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信息时代的技术与认知
面向信息时代的技术与认知封面图

面向信息时代的技术与认知

申仁洪,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45.0

书籍简介:

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是为了实现特定情境中的远程多媒体教学目标,在对各种可能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与有效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对远程多媒体教与学方式进行的谋划,并根据谋划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行动方式方法。作为教学行为方式,从教学心理学角度分析,指向空间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生成性、指向外延类别形态的内容性和指向时间流程的参与性就构成了一个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的三维立体结构。在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的生成性成分中,操作成分、调控成分与元认知成分别由教学主体内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所决定,并且生成了教学策略的各种特性并通过这些特性显示出来。教师主体特征决定了元认知成分,而元认知成分生成了教学策略的启发性和灵活性并通过它表现出来。调控成分决定于教学主体之外的各种因素(如学生学习特点、动机水平、已有认知状况、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进程等),生成了教学策略的结构功能整合性并通过整合性显示出来。操作成分决定于教学主体内外因素互动结合,生成了教学策略的操作性和对特定教学行为与教学方法的指向性。三大成分交互作用共同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的内容性和参与性构成中,各相关的教学策略有其核心的教学变量。解释性定向教学策略的核心教学变量包括教学信息呈现、变式练习、形成性反馈、深化教学。行动性定向教学策略的核心教学变量包括新问题呈现、程序概括、行动练习、建构性反馈。问题性定向教学策略的核心教学变量包括情境描述与模拟、复杂问题分析、模块组织与排序、远程协调与对话、评价与反馈。环境创生策略的核心教学变量包括任务确定、情境创设、资源利用、技术开发。交互作用教学策略的核心教学变量包括学习共同体、学习动机、师生互动(有效教学行为、能力倾向和教学处理互动、自我教学效能)。绩效支持策略的核心教学变量包括评估与反馈。知识管理策略的核心教学变量包括资源(资源库)管理、课程与教学管理。通过这些教学变量可以使相应的教学策略达成具体化的结果,从而实现操作性的目的。

作者介绍:

申仁洪,男,博士,教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宣传文化系统理论人才“巴渝新秀”,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主持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六项,主持重庆市精品课程建设、重庆教学团队建设,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重庆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两项,出版专著三部,参编国家级教材两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教学系统和远程多媒体教学系统

1.1 从“传授”到“交往”:教学与教学系统的演进

1.1.1 教学:基本含义分析

1.1.2 教学系统:基本构成分析

1.1.3 传授:传统教学系统分析

1.1.4 交往:教学系统的现代走向

1.2 从“接受”到“对话”:远程多媒体教学与教学系统的基本走向

1.2.1 作为教与学环境的技术存在

1.2.2 远程教学和教学系统

1.2.3 接受:传统远程教学的基本隐喻

1.2.4 对话:远程多媒体教学的基本隐喻

第二章 从“边缘”到“核心”: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地位的凸显

2.1 策略与教学策略: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的前提

2.1.1 策略

2.1.2 教学策略

2.2 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的边缘地位:国内外研究的缺失

2.2.1 远程教学策略的遮蔽和渐显:国外的相关研究

2.2.2 远程教学策略的理解偏差:国内的相关研究

2.3 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的核心地位:历史与逻辑的分析

2.3.1 历史的分析

2.3.2 现实的考察

2.3.3 逻辑的分析

第三章 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生成性构成及其具体化

3.1 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构成分析的基本框架

3.2 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的生成性构成

3.2.1 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的元认知成分

3.2.2 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的调控成分

3.2.3 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的操作成分

3.2.4 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生成性成分的交互作用

第四章 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的内容性构成及其具体化

4.1 知识的分类体系与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

4.2 解释性定向教学策略:面向陈述性知识

4.2.1 陈述性知识的心理机制

4.2.2 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目标与学习条件

4.2.3 解释性定向教学策略

4.3 行动性定向教学策略:面向程序性知识

4.3.1 程序性知识的心理机制

4.3.2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目标与学习条件

4.3.3 行动性定向教学策略

4.4 问题性定向教学策略:面向境脉性知识

4.4.1 境脉性知识的心理机制

4.4.2 境脉性知识的教学目标

4.4.3 问题性定向教学策略

4.5 远程多媒体内容性教学策略的整体关联

第五章 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的参与性构成及其具体化:环境创生

5.1 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的参与性构成

5.2 环境的基本构成:环境创生策略的前提

5.3 环境创生策略的心理学基础

5.4 环境创生策略的核心教学变量

5.4.1 任务确定

5.4.2 情境的创设

5.4.3 资源的支持

5.4.4 技术的开发

第六章 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的参与性构成及其具体化:交互作用

6.1 交互作用

6.2 学习共同体

6.3 学习动机

6.4 师生互动

6.4.1 有效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

6.4.2 能力倾向与教学处理的交互作用

6.4.3 教师的自我效能

第七章 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的参与性构成及其具体化:绩效支持

7.1 绩效支持策略的价值取向

7.1.1 以“发展取向”超越“甄别选拔”

7.1.2 以“整体关联”超越“唯智倾向”

7.1.3 以“动态生成”超越“静态表现”

7.1.4 以“多元主体”超越“一元权威”

7.2 评估与反馈的多元化主体

7.2.1 学习者:学习活动价值的自我(个体)与相互(小组)认定

7.2.2 教师:学习活动促进者和引导者的价值判断

7.2.3 专家学者:来自专业人员的价值判断

7.2.4 家长和社会人士:来自“社会化”的评判

7.2.5 多元化评估与反馈主体的有效性

7.3 评估与反馈的生态化内容

7.3.1 有效评估和反馈内容的特征

7.3.2 对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评估与反馈

7.3.3 学生成长和发展评价

7.4 多样化的评估和反馈方法

7.4.1 多样化评估和反馈方法的相互调适

7.4.2 多样化评价方法的采用

7.5 动态化的评估和反馈过程

第八章 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的参与性构成及其具体化:知识管理

8.1 知识管理与远程多媒体教学

8.2 资源(库)管理

8.2.1 资源形式

8.2.2 资源标准化

8.2.3 远程多媒体学习资源设计步骤

8.2.4 资源(库)管理的模式

8.2.5 资源(库)管理模块

8.2.6 资源(库)的操作流程

8.3 课程与教学管理

8.3.1 课程与教学管理关键功能模块的数据流

8.3.2 基于Moodle的课程管理与教学系统

8.4 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参与性构成的系统统整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面向信息时代的技术与认知: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从技术和认知的基本关系出发,运用大量的已有研究成果,探讨了远程多媒体教学的地位、基本构成及有效的具体化处理方法,论述了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的“生成性构成”(操作、调控与元认知)“内容性表现”(解释性定向、行动性定向和问题性定向)“参与性演进”(环境创生、交互作用、绩效支持和知识管理)及其核心教学变量。指向空间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生成性、指向外延类别形态的内容性,以及指向时间流程的参与性构成了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的三维立体结构,反映出远程多媒体教学中技术与认知的内在关联。
《面向信息时代的技术与认知: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可供从事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的科研人员、中小学教师,以及高校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考阅读。

编辑推荐:

重庆市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资助项目
重庆市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资助项目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面向信息时代的技术与认知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30250360
如需购买下载《面向信息时代的技术与认知》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面向信息时代的技术与认知是科学出版社于20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434 ,G72 的主题关于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远距离教育-教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