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告诉你
汉江告诉你封面图

汉江告诉你

张华侨, 著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39.8

书籍简介:

本书通过实地调查,揭示了享有“湖广熟,天下足”美誉、连接黄河和长江的汉江平原,为何没有从地理中心转向经济中心。

作者介绍:

张华侨,1973年11月18日。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市同幸村。 少年时期,以读《鲁滨逊飘流记》《悲惨世界》《梦的解析》《圣经》等打开求知的大门,欧洲人向海外扩张的冒险主义,以及“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深深地吸引了他。 幻想以文学创作为农民的命运呐喊,但空洞、苍白、虚幻的描绘,怎能改变乡亲们在黄土地上日复一日为温饱挣扎的现状?没有“法治至上”的信仰,怎能保障公民的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经历四顾茫然的求索后。1994年,他怀着吸取知识的强烈渴望,踏进风景秀丽的武汉大学攻读法律。并对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社会、教育、新闻、地理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带着寻求法治和民主的梦想,先后在一些媒体任记者,有机会了解计划体制转向市场经济存在的各种矛盾。 2003年,出版《资本时代的征服》,闭关自守、腐败无能的清王朝,让中国人饱受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带来的耻辱和痛苦,根本原因在于,政治精英和资本家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 2006年,出版《中国黄河调查》(合著),怀着一种宗教般的狂热理想主义,沿黄河流域的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行程15000公里,揭开了一个真相:为什么黄河文明不能比欧洲率先跨进工业文明,反而走向衰落? 2008年,出版《拯救乡土文明》,通过对徽州古老乡村的调查,揭示一个事实:虽然2000多年以来,掌握中国最高权力的是专制帝王,但实际上宗族的精英分子,以提供公共产品和道德资源维持了乡土社会秩序,因而乡土文明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品质。 作者怀着以河流揭示中华民族兴衰的愿望,走过黄河、渭河、汾河、长江、新安江、汉江、太湖、大运河、湘江、赣江、闽江、钱塘江、楠溪江、珠江、岷江等。 通过调查,提出了文明衰落在于“文明能量供给不足”的观点,即一个民族是创造伟大的文明,还是停滞不前,取决于吸收、配置资源的能量,并有向外扩张的冲动,从而填补了“河流人类学”的空白! 他的作品贯穿了一个主题:唤起中国人的尊严、权利!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变法图强:那-代人的艰难求索

石破天惊,开启引进人才的大门

斗争的结果是技术精英流失

遗憾的是以破产结束了生命

结束汉字大国不能打印汉字的时代

填补了空白,为何不能像“东芝”成就大产业

还没有跳出对官本位的崇拜

第二章 满腔热血:为了实现赶超梦竭力奔走

不打开紧闭的城门怎能起飞

顶着压力,他耐心劝说三江迁到孝感

付出了巨大代价,三江雷诺却停产了

当时我自信要超过“张家港”

回忆过去,只要无愧于人民就行

需要一批果敢的政治精英站出来

希望你们不要辜负人们的期望

第三章 四面楚歌:谁造成了那悲壮的溃败

活力28:还能重现昨日的辉煌吗

像划过的流星:平均寿命只有10年

巨额亏损打破了他的预言

谁有动力拯救“东方红”粮机

资本拉着他的手,一路向前狂奔

金融风波击破了他的幸福梦

第四章 断然决裂:鱼米之乡向工业文明看齐

吞噬了生命后,留下空荡的泥土房

流了许多汗水却不能换来温饱

苏南地区创造的奇迹震撼了他们

没有退路,以就地取材冲破垄断

很快成为其他县市学习的榜样

大锅饭:只会把企业的利润分光、吃光

打响挺进独立产权的攻坚战

第五章 产业分工:决定科润流失到东部的口袋

没有超过一个集团创造的纪录

为何变成了沿海的加工车间

规模普遍较小没有优势提价

分工决定了财富积累的速度

拥有水电优势,却被动地向北方求煤

第六章 浓烟滚滚:耗尽了矿产繁荣却依然遥远

没有实现赢利,就被债务包袱压垮了

成为支撑财政增长的半壁江山

我们只认资本能否创造效益

以消耗百万吨煤换取利润

高消耗拉响了资源枯竭的警报

老矿工还在等待政府救济

向矿产索取财富,要让村民分享收益

第七章 蓦然回首:大武汉为何失去了号召力

它的建成唤醒了一个昏睡的民族

与上海的差距几乎是天壤之别

还能扛起民族特大机床的旗帜吗

格里希发出了怒吼,却难以触动他们麻木的神经

有50多所大学,却没有造就一个“比尔?盖茨”

享有“光纤摇篮”的美誉,为何没有超越华为

不能再陶醉在“九省通衢”的光彩中

打破行政垄断、走向一体化,重振武汉

清除不讲规则的江湖文化,迎接遵守契约的市民文化

第八章 魂兮归来:能否扬起中部崛起的旗帜

没有产业集群,怎能托起“牛肚子”

环境越严酷,越能刺激挑战意识

他们的基因缺乏“狼”的进攻精神

对手像“斗牛士”勇猛,而他们只能退缩

“鲁花”所向无阻,而千湖之省却默默无闻

内蒙古草原升起了“伊利”,中部靠什么追赶

优质劳力加速流向沿海城市

再造工业化:县域经济就是招商经济

第九章 平庸无能:丧失了“问鼎中原”的豪情壮志

立足汉江、挑战周王、挺进中原、吞并诸侯

用激情点燃的变法,被贵族集团扑灭了

为了强国梦,屈原“虽九死犹未悔”

想当年带甲百万,现在却踏上了流亡之路

诸葛亮决策失误,刘备怀着遗憾离开人世

背信弃义,陈友谅怎能统一江山

黎元洪当了总统,却不能阻止军阀混战

第十章 农耕文化:怎能造就一个伟大的“华盛顿”

八万多人被洪水夺走了生命

血吸虫病摧毁了多少家庭

消失了2000多年,以糊口为主的农耕没有改变

没有裂变,怎能催生发明蒸汽机的“瓦特”

还有六十多万人变成了文盲

第十一章 差距在于:缺少扩张的资本英雄

大批平民,怎能与实业救国的资本家相比

书香门第:造就了追求卓越的绅士阶层

宁可少赚钱也不愿意冒风险

将金钱看透才能放心去做事

为了让父老乡亲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取决于政治精英和资本英雄:优化配置资源

达成利益共享:从创业者变成资产所有者

不具有自我裂变产业的能力

第十二章 极目远望:昔日繁忙的航运-去不复返

繁荣被岁月的风雨吹散了

美孚石油出现在老河口

俄国商人经襄樊港运送茶叶

老船工的表情显得很茫然

幻想组建一支强大的船队

以破产结束过去遗留的包袱

以船为家: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

没有货源港口就会走向萧条

无法超越扩张的海洋文明

第十三章 共同呼吁:受益者要给保护者提供补偿

为治污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减少财政收入,还丧失了就业机会

面对物价飞涨,100元怎能维持生活

最迫切的愿望:要就业、要住房、要养老金

以共享收益缩小贫富差距

第十四章 超越贫穷:多少人站在荒凉的山坡期盼

饥饿、开荒、人口膨胀的恶性循环

何时告别危房、得到安全饮用水

最大化将资源优势变成财富

还有40多万人生活在山坡上

山区的农民应该走一条什么道路

民主治理:能让老百姓分享实惠

听水响、看水流,人在山上为水愁

没有经济收益,又哪来生态效益

第十五章 百年寻梦:为了唤起中国人的尊严、权利

多少王朝灭亡,却没有为民主输送养分

以科举换取官位,却无益于社会进步

以礼教吃人,排斥了以法治保护人权

以宗法专治:不能为人人平等开辟道路

以迷信鬼神,阻碍了科学生根萌芽

如果损害公众利益:请大家坚决反对

固守等级制,损害了中国人的尊严

后记

内容摘要:

作者通过调查,揭示享有“湖广熟。天下足”美誉、连接黄河和长江的汉江平原,为什么没有从地理中心转向经济中心;有华中地区最大城市——武汉。云集了众多大学、科研院所,为什么没有把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反而失去了号召力。
通过地理环境、人文差异,以及政治精英发挥作用的对比发现:苏南地区追求卓越的绅士文化,造就了一批资本阶层,而政治精英和资本阶层的紧密结合,完成了向工业强市的转变。
但汉江平原不具有自我更新、自我裂变的农耕文化,维系了庞大的农耕人口,却不能哺育出一批资本英雄;在通往工业化的旅途中,政治精英和资本阶层又未能形成优化资源配置,直至丧失优势、沦落为边缘角色。

编辑推荐:

在辛亥革命迎来100周年之际,一部唤起政治精英、资本阶层、知识分子,思考中国如何踏上富民强国之路的著作!
如果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思揭示了“有效率的产权”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那么《让汉江告诉中国》的作者则提出了一个新的论断:政治精英和资本阶层能否优化配置资源,决定了中国能否由农耕大国转向工业强国,决定了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能否缩小,决定了老百姓能否最大化分享福利!
《让汉江告诉中国》是一部唤起政治精英、资本阶层、知识分子思考中国如何踏上富民强国之路的著作。
《让汉江告诉中国》通过实地调查,揭示了享有“湖广熟,天下足”美誉、连接黄河和长江的汉江平原,为何没有从地理中心转向经济中心。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汉江告诉你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3601160
如需购买下载《汉江告诉你》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经济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9.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 300 印数 5000

书籍信息归属:

汉江告诉你是中国经济出版社于201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127.63 的主题关于 汉水-流域经济-经济发展-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