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往历史和前景
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往历史和前景封面图

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往历史和前景

马明良,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20.0

书籍简介:

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都是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文明,有着丰富的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在过去1300多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各个层面、各个领域进行比较深入广泛的交流和交往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两者只有相互交流借鉴,才能取长补短,共存共荣。

作者介绍:

马明良,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留学回国人员,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宗教研究中心主任、伊斯兰文化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甘肃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会副会长,中央统战部民族宗教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项圈评审专家。主要研究伊斯兰文化和文明对话,讲授《世界文化史》、《比较宗教学》、《伊斯兰文化通论》等课程。出版10余种著作,主编一套大型学术丛书《伊斯兰文化丛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代表作有:专著《伊斯兰文化新论》、《简明伊斯兰史》、《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往历程和前景》、《伊斯兰文明的历史轨迹与现实走向》、《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执行主编)、《撒拉族简史》(修订本)、《撒拉族文化》,泽著《网大正统哈里发传》(合译)等。在包括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在内的国内外刊物发表108篇论义。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重大课题在内的8项科研项目,多项成果获奖。

书籍目录:

序言:两大文明体系交往研究的开拓性成果

导论

上篇 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历史轨迹和现实走向

第一章 伊斯兰文明的历史轨迹与现实走向

一 伊斯兰文明的奠基时期--穆罕默德时代(610--632年)

二 伊斯兰文明的巩固时期--四大正统哈里发时代(632--661年)

三 伊斯兰文明的发展时期--伍麦叶王朝时代(661--750)

四 伊斯兰文明的全盛时期--阿拔斯王朝时代(750--1258年)

五 伊斯兰文明的衰落时期--近代伊斯兰世界

六 伊斯兰文明的复兴初期--现当代伊斯兰世界

第二章 中华文明的历史轨迹和现实走向

一 中华文明的发生和定型时期--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代

二 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 中华文明的全盛时期--隋唐时期

四 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宋元明清(鸦片战争之前)时期

序言:两大文明体系交往研究的开拓性成果

导论

上篇 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历史轨迹和现实走向

第一章 伊斯兰文明的历史轨迹与现实走向

一 伊斯兰文明的奠基时期--穆罕默德时代(610--632年)

二 伊斯兰文明的巩固时期--四大正统哈里发时代(632--661年)

三 伊斯兰文明的发展时期--伍麦叶王朝时代(661--750)

四 伊斯兰文明的全盛时期--阿拔斯王朝时代(750--1258年)

五 伊斯兰文明的衰落时期--近代伊斯兰世界

六 伊斯兰文明的复兴初期--现当代伊斯兰世界

第二章 中华文明的历史轨迹和现实走向

一 中华文明的发生和定型时期--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代

二 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 中华文明的全盛时期--隋唐时期

四 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宋元明清(鸦片战争之前)时期

五 中华文明由盛而衰而兴时期--近代至现当代

中篇 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往历程

第一章 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早期交往--唐宋元时期的政治、经贸、文化和军事交往

一 唐宋时期伊斯兰国家与中国之间的使节往来、商贸活动和文化交流--两个文明和平交往的历史见证

二 怛逻斯战役与造纸术西传--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之间暴力交往的个案

三 蒙古人西征与伊斯兰文明东渐

第二章 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深层交往--明清时期的“以儒诠经”活动

一 学贯东西--王岱舆等几位主要穆斯林学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结构

二 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在宇宙生成理论和认识论领域的沟通与交融

三 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在伦理道德领域的整合

四 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在交往中表现出的异同

五 “以儒诠经”尝试的社会影响及其对当代文明交往的启示

第三章 近现代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广泛交往--伊斯兰教新文化运动及其他

一 中国回教新文化运动

二 中国与伊斯兰国家之间的友好交往

第四章 当代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全面交往

一 政治交往--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二 经贸往来--互通有无,优势互补

三 文化交流--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下篇 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往前景

第一章 全球化--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交往的新视野

一 全球化的特征

二 全球化的影响

三 全球化呼唤全球价值视野

四 全球价值视野与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

第二章 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领域之一--生态环境问题

一 全球生态危机与环境问题

二 解决全球生态环境的努力

三 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生态环境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第三章 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领域之二--世界和平问题

一 过往战争的灾难

二 全球和平努力--“和平运动”

三 当代世界战争的危险和隐患

四 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和平理念及其当代意义

第四章 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领域之三--全球伦理问题

一 全球性问题的凸现呼唤全球伦理

二 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伦理资源与全球伦理的构建

三 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伦理资源对构建全球伦理、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东方文化大师季羡林先生把伊斯兰文化列为绵延不断、传承至今的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之一,指出:“纷繁复杂的文化,根据其共同之点,共可分为四个体系: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自古希腊罗马一直到今天欧美的文化体系。”伊斯兰文化不仅在人类文化史上曾起到过沟通东西、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的独特作用,而且也是一种具有重大现实影响力的世界性文化。目前,全球有五十多个伊斯兰国家,十几亿穆斯林,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特别是中东伊斯兰国家所拥有的重要地缘战略地位和影响世界经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使该地区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热点地区,与此相关的伊斯兰文化研究也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一门显学。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往历史和前景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伊斯兰文化丛书
9787500456216
《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往历史和前景》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2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往历史和前景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6.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03 ,K370.3 的主题关于 文化交流-文化史-研究-中国、伊斯兰国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