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信用评级机构规制及其改革研究
国际社会信用评级机构规制及其改革研究封面图

国际社会信用评级机构规制及其改革研究

彭秀坤, 著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48.0

书籍简介:

本书综合域外经验以及我国的现实国情,从法律角度对我国信用评级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和缘由进行反思,分析危机前后我国信用评级规制理念、目标、方案和措施的转变,提出我国的改革应以建立统一协调、强而有力的信用评级规制体系为目标,重点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信息产品的质量以及法律责任制度进行构建和完善。

作者介绍:

彭秀坤,满族,1978年生,苏州大学法学博士,西北大学法学院讲师,兼任陕西省法学会法经济学研究会理事。主持包括教育部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合著出版著作及教材三部,两次获得省部级教学和科研奖励。在国际证券监管、信用评级、金融风险与危机防范等法律领域取得了独到的研究成果。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信用评级机构的历史发展轨迹与机制

第一节 信用评级机构概述

一、信用评级含义的界定

二、评级机构的法律特性

三、评级机构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

第二节 评级机构自律发展的传统路径

一、评级机构历史上缺乏规制

二、评级机构自律的主要方式

第三节 信誉机制与自律的关系辨析

一、信誉机制的基本内涵

二、信誉机制的功能

三、评级机构自律与信誉机制的关系

四、信誉机制的有效性与不足

第二章 信用评级机构信誉机制的失灵

第一节 金融危机验证信誉机制的失灵

一、关于结构性金融产品的信用评级

二、不当评级结构性金融产品的表现及危害

三、金融危机中信誉机制失灵的表现

第二节 信誉机制失灵的内部原因

一、利益冲突的严重影响

二、评级体系存在缺陷

三、内控机制不健全

四、信息披露过于粗劣

第三节 信誉机制失灵的外部原因

一、全球金融体系对信用评级的高度依赖

二、监管体系对评级机构有效制约的缺失

三、世界信用评级市场竞争受限

四、评级机构缺乏严格法律责任的约束

第三章 国际社会评级机构规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美国评级机构规制改革的相关法律及规章

一、危机前美国缺乏对评级机构的有效规制

二、危机后SEC紧急出台的修改议案

三、《多德法案》后美国评级机构改革的新发展

第二节 欧盟评级机构改革及《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指令》

一、对非欧盟的评级机构建立签署和认证程序

二、公司治理和利益冲突

三、信用评级的方法和质量

四、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五、结构金融工具评级

第三节 国际社会其他成员的评级机构规制改革

一、国际证监会的评级机构改革丁作与成果

二、日本、澳大利亚和墨西哥关于评级机构改革的新方案

第四章 信用评级机构规制改革的比较分析

第五章 我国评级机构规制及其改革的制度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国际社会信用评级机构规制及其改革研究》立足于学界对信用评级、评级机构、法律监管和规制改革等领域的研究,主要运用历史、比较和实证分析的方法,突出研究的“系统性”、“理论性”、“实证性”和“本土性”特色,以历史发展、现实考察、理论反思、比较分析和问题总结为文章架构,基本反映从“理论分析”、“制度变革”到“社会实践”的逻辑进路。

编辑推荐:

信誉机制是评级机构进行自律的最佳激励约束机制,然而《国际社会信用评级机构规制及其改革研究》从理论分析人手,论证了信誉机制从有效到在本世纪首次金融危机中失灵,并在危机后难以恢复的一系列发展演变过程。
  在后危机时代国际社会强化与协调监管的背景下,《国际社会信用评级机构规制及其改革研究》对国际社会各主要经济体展开的信用评级改革的特色、原因、机理、效果等进行系统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其做法各具特色。
  综合域外经验以及我国的现实国情,《国际社会信用评级机构规制及其改革研究》从法律角度对我国信用评级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和缘由进行反思,提出我国的改革应以建立统一协调、强而有力的信用评级规制体系为目标。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国际社会信用评级机构规制及其改革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205440
《国际社会信用评级机构规制及其改革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国际社会信用评级机构规制及其改革研究是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于2014.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832.4 的主题关于 信用评级-监管制度-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