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转型中国
互联网与转型中国封面图

互联网与转型中国

李强, 刘强, 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79.0

书籍简介:

作为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互联网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社会交往方式,迅速地改变和重塑着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由此,中国社会在思想情绪、交往互动、组织形态、舆论表达、资源动员、利益诉求、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呈现不同于传统的新特性。国内社会科学界对于互联网的研究也随之蜂起,经济学、传播学、法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都在对互联网进行研究。本书从社会学角度对互联网进行观察,着重从互联网与青少年社会化、互联网与社会交往、互联网与社会结构、互联网与社会资源配置、互联网文化与中国文化互构等方面分析了互联网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作者认为:互联网将重塑中国社会与文化模式,中国文化也在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结构,两者是“互构”的;互联网将极大地加快中国社会变迁的步伐,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作者介绍:

李强, 现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包括: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民政部、北京市政府政策咨询顾问,北京市政府参事,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等。1978~198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和法学硕士学位。1985~199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曾任社会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导等。1999年9月调入清华大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概述/1

第一节 互联网被引入中国/1

第二节 互联网蔓延信息高端部门/3

第三节 互联网进入民众视野/5

第四节 互联网全面渗透中国的经济和社会/7

第五节 互联网影响和改变中国社会/10

第六节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特点和不足/16

第二章 互联网研究综述/23

第一节 互联网研究的先驱/23

第二节 国内社会科学对互联网的研究/28

第三节 有关互联网研究的述评/42

第三章 中外互联网比较研究/45

第一节 日本的互联网与日本社会/45

第二节 美国的互联网与美国社会/61

第四章 互联网与公民社会化/75

第一节 互联网与教育:中西对比的视角/76

第二节 互联网与大众知识信息传播/84

第三节 总结与讨论/88

第五章 互联网与社会交往/91

第一节 网络社会交往与传统现实社会交往的比较/92

第二节 网络社会交往的现状/97

第三节 互联网对社会交往的影响/105

第四节 实现网络社会交往合理化的路径设计/114

第六章 互联网文化与中国文化互构/121

第一节 互联网文化的内涵/121

第二节 互联网文化的特性/124

第三节 互联网文化与现实文化的差异/129

第四节 互联网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互构关系/131

第五节 管理和规范互联网文化环境的对策/135

第七章 互联网的变革与网络思想动态/138

第一节 互联网与自媒体:从Web1.0时代到Web2.0时代/138

第二节 话语权的变革与公共性的产生/143

第三节 网络思想动态及其社会成因/146

第四节 网络思想危机与应对/152

第八章 互联网:舆论和利益表达的新方式/155

第一节 互联网:一种新的舆论和利益表达方式/155

第二节 互联网在舆论和利益表达方面的优势与不足/161

第三节 合理利用互联网,引导舆论健康发展/172

第九章 网络群体运动与虚拟社会管理/175

第一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与表现/176

第二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分析/178

第三节 网络群体运动的发展机制/185

第四节 网络群体运动的类型/187

第五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体现时代进步/196

第六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现实隐忧/199

第七节 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创新/201

第十章 互联网新媒体事件的文化解读/205

第一节 作为神圣与世俗的互联网/205

第二节 互联网新媒介与互联网新媒体事件/208

第三节 互联网新媒体事件研究的文化路径/211

第四节 案例分析/218

第十一章 全球化、社交媒体与社会抗争/232

第一节 网络时代的抗争性政治/233

第二节 全球抗争:阿拉伯、美国和中国/237

第三节 讨论:全球抗争性政治的特点/249

第十二章 互联网与社会结构/251

第一节 传统社会结构的特点/251

第二节 互联网社会结构的特点/254

第三节 本章小结/265

第十三章 互联网与社会资源配置/266

第一节 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267

第二节 配置资源的新机制——互联网/268

第三节 互联网平台上资源的特征/270

第四节 获取网络资源的途径/272

第五节 网络在配置资源中的功能分析/276

第六节 网络动员资源的未来/286

第十四章 网络与消费:虚拟空间的信任重构和公民自治/290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290

第二节 网络交易的信任重构/291

第三节 网络消费空间的公民自治/297

第四节 网络消费空间的未来展望/300

第五节 结语/305

附录1 互联网世界的管理:中西方网络立法比较研究/306

附录2 互联网研究的量化分析模型/320

参考文献/344

内容摘要:

《互联网与转型中国》从社会学角度对互联网进行观察。作者认为,互联网起源于西方,与西方社会的“个体主义”文化有着内在的契合性,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社会关系的冲击是根本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正在重新塑造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也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结构。互联网在推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受到现实社会的限制,形成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互构,这种新的社会互动推动中国社会走向未来。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互联网与转型中国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9760314
如需购买下载《互联网与转型中国》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7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 380 印数 2000

书籍信息归属:

互联网与转型中国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4.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P393.4 ,D669 的主题关于 互联网络-社会影响-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