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文化史
阴山文化史封面图

阴山文化史

王炜民,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58.0

书籍简介:

阴山地区是我国北部独具文化特色的区域,阴山文化研究旨在以阴山山脉为主轴,展示数千年阴山地区的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生活图景,揭示这一地区各民族斗争和融合的状况,发掘这一地区各民族为共同开发祖国北部边疆所作出的贡献和文化精神。《阴山文化史》将阴山文化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紧紧抓住阴山地区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突出特点进行探讨。第一阶段为先秦至宋代,主要有土方、鬼方、犬戎和匈奴、鲜卑、柔然、铁勒、突厥、回鹘、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先后活跃在阴山地区,但中原农耕文明已传入,是草原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相互交汇,多民族融合时期。第二阶段为元明时期,主要是蒙古民族对阴山地区的开发建设,创造了辉煌的以蒙古族文化为主的地域文化。第三阶段清代至近现代,随着“走西口”移民的涌入,晋陕文化与蒙古族文化的交融成为主要特点;此外喇嘛教的进一步传播、外国传教士的活动和满族文化也对阴山地区生产、生活、宗教信仰状态产生了影响。新中国建立后为第四阶段,随着包头钢铁基地等大型重工企业的建设,全国支援边疆大批新移民进入阴山地区,使东北、中原及其他内地文化与当地文化交融,出现了“蒙汉合同”、各民族大团结的新局面。

书籍目录:

导论 一、阴山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二、阴山文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三、研究阴山文化的意义第一章 先秦至宋代——阴山地域古代多民族交融的文化 第一节 阴山文化的起源与形成 一、阴山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阴山地域的旧石器文化 三、阴山地域的新石器文化 四、阴山地域的青铜文化 五、阴山地域文化的逐渐形成 第二节 先秦至宋代阴山地域的民族 一、先秦时期阴山地域的部族 二、秦汉时期阴山地域的匈奴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阴山地域的鲜卑、柔然、高车等民族 四、隋唐时期阴山地域的突厥、铁勒、回纥等民族 五、辽夏金时期阴山地域的契丹、党项、女真等民族 第三节 先秦至宋代阴山地域的行政建置 一、春秋战 时期的开边设郡 二、秦朝在阴山地域的行政建置 三、西汉在阴山地域的行政建置 四、新莽时期对阴山地域的管理和九原卢芳政权 五、东汉在阴山地域的行政建置 六、魏晋南北朝时期阴山地域的行政建置 七、隋唐在阴山地域的行政建置 八、辽夏金在阴山地域的行政建置 第四节 先秦至宋代阴山地域的经济生活 一、先秦时期阴 地域的经济生活 二、秦至宋代阴山地域的农业 三、秦至宋代阴山地域的畜牧业 四、秦至宋代阴山地域的手工业和商贸活动 五、秦至宋代阴山地域的交通 第五节 先秦至宋代阴山地域的精神文化 一、宗教信仰 二、文字 三、文学艺术 第六节 先秦至宋代阴山地域的民俗文化 一、衣食住行 二、婚姻习俗 三、丧葬习俗 四、其他习俗第二章 元明时期——阴山地域蒙古族特色为主的文化 第一节 元明时期阴山地域的行政建置 一、元朝阴山地域的行政建置 二、明朝阴山地域的行政建置 第二节 蒙古族的发展历程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族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三、北元的建立与达延汗统一蒙古 四、阿勒坦汗时期蒙古社会的发展 第三节 蒙古族对阴山地域的开发建设 一、蒙元时期阴山地域农耕文明的发展 二、明代阴山地域丰州川的成功开发 三、元明时期阴山地域城市建设与遗址 第四节 明代后期蒙汉经济文化交流的繁盛 一、阿勒坦汗开创与明朝和平互市的新局面 二、明代蒙汉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 第五节 蒙古族的精神文化及在阴山地域的影响 一、蒙古族传统宗教萨满教 二、藏传佛教的传入与蒙古族宗教信仰的改变 三、蒙古族丰富的精神文化成果 第六节 元明时期阴山地域的民俗文化 一、日常生活习俗 二、婚丧习俗 三、禁忌与习尚 四、祭祀与庆典第三章 清代至民国——阴山地域晋陕汉族文化与蒙古族文化的交融 第一节 清代至民国阴山地域的行政建置 一、阴山地域的盟旗设置 二、蒙汉分治与清初阴山地域厅县的设置 三、绥远省的设立到二元管理体制的名存实亡 四、独特的“公行”“大行”“社”的基层管理模式 第二节 清代“走西口”移民对阴山地域经济生活的影响 一、走西口移民的几个阶段 二、走西口对阴山地域经济生活的影响 第三节 蒙汉文化的交融与教育新闻事业的发展 一、蒙汉交融的语言 二、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 三、教育的发展和新闻事业的创立 第四节 清代至民国阴山地域的宗教 一、清代黄教的兴盛 二、阴山地域的主要黄教寺庙 三、汉传佛教 四、基督教的再度传入与发展 五、阴山地域的伊斯兰教 第五节 清代至民国阴山地域的民俗文化 一、服饰习俗 二、饮食习俗 三、居住习俗 四、婚丧习俗 五、祭祀习俗第四章 新中国建立后——阴山地域文化的新发展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后阴山地域的行政建置 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成立与绥远省建置的撤销 二、撤盟建市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阴山地域工业文明的兴起 一、阴山地域工业概况 二、重工业 三、轻工业 四、阴山地域工业文明的特点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阴山地域文化的繁荣 一、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文艺的勃兴 三、教育事业的腾飞 四、史学研究 第四节 阴山地域文物古迹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一、考古与文物古迹遗址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旅游事业的发展 第五节 阴山地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新时代的新移民 二、民族团结 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四、阴山文化发展的展望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内容摘要:

王炜民编著的《阴山文化史》紧紧抓住阴山地域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突出特点,深入系统地梳理了远古以来阴山地域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展现了阴山地域数千年来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生活图景,描绘了各民族斗争和融合的历史进程,发掘了各民族为共同开发建设祖国北部边疆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阴山地域是我国北部一个独具文化特色的区域,历史上,先后有匈奴、鲜卑、高车、柔然、铁勒、突厥、回鹘、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在这里繁衍生息。作者紧紧抓住阴山地域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突出特点,深入系统地梳理了远古以来阴山地域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展现了阴山地域数千年来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生活图景,描绘了各民族斗争和融合的历史进程,发掘了各民族为共同开发建设祖国北部边疆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王炜民编著的《阴山文化史》拓展了中国区域文化史的新领域,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文化史的内涵。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阴山文化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10094977
如需购买下载《阴山文化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阴山文化史是人民出版社于20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92 的主题关于 文化史-华北地区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