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对华军事谍报体系研究
暂无封面,等待上传

近代日本对华军事谍报体系研究

许金生, 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68.0

书籍简介:

本书利用大量原始档案,采取实证性研究方法,对近代日军对华军事谍报体系的形成以及运作状况进行了论述,全面考察了近代日军在华谍报活动的日常组织、计划、实施、报知情况和谍报手段。本书史料翔实丰富,绝大部分资料直接来自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外务省外交史料馆、国立公文书馆等所藏原始档案,其中多数为国内学者初次使用。

书籍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近代日本对华扩张思想、国防方针与谍报计划

一、明治初年的对华扩张思想与鸟尾小弥太的谍报计划

二、“假想敌国”清国与桂太郎等的对华扩张思想、谍报计划

三、“北守南进”思想、国防方针与对华谍报计划

四、1918年、1923年国防方针的修改与对华谍报计划

五、参谋本部对华年度谍报计划的构成要素

六、20世纪20年代起参谋本部对华谍报计划的内容

七、参谋本部对华谍报计划个案分析——以兵要地图测绘为例

小结

第二章 日军中央情报机构与对华谍报

一、参谋本部

1.参谋本部设立前陆军的对华谍报机构

2.参谋本部设立后的对华谍报机构

3.参谋本部中国班的专设

4.参谋本部的特殊谍报部门——陆地测量部

二、海军军令部

1.明治初中期的海军省与对华谍报

2.海军军令部与对华谍报机构

3.海军的特殊谍报部门——水路部

小结

第三章 在华专业谍报主体的形成、发展与活动

一、参谋本部等陆军中央直系系统

1.专业谍报组织的形成、发展与活动

明治初期的对华谍报与驻在将校制度的出现/管理将校、分驻将校制度的建立与谍报活动/1886年后的对华谍报体系/驻在武官的登场与20世纪初的谍报布局/特务机关、公馆的出现/1923年后谍报机关的重新布局/九一八事变之后的在华谍报机关/“驻在武官”谍报报告的种类、频度和内容

2.驻华使馆武官、使馆武官辅佐官制度与对华谍报

使馆武官制度的建立与任务 /使馆武官任务的变化与谍报活动状况/20世纪30年代的使馆武官与谍报报告的频度、内容/使馆武官的谍报优势——以本庄繁为例/使馆武官辅佐官与谍报活动

3.留学生、研究员、驻在员制度与谍报活

明治初、中期的来华留学生与汉语人才培养/20世纪20年代的“支那研究员制度”与谍报活动/20世纪30年代的驻在员与谍报活动

小结

二、海军军令部等海军中央直系系统

1.专业谍报组织的形成、发展与活动

早期谍报员的派遣与曾根俊虎等的谍报活动/1884年后谍报活动的强化与谍报机关的建立/甲午战争后驻在员、派遣员、驻在武官的出现与谍报任务/甲午战争后谍报机关的分布与谍报报告的种类、频度、内容

2.驻华使馆武官、使馆武官辅佐官制度与对华谍报

使馆武官与早期谍报活动/进入20世纪后使馆武官的谍报报告、频度及其内容/使馆武官辅佐官与谍报活动

3.留学生与谍报活动

甲午战争前的留学生与谍报活动/海军委培生的留学制度

小结

第四章 在中国及其周边的军事组织、军人群体与对华谍报

一、长期驻军与对华谍报

1.华北军

华北军的谍报组织/华北军的下属谍报机关/谍报报告的种类、内容、频度/重要谍报活动举要/华北军的谍报优势

2.关东军

关东军的谍报组织/关东军的下属谍报机关/谍报报告的种类、内容、频度/重要谍报活动举要/关东军的谍报优势

3.台湾军

台湾军的谍报组织与早期活动/20世纪20年代后的谍报活动、报告种类及其内容

4.朝鲜军

朝鲜军的对华谍报机关/朝鲜军对华谍报计划与谍报机关的任务/谍报报告的种类和内容

5.汉口派遣队

派遣队的谍报组织与任务/谍报报告的种类和内容

6.青岛守备军

参谋部的谍报活动与成果/临时铁道联队等的调查活动与成果/青岛军政署、民政部的调查活动与成果/守备军谍报活动的特点

7.旅顺要港部

1924年前的谍报活动及其报告/20世纪30年代的谍报活动及其报告

8.上海陆战队与上海海军特务机关

上海陆战队的谍报组织/上海海军特务机关及其谍报报告的种类和内容

小结

二、短期派兵与谍报

1.甲午战争以及临时占领期间

临时测图部及其活动/海军的海上测量活动/威海卫占领军与谍报活动

2.镇压义和团运动期间

战地状况的调查/兵要地志等的调查

3.日俄战争期间

资源调查/临时测图部及其活动

4.1928年侵占山东期间

第六、第三师团的谍报组织状况与实施计划/第三师团的谍报成果/飞行队的谍报任务与活动/测量队的活动及成果

小结

三、其他军事组织、军人群体与对华谍报

1.日本来华军舰与谍报

日舰来华“警备”简史/“警备”的常态化与对华谍报制度的形成/日舰的谍报对象/日舰的谍报优势

2.应聘将校与谍报

应聘将校谍报制度的形成/应聘将校的人数与任职部门/谍报实施状况/应聘将校的谍报优势

小结

第五章 谍报手段

一、公开情报

1.中央情报机构与公开情报的收集

2.各谍报主体与公开情报的收集

3.日军收集公开情报的特点

小结

二、人力情报

1.以人力秘密获取

专业谍报主体的秘密活动/长期驻军的秘密活动/参谋本部“土地调查班”的秘密活动

2.以人力半公开或公开获取

使馆武官的公开活动/驻在武官、特务机关的(半)公开活动/长期驻军的(半)公开活动/日舰的公开活动/应聘将校的公开活动/短期战争期间的公开活动

3.日军“人力情报”的特点

小结

三、技术情报

1.甲午战争前后的活动

2.日军在华无线电谍报网的建立

20世纪20年代参谋本部的活动与对华谍报/关东军等在东北的活动/华北军等在华北的活动/参谋本部在上海的活动/台湾军的活动/海军方面的活动

3.无线电谍报的成果

无线电测向/无线电侦收与破译

小结

第六章 谍报的处理与报知

一、中央情报机构的谍报处理部门

1.陆军系统

2.海军系统

二、中央情报机构谍报的报知形式和对象

1.随时性报知的形式和对象

动态性情报的报知/静态性情报的报知

2.长期性报知的形式和对象

参谋本部/海军系统

小结

结语

附录

一、日本陆海军长期在华谍报员表(1873—1904)

二、日本陆海军驻华使馆武官、武官辅佐官、驻在武官、特务机关(1875—1937)

三、关东军军事谍报实施计划(1926)

四、昭和二年度朝鲜军谍报计划

五、南清舰队报告(1907年1月—1908年11月)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充分利用日本军方遗留的原始档案,对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期间日本的侵华思想、国防方针与对华谍报计划的关系进行了探究,论述了日军对华谍报中枢组织的构成及其作用,对日本陆海军在华各类谍报主体的形成、发展、组织状况、报告形式及报告内容等进行了全面解析;同时,考察了日军中央情报机构和在华谍报主体获取情报的种种手段,以及日军中央情报机构的情报处理部门和报知形式。在此基础上,对近代日军对华谍报活动及其体系上的特点进行了概括与总结。
近代日本对华谍报活动极其猖獗,危害极大,本书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揭示了近代日本是如何全面开展对华谍报活动以备战侵华的,国人可由此加深对日本侵华历史的认知。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近代日本对华军事谍报体系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9111705
如需购买下载《近代日本对华军事谍报体系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复旦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6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近代日本对华军事谍报体系研究是复旦大学出版社于2015.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52.06 的主题关于 间谍-侵华事件-史料-研究-日本-1868~1937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