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杰医论医话
松杰医论医话封面图

松杰医论医话

冯松杰, 著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22.0

书籍简介:

这是作者凭着对中医强烈的责任心,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时间,做了一点理论研究工作,写出了123篇短文,奉献给中医界。他将自己看作是采花酿蜜的工蜂,看作是在新疆阿勒泰戈壁荒野中的淘金人。这完全是个人的一本医学文集,大多是他多年来思考中医、研究中医的心得感想。文章不长,大多是一事一题,一问一文,文短而意深。有些是一篇读书笔记,有些则是一声感慨,有些是一个假说,而有些好像一篇大论文的引言。文章大多随手写来,无拘无束,文气轻松,启人心智,发人思考。

作者介绍:

冯松杰,男,1954年9月生,江苏无锡人。1978年考入南京中医学院(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就读中医专业。1985年回母校攻读中医内科学研究生。毕业后长期在江苏省中医院从事肾内科临床工作,现任主任中医师,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为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与丈献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3年作为访问学者在日本鹿儿岛大学医学部进修。2002年作为援疆干部在新疆伊犁州中医院任事内科主任。2004年在新疆科技出版社出版《冯松杰医学文集》,同年在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冯松杰边疆文集》。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中医理论的自我完善

从研究词义变化判断《内经》成书时代

深入探讨岐黄之术提高中医理论水平

——再学《黄帝内经》

中医病因学新论

——“暴邪”、“虚邪”、“毒”与“浊”

论中医辨病的意义

中药性味新说

试论中医处方与方剂的区别

中医发病机理新说

中医辨证施治若干问题初探

中药是否存在寒热双重属性

中医病因学需重视“发物”

我对六经病的认识

补虚泻实治则讨论

中医脾胃理论与实践

中医学内治法则初探

积与聚病名当辨

谈谈中医对寄生虫病的认识

必须重视中药名同实异问题

灵丹妙药有多少

金丹术批判

明朝的壮阳药

一种全新的病因学说

《医林改错》改什么错

观察与实验是中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儒批佛与道赏析

陋俗不除,“安得轩岐复起”

古代名医反不良医风

秘传论与广传论

第二部分 方药认识的深化

麻黄多功效漫谈

杏仁有补虚之功吗

当归是补肾药

中医对鸦片的认识

人参可用不可用之争

萝卜与萝卜子

鲜为人知的补虚药

商陆有毒,何以食用

附子是否为补阳药

李时珍发现雷公藤了吗?

我们发现芦荟的护肤美容作用了吗?

长生梦

——秋石的是与非

煮散与饮片

桂枝与桂枝汤作用是补益而不是发汗解表

试述小柴胡汤应用的广泛性

伤寒热病中五苓散主治何病

《伤寒论》药物剂量之谜

三建散和圣散子

——重翻医史档案

谈谈孙思邈使用毒药及其解毒成规论

中药毒酒临床上还能应用吗

不作药用的方剂——藻豆

第三部分 临床预后能力亟待重视

早期诊治肺痈预后好

古代如何诊断肺痨

鼓胀攻逐反求祸

“百无一生”是噎膈

脚气攻心早预防

真心痛与真头痛

一个两千年悬挂着的问题

——如何预料猝死

第四部分 品读名家

晋代医学家葛洪的哲学思想简评

试论孙思邈思想的复杂性

试论张从正攻邪

关于《十药神书》的话题

薛己《内科摘要》述评

李时珍批判灵丹妙药说

李时珍论酒茶烟

李中梓的高明

第五部分 对《清宫医案》的研究心得

第六部分 深入浅出说中医

第七部分 四大文学名著与中医

后记

内容摘要:

中华医药学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院后起之秀、主任中医师冯君松杰博览群书,善学善思善悟,人文功底颇深,对中医药学富有研究。冯主任大作《松杰医论医话》汇集百余篇短小精悍的论文,有中医临床的理论探讨,有历代医家医籍的评述,有方或药的重点讨论,有对《清官医案》的剖析,有食饵的品味以及文学名著的中医趣闻等等。

编辑推荐:

论中医辨病的意义
中药是否存在寒热双重属性
“灵丹妙药”有多少
《医林改错》改什么错
附子是否为补阳药
《伤寒论》药物剂量之谜
中药毒酒临床上还能应用吗
一个两千年悬挂着的问题——如何预料卒死
李中梓的高明之处
话说程杏轩辨证施治发热三病例
谈康熙、雍正、乾隆三皇帝对药物的偏爱
莫将脉诊神秘化
假如林黛玉请我会诊
古代的科学成就蒙汗药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松杰医论医话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2319615
如需购买下载《松杰医论医话》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松杰医论医话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于201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R249.7 的主题关于 医论-汇编-中国-现代 ,医话-汇编-中国-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