撑金融产品创新与营销

互联网征信就是“金融大数据”

传统征信机构已经进入互联网征信领域

专栏 美国对个人征信的法律保护

大数据正在解构和重构整个金融行业

云计算应对大数据对金融行业的挑战

中国金融大数据的国家级基础设施基础

用户体验给互联网金融带来惊人活力

互联网金融用户的基本体验仍是信息

移动互联网提供独特的金融消费体验

社交服务是互联网金融最有价值的体验

技术不能代替人类思考

大数据导致的隐私和安全问题

第六部分

启示与发展战略构想

以国家战略高度重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

实现互联网技术和商业模式在金融领域的新融合

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时代仍具有显著优势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权宜之计”

建立新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

加快建设国家金融大数据体系

重视互联网金融对现有制度和文化的冲击

专栏 借鉴金融改革多层面的成功经验

用创业者和艺术家的心态做金融

内容摘要: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  ——十八大报告  在中国,金融行业似乎在一夜之间就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电子支付挟电子商务之威,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几乎是被庞大的快递队伍“送货上门”。经过两年时间的不断升温,P2P、“宝宝”们强势介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向传统金融业提出了挑战,而最高决策层和以各大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业都积极进入这一领域予以回应,其互动发展给业界提供了热络的话题……在中国,金融行业似乎在一夜之间就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电子支付挟电子商务之威,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几乎被庞大的快递队伍“送货上门”。经过两年时间的不断升温,P2P、“宝宝”们强势介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向传统金融业提出了挑战,而最高决策层和以各大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业都积极进入这一领域予以回应,其互动发展给业界提供了热络的话题。一个互联网金融体验被大众所忽略。人人都使用智能手机,4G网络传输速度飞快。如果不考虑费用问题,它完全超越了使用WiFi的体验。使用iPhone手机的用户不知道是否注意到,在安装、激活iPhone的同时,无一例外地,每部iPhone都关联了自己的信用卡。没错!完全可以说,每部激活后的iPhone就是一个经用户自己验证、可移动、随时可使用的支付工具。面对互联网时代人们生活的碎片化,随机性交易不断增加,移动支付能够满足多种特殊条件下的支付需要。随着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支付工具的多样化和无卡化趋势,每一部智能终端都可能成为一个移动支付工具,支付服务提供者将各类银行卡等支付工具进一步数字化并整合到手机,成为方便使用的数字钱包。货币的重要功能是支付手段。这句话有时可以通俗地解释为,支付就是货币。如果有人愿意把支付系统比喻成资金流动的河流、水渠或是管道,作者则建议完全可以将支付理解为货币本身。这是因为,在互联网时代,货币的理念、功能和形态都正在被刷新。本书尝试从以下三个维度重新理解互联网金融与货币的关系。第一个维度来自现代互联网技术对主权货币理念的颠覆。现行的主权货币机制,是以各国的主权为最终信用背书、各中央银行执掌货币信用总阀门、授权商业银行以信贷等形式提供货币信用供给的三级体制。从使用者角度而言,除了少量以现金形式存在外,货币主要以记录在银行账目上的数字方式体现,法定意义上的货币、支付工具、支付方式或资金转移都必须通过银行才能完成。更大的范畴上讲,按照信用程度,可以粗略分为金本位、美元本位、(非美元)国家主权本位、商业银行本位等不同层次的信用。按照这一逻辑,当某一特定银行的信用出现危机时,就可能发生“挤兑”——人们通过提取现金或转账方式,表达对该银行信用的不信任;当一个国家的主权货币(非美元)的汇率大幅贬值,就可能发生货币危机——人们往往希望将该国货币兑换为美元,但当美元也出现危机时,黄金可能重回人们的保险箱。这些在过去几年中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人们不禁要问,有没有一种货币,就像人类历史上的黄金、白银一样,有稳定的价值,不需要依赖某一家银行的流动性状态,甚至不需要依赖一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而稳定存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表明,历史上的银本位、金本位、金汇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都未解决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包括周小川行长(2009)在内的诸多人士都曾提出,需要创建一种新的与主权国家脱钩且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以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比特币出现,互联网金融技术使这一任务在实现技术上出现了一线曙光。比特币的理论基础是密码学匿名现金系统,并引入开放、对等等互联网理念,操作基础是P2P网络和分布式数据库平台。比特币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社区的加密系统,货币以电子字符串保存在“虚拟钱包”中,在电子钱包的实现技术上具有先进性,同时契合经济金融全球化和“民主化”的趋势,具有特殊发展潜力。比特币的弱点在于缺乏国家主权或权威机构的保证,计价、结算能力不足,缺乏一个货币体系应具备一定流动性的交易市场,也没有大型的金融中介机构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极易形成通货紧缩,无法直接支撑实体经济运行。所有这些弱点对于主权货币的竞争者来说都是致命的,但对于超主权货币却可能成为其优势。第二个维度是功能性的。当货币的发展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出现了电子现金、电子货币等新型支付工具,拓展出货币的新功能。互联网支付清算活动一方面切入传统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部分替代了传统金融机构的货币信用活动,另一方面通过从电子货币中再细分出一类“虚拟货币”,专门服务于虚拟世界。比如各类网络游戏币就是这样的货币。欧洲中央银行的研究报告还进一步研究了虚拟货币与真实货币的转换机制,建议限制虚拟货币在现实社会中的使用,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隔离。然而,随着互联网进入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深化和交织,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界限大为模糊。这使得真实货币和虚拟货币的使用范围难以界定。比如,去电影院观看电影可被认为是现实社会的活动,在网络上玩游戏则是虚拟活动,那么通过互联网看电影该用真实货币还是虚拟货币呢?特别是各类信息在线上线下交相传输,大量专用硬件被发明出来连接线上线下,人们的体验通过线上线下的交互已经极大丰富、不可分离,甚至成为哲学认知领域的新问题。显然,货币正在向人类创造的崭新价值领域不断拓展。第三个维度可以观察到互联网金融整合与重组了货币的形态。过去,金融电子化的思路是:尽可能通过技术手段,将现金形式转化为银行记账的形式,并提高交易、结算效率。这种传统意义上的非现金工具,主要是指各类银行卡,实质是银行账户的入口。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支付活动还能帮助支付机构大量收集客户信息、交易信息,了解和掌握客户信用、位置、行为、爱好、社会关系等,有针对性地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并进一步帮助客户改造其财富的构成形式——客户不再需要繁复手续,通过简单的手机操作就能很容易地实现证券投资、银行存款和现金之间的转换。从宏观上看,货币的流动性构成也正随之发生变化,本质上是以国家法定货币为准备的电子货币的流转。这类电子货币是用一定金额现金或存款从发行机构兑换的特殊货币,其信用来自电子货币发行商而不是商业银行或中央银行。客户利用移动终端或电脑终端发送指令,可以快速实现电子货币与传统货币和金融资产之间的相互转换,模糊了各个货币层次的界限,打破了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形成的信用产生机制。可以说,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纷繁现象之中,核心的金融活动依然是支付,而各种创新支付活动的背后,是不同形式和种类的信用;各类先导性、创造性的应用必将基于大数据技术并体现在移动终端上;数字钱包是集大成者。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制定全面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研究发展战略,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信息产业发展主体。在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国家要加大对金融大数据这一战略方向的投入力度,尽可能为市场提供具有更高效率、更低风险的信息科技服务,如为网络金融交易认证等方面提供软硬件配套设施,引入大数据金融交易与监管策略研究,推动国际领先水平的互联网金融产业体系建设。【作者简介】  雷曜,1974年出生,现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综合政策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1992~2002年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习,获学士、硕士 、博士学位。曾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公开市场操作部副调研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金融市场研究处副处长。曾在中国人民银行驻美洲代表处(美国纽约)工作,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和芬兰中央银行短期访学。在中国人民银行期间,参与了金融支持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农村金融改革、地方金融管理机制等领域大量专题调查研究和政策制定工作。出版专著《次贷危机》、《利率市场化的全球经验》,参加中德、中英政府间合作项目《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关系》、《高收益公司债及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研究》、《互联网金融》等。   陈维,交银国际副CEO,世界经济论坛 2014“全球青年领袖”,毕业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陈维拥有中央政府、主权财富基金、国际投行、国有银行超过15年的工作经验,曾参与组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先后担任荷兰银行董事、苏格兰皇家银行董事、交通银行投资部总经理助理。他还是中国投资协会常务理事、PE&VC委员会副会长、海学联理事、上海市青联委员。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互联网时代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111473923
如需购买下载《互联网时代》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机械工业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5 × 17装帧平装
页数 214 印数 6000

书籍信息归属:

互联网时代是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14.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830.49 的主题关于 互联网络-应用-金融-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