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意义阐释的多维空间
影像意义阐释的多维空间封面图

影像意义阐释的多维空间

汪振城, 著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40.0

书籍简介:

本书从认识电视媒介形式的特点、表达成规,如何把握电视媒介本体属性的基本构成,电视特性的多元性及其意义的多维空间等角度,对电视文本系统、类型片理论、电视中的女性主义以及电视媒介中形象意义的符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书籍目录:

绪论 电视研究之“为何"与“如何"

一、电视研究之为何:为什么要思考电视

二、电视研究之如何:怎样阐释电视

第一章 电视文本系统及其意义生成的互文性分析

一、互文性与电视文本系统的主要特点

二、互文性与电视文本意义的生成机制

第二章 电视媒介中形象意义的符号学分析

一、符号学的关键概念与基本观点

二、符号学方法在电视文化研究中的运用

第三章 电视媒介中形象意义的场面调度分析

一、场面调度:从戏剧、电影到电视

二、场面调度与影视文本的建构及意义阐释

第四章 电视作为影像文本意义的叙事学阐释

一、叙事、叙事模型与影像叙事问题

二、叙事成规与电视文本的建构及意义阐释

第五章 类型片理论与电视文本的类型分析

一、类型理论:从文学分类到电影研究

二、类型片研究与电视研究中的类型分析

第六章 电视作为影像文本的意识形态阐释

一、意识形态理论:从马克思到阿尔都塞、葛兰西

二、影像文本意义之意识形态阐释的基本策略与建议

第七章 电视作为影像文本意义的女性主义阐释

一、女性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女性主义媒介分析的基本诉求

第八章 电视作为影像文化现象的精神分析学阐释

一、精神分析学的主要概念及其理论

二、梦境与影像文化的视觉虚幻性及其意义阐释

第九章 电视作为传媒机构与电视文化的产业意义分析

一、从“国家机器”到“公共领域”和“企业机构”

二、作为企业机构的电视传媒及其文化产业分析

第十章 电视作为传播技术与电视文本建构的媒介技术阐释

一、媒介哲学家对影视媒介技术特性的思考

二、媒介技术的发展与电视文本的生产和传播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影像意义阐释的多维空间》:影视艺术研究丛书 《影像意义阐释的多维空间》内容包括:电视文本系统及其意义生成的互文性分析、互文性与电视文本系统的主要特点、互文性与电视文本意义的生成机制、电视媒介中形象意义的符号学分析、符号学的关键概念与基本观点、符号学方法在电视文化研究中的运用、电视媒介中形象意义的场面调度分析、场面调度与影视文本的建构及意义阐释……【作者简介】汪振城,男,1963年生,浙江淳安县人,现为浙江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主要负责人。1984年考入杭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1988年考入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硕士),2008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电影学博士)。20多年来,一直在高校从事《美学基础》、《影视批评》、《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方法论》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著作有《现代学校立美教育论纲》、《当代西方电视批评理论》、《影像意义阐释的多维空间》、《救猫咪——经典电影剧本探秘》(译著)等。在《浙江学刊》、《文艺争鸣》、《当代电影》等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十多篇分别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转摘。主要学术兼职有:浙江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省电影家协会理事、省广播电影电视学会理事、省广播电视文艺奖评委会成员、省委宣传部“文化精品工程”评委会成员、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影视剧审查委员会委员。目前学术旨趣:现代美学、电影学与文化传播学研究。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影像意义阐释的多维空间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影视艺术研究丛书
9787504363398
《影像意义阐释的多维空间》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 268 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影像意义阐释的多维空间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于2010.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9 的主题关于 电视(艺术)-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