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戏曲序跋研究
明清戏曲序跋研究封面图

明清戏曲序跋研究

李志远, 著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5.0

书籍简介:

本书将明清两代戏曲的重要部分——序跋,从内容、形式与价值意义的角度思考它于戏曲文献的重要作用。同时,序跋与评点一样,成为戏曲理论建设的组成部分,通读这些序跋,可以发现作者创作的动机、题材源泉与加工方式,并且还能看到相关的演出情形。

作者介绍:

李志远,男,l974年生,山东菏泽人。2000~2003年于苏州大学文学院师从潘树广教授,攻读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工作于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2006~2009年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师从郭英德教授,攻读文学博士学位,现工作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已发表《谱录类目的古籍日录学意义》《明清戏曲序跋之戏曲搬演论构建研究》等学术论文多篇。独|L主持两项省部级课题、一项国家级课题,参与《昆曲艺术大典》《明清戏剧史专题研究》《昆曲舞台表演文献整珲丛刊》《中国近代戏曲论著集成》等多项课题

书籍目录: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综述

三、选题意义

四、研究设想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明清戏曲序跋概观

第一节 明清戏曲序跋的历时阐释

第二节 明清戏曲序跋与序跋作者

第三节 明清戏曲序跋与戏曲文献

第四节 明清戏曲序跋与社会文化

第二章 文献学视野下的明清戏曲序跋

第一节 明清戏曲序跋的整理

第二节 明清戏曲序跋的版本

第三节 明清戏曲序跋的同文异主现象

第三章 明清戏曲序跋的功用

第一节 从明清戏曲序跋看戏曲创作的动因

一、述怀寓志

二、洗陋补恨

三、游戏娱悦

四、劝善教世

第二节 从明清戏曲序跋看戏曲题材来源与处理方法

一、小说前剧

二、史籍载志

三、传说诗文

四、时事实录

第三节 从明清戏曲序跋看明清戏曲的传播

一、案头传播

二、场上传播

三、图像传播

四、剧目传播

第四节 明清戏曲序跋的戏曲史观

一、戏曲发展源流

二、作家、作品的品评

三、戏曲史发展的动因

第四章 明清戏曲序跋的戏曲理论价值评判

第一节 明清戏曲序跋与评点的对比

一、概述

二、殊途同归--明清戏曲序跋与评点的共性

三、远近高低总不同--明清戏曲序跋与评点的差异

第二节 明清戏曲序跋与论著的比较

一、明清戏曲序跋与戏曲论著的搬演论构建对比

二、明清戏曲序跋与论著的人物形象塑造论构建对比

附录一:新增明清戏曲序跋目录表(部分)

附录二:新增明清戏曲序跋(明代部分)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明清之际,戏曲不仅仅是表演艺术,它还是一种可供案头阅读的文本样式。明清戏曲序跋的出现与发展,成为了解中国古代戏曲史的重要线索。
李志远所著的《明清戏曲序跋研究》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明清戏曲序跋的生成、形态与特色,并将它在明清时期戏曲理论批评中的独特贡献和意义予以定位。在序跋与明清戏曲论著、评点的对比中,作者得出一系列颇富启发性的结论,使我们不仅更为真切地认识戏曲序跋在明清戏曲理论批评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更为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批评的民族特色。
《明清戏曲序跋研究》适合对明清戏曲感兴趣者及相关研究人员阅读。

编辑推荐:

在文献搜集、阅读与整理的基础上,李志远博士在《明清戏曲序跋研究》中,选择了明清戏曲序跋的四个专题进行研究,包括明清戏曲序跋的发展过程、阶段特征及其与序跋作者、文献载体、社会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明清戏曲序跋的整理、版本和“同文异主”现象,明清戏曲序跋的功用,以及明清戏曲序跋独具的戏曲理论特色与价值。这四个专题的研究,构成了《中国优秀博士论文:明清戏曲序跋研究》的主体内容。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明清戏曲序跋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3004503
如需购买下载《明清戏曲序跋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知识产权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 376 印数 1500

书籍信息归属:

明清戏曲序跋研究是知识产权出版社于2011.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37 的主题关于 古代戏曲-序跋-文学研究-中国-明清时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