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
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封面图

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

常彬,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2.0

书籍简介:

本著述以20世纪前50年的半个世纪为其历史跨度,全面论述女性话语半个世纪的变化历程,梳理女性文学的发展状况和历史成因,从宏观把握和个案透析并重的角度探究20世纪前50年女性话语的发生与发展、变化与特点、凸显与消隐的演变历程,挖掘隐含于现象之下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多重成因,审视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和地位。

作者介绍:

常彬,女,出生于贵阳,成长于贵州、四川。 现为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女性文学、抗美援朝文学研究。 四川大学文学学士,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硕士,中山大学文学博士。 近年来,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河北学刊》、《中山大学学报》、《东北师大学报》、《文艺争鸣》、《中国文学研究》、《郑州大学学报》、 《广东社会科学》、《贵州社会科学》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参编教材4部。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文学年鉴》、《人大复印资料》摘要和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一等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完成国际合作课题1项。荣获中国妇女研究会首届“妇女/性别研究优秀博士论文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女性:历史境遇中的“空白之页”

第一节 女性话语:历史边缘的沉默“他者”

一、历史边缘的女性处境

二、“自恨罗衣掩诗句”的女性困境

三、性别越位的花木兰境遇

第二节 秋瑾:女性自觉的早期代表

一、婉约闺阁仕女情

二、鉴侠革命争自立

第二章 1920年代:女性话语的多元彰显(上)

第一节 张扬个性与性别觉醒

一、“人”和“女人”的自觉

二、浮出地表的灿烂星群

第二节 “五四”女儿的审父立场

第三节 母爱颂歌中的反弹旋律

一、传统道德母亲和神性母亲

二、“五四”苦难母亲和理想母亲

三、母爱颂歌中的反弹旋律

四、重神伦理之母“恶婆婆”

第四节 寥落闺阁里的深宅寂寞

一、死寂闺房里的“绣枕”隐喻

二、文化夹缝中的“太太”阶层

第三章 1920年代:女性话语的多元彰显(下)

第一节 石评梅:较早的“革命加恋爱”作家

第二节 寻找父亲的女儿之恋

第三节 “五四”女性的欲望书写

一、叛逆礼教的爱情追求

二、女同性恋的欲望向度

三、灵肉激战惊世骇俗的丁玲

四、婚内女性主体情欲探求

第四章 1930年代:女性话语在合流中的隐显错陈

第一节 弃却中的保留:1930年代中前期丁玲轨迹

第二节 女性发存际遇的苦痛揭示

第三节 “忘记自己是女性”的雄强话语

第五章 1940年代:不同政治语境下女性话语的分化和指归

第一节 战争文化建构与去女性写作

第二节 张爱玲:女性话语的最后疯狂

第三节 丁玲:最后的坚持与最终的放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中国女性文学,滥觞于晚清,催生于“五四”,经历过战争的风云和主流意识形态更迭的规训整合,其话语的生成和变化,因其社会历史文化和不同政治时空的多重变因则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特点。本著述以1898-1949年为历史跨度,以近四十位女性作家的创作为其观照点,从女性历史处境的话语沉默,晚清妇女思想解放的话语初试,1920年女性话语多元彰显,1930年代女性话语的隐显错陈,1940年代不同政治时空对女性话语的分化指归直至最终消隐,20世纪前五十年中国女性文学话语写作在丁玲女性立场的消失中渐行渐远等方面,全面论述女性话语半个世纪的变化历程,梳理女性文学的发展善和历史成因,从宏观把握个案透析并重的角度探究20世纪前五十年女性话语的发生与发展、变化与特点、凸显与消隐的演变历程,挖掘隐含于现象之下的社会历史文学等多重成因,审视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和地位。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10067155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是人民出版社于20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6.6 的主题关于 妇女文学-文学研究-中国-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