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选择
人民的选择封面图

人民的选择

(美) 拉扎斯菲尔德, (美) 贝雷尔森, (美) 高德特,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25.0

书籍简介:

《人民的选择》以194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为分析案例,试图阐释在大众传媒及人际关系的影响下,选民如何做出投票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对于传播学学术思想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大众传播的有限效果论,一是“两级传播”和“舆论领袖”观点的形成。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读者指南

第二章 1940年的俄亥俄州伊利县

该县的经济

该县与政治

研究设定

第三章 共和党人与民主党人的社会差异

社会一经济地位的作用

宗教关联与年龄

政治既有倾向指数

第四章 共和党人与民主党人的意识形态差异

经济和社会态度

政治的“外向性”

欧洲战事

党派性与党争

第五章 参与大选

谁对大选感兴趣

对选战的最低程度的参与——不投票者

对选战的最高程度的参与——意见领袖

第六章 做出最后决定的时段

兴趣与做出决定的时段

多重压力与做出决定的时段

多重压力的影响

兴趣与多重压力

第七章 转变的类型

做出最后决定的时刻与转变者

兴趣、多重压力和转变者

转变者的个性特征

转变者的易变性

对转变者的描述

第八章 激活效果

激活过程

激活的四个阶段

宣传唤起注意

兴趣提高引致接触增多

注意是选择性的

选意确定

关于激活的一些例子

第九章 强化效果

党派性、党派性接触与党派性的强化

被强化者描述的强化

第十章 倒戈效果

倒戈效果举例——第三任期议题

威尔基——穷人的斗士

“怀疑者”

第十一章 选战的整体效果

1936年11月—1940年5月与1940年5月—10月比较

选战效果评估

第十二章 赢家预测

预期的变化

“从众”效应

第十三章 选民被告知什么

党派性:在什么程度上支持谁

主体:重心和论旨

选战的中心:罗斯福

选战的目标:历史、金钱和保障

手段:少说为妙

情感性术语:选战的标签

第十四章 广播与印刷媒介

接触的集中点

谁曾经阅听政治

广播与报纸:何者更有影响?

广播与报纸作为转变的缘由

两党各自的媒介

杂志——专门化的传播媒介

第十五章 社会群体的政治同质性

社会分层与政治同质性

家庭的政治结构

正式社团的角色

使意见一致

作为一种社会经验的投票决定

第十六章 个人影响的性质

人际交往触及未做决定者

两级传播流

人际交往的无目的性

反击抵制时的灵活性

顺从的回报

对亲密消息来源的信任

无信念的劝说

实际意蕴

注释

附录 指数的构造

政治既有倾向指数(IPP)

政治活跃度指数

意见广度指数

围绕选战的杂志阅读指数

围绕选战的报纸阅读指数

围绕选战的广播收听指数

对选战的总体或整体接触信息指数

政治接触偏向指数

认同某一方论点的指数

内容摘要:

    
《人民的选择》作为美国学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之一,为大众传播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上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人民的选择(选民如何在总统选战中做决定第3版)》通过对1940年美国大选中的民意进行研究,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媒介效果、人的社会属性和选战期间的人际联系,提出了在今天新媒体时代越发受重视的“两级传播流”和“意见领袖”等概念,从而成就了本书的学术价值,奠定了主要作者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作为”工具制造者”的传播学先驱地位。

编辑推荐:

    
《人民的选择(选民如何在总统选战中做决定第3版)》是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针对美国选民的选举行为,在俄亥俄州伊利县历时7个月所做的一项调查的结晶。本书共分为十六章。前两章介绍研究方法和调查所在地的基本情况。第三、四两章介绍共和党与民主党选民在社会属性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第五、六、七章介绍各种差异是如何决定这些选民的投票兴趣等。第八、九、十、十一章介绍大众传媒的政治宣传对选民做决定所产生的影响。第十二、十三、十四章分别介绍选民对获胜者的预期、选民所能接触到的媒介的实质等。第十五、十六章介绍社会群体的属性以及个人在群体中的影响。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人民的选择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9787300149097
如需购买下载《人民的选择》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人民的选择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771.224 的主题关于 总统-选举-研究-美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