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众传播
网众传播封面图

网众传播

何威, 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42.0

书籍简介:

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变革所带来的行为方式和互动关系,本书提出“网众传播”的概念,并结合一系列发生在当下中国的现实案例,论述了“网众传播”正在社会中崛起,与大众传播既竞争又合作,共同构成全新信息传播范式,推动向“网络社会”的转型,影响当代中国社会变迁。

作者介绍:

何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系教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读博期间由国家公派赴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传媒研究所访学16个月。 一个活跃的网络化用户。也是媒介与传播研究者。观察者和实践者,近期研究兴趣包括数字媒体、”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网众传播的崛起

第一节 为什么研究网众传播

一、传播与媒介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跨越“起飞点”

三、大众传播网络化

四、媒体系统大变局

五、“网络传播”概念的不足

六、研究问题

第二节 关键概念

一、关于人群的种种想象

二、网络化用户:人群的“主体性”与“网络化”

三、网众

四、网众传播

第三节 理论取向与方法

一、结构中的主体

二、“社会史”范式与“媒介去中心化”

三、实证与阐释

四、研究方法

第四节 相关研究简述

一、网络社会与社会网络

二、互联网与web2.0

三、受众研究

第五节 本书基本框架

第二章 网众传播的语境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与媒介图景

一、大众社会

二、网络社会

三、媒介图景

第二节 21世纪中国的ict

一、何谓ict

二、中国ict发展与现状

三、中国与全球ict发展之比较

四、中国政府发展ict的原因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网众与非网众

一、网众的构成情况

二、网众传播对非网众的意义

第三章 网众:网众传播的行为主体

第一节 网络化:信息网络与社会网络的融合

第二节 信息过滤机制:搜索引擎与协作过滤

一、过滤机制之一:搜索引擎

二、过滤机制之二:协作过滤

第三节 赋权:网众的生产能力与行为

一、受众与生产

二、生产“内容”

三、生产“渠道”

四、生产“社群”

第四节 约束:趋于真实的身份和越来越少的隐私

一、“超级全视监狱”

二、趋于真实和固定的身份

三、隐私新观念

第五节 走向群体智慧还是群体极化?

一、群体智慧

二、群体极化

三、更好还是更糟.

四、反对决定论:网众的选择

第四章 社会性媒体:网众传播的工具和空间

第一节 社会性媒体的特征

一、所有者隐身幕后

二、人人均可参与

三、形成社会网络

四、用户创造内容

五、化内容为源流

六、不同社会性媒体之间网络化

第二节 社会性媒体的种类

一、个人出版与个人广播

二、公共讨论与在线论坛

三、推特:微内容广播流

四、对等通信和群体沟通

五、内容共享和大众分类

六、社交网站

七、协作编撰和你问我答

八、虚拟世界

第三节 大众媒体与社会性媒体的实力对比及变化趋势

一、社会性媒体兴旺与大众媒体改造

二、以美国报业衰退为个案的探讨

三、中国的大众媒体与社会性媒体

四、未来将会怎样

第五章 信息流动:网众传播的特征与模式

第一节 被规制的网众传播

一、四种规制力量

二、中国网众受到的规制

第二节 《系统》在博客圈中的传播

一、关于《系统》

二、《系统》一文的“消失”

三、《系统》全文在博客圈中的扩散

四、关于《系统》的信息流动的分析

第三节 五个网众传播案例中的信息流动情况分析

一、《wip报告2009》

二、“最牛钉子户”

三、“华南虎照事件”

四、“艳照门”

五、“广元柑蛆事件”

第四节 网众传播中信息流动的特征

第五节 网众传播的模式

第六章 抵抗规制:网众传播的群体行为和文化

第一节 作为社会性媒体的smthbbs

第二节 2005年“高校bbs实名制事件”

第三节 smth被整治的过程

第四节 smth用户对规制的反应

一、smth站内的在线反应

二、smth站外的在线反应

三、离线反应

第五节 用户行为分析

一、人际互动和信息流动

二、用户的角色与权力

三、抵抗性认同

四、引用权威文本

第六节 “实名制事件”结果

一、规制未达目的

二、抵抗难说胜利

第七节 “实名制事件”的特殊性与普遍性

第八节 网众的“文化抵抗”

一、“很黄很暴力”:“对不起,这个世界很黄很暴力”

二、“网络神兽”:“它们活泼又聪明,它们调皮又灵敏”

三、“给名画穿衣服”:“将反低俗进行到底”

四、“网瘾战争”:“岂能因声音微小而不呐喊”

第九节 从“文化的抵抗”到“抵抗的文化”

第七章 权力博弈:网众传播与社会变迁

第一节 对网众传播的再思考

一、工具与场域

二、权力的博弈

三、权力博弈分析

第二节 网众与大众媒体的权力博弈

第三节 网众与政治力量的权力博弈

第四节 网众与市场力量的权力博弈

第五节 网众传播中的信息操纵

第六节 网众传播与公民社会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提出“网众”与“网众传播”的概念并围绕它们展开系列探讨,包括网众传播的语境、行为主体、媒介,以及其中的信息流动、群体行为和权力博弈。通过对近年来一系列典型案例的分析,本书意在考察新媒介生态环境中的媒介(数字媒体)、人(网络化用户)与社会(中国社会)三者间充满张力的互动关系,以求更好地理解我们身处的这个冲突与机遇并存的世界。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网众传播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数字媒介变革书系
9787302252320
如需购买下载《网众传播》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清华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4000

书籍信息归属:

网众传播是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206 的主题关于 传播学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