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封面图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 主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年代:2005

定价:

书籍简介:

本书原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本书深入描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将中国古代文学置于广阔的中国文化背景中进行研究与探讨,具有开放性和前瞻性。这次修订,在保持原来的编写宗旨、指导思想、体例、框架、特色、结构和篇幅的前提下,弥补已发现的缺失,使之更加完善。修订工作主要在以下三方面:一、修正明显的错误;二、审慎地增加新的资料,吸收新的研究成果;三、进行必要的增删,使体例和文风进一步统一。本书适合作为高校中文系的通用教材,亦可供古代文学爱好者、研究者学习参考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七编 明代文学

绪论

第一节 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

工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

市民阶层的壮大

新的读者

群的形成

新的内容与新的形象

审美趣味的转变

文学的商业化

第二节 王学左派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创作的推动

政治思想由高压趋向失控

王学左派的兴起与禅宗思想的广泛渗透

张扬个性和对人欲的肯定

新思潮的先天不足

第三节 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小说、戏曲等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及其繁荣

对于文学特性认

识的深化

雅文学与俗文学的交融

第四节 众多的文学群体及文学的论争

不同文学群体的形成

明代文学论争的特点

文学论争与

文学创作的关系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第一节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三国故事的长期流传与发展

关于罗贯中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时间

《三国志演义》的主要版本

第二节 在理想和迷惘中重塑历史

《三国志演义》的主旨

政治上向往“仁政”

人格上注重道德

才能上崇尚智勇

关于“拥刘反曹”

在悲怆和迷惘中追寻传统

第三节 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历史画卷

虚与实的结合

非凡的叙事才能

全景式的战争描写

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

历史演义体语言

第四节 《三国志演义》的影响

历史演义的繁荣

列国系统的小说

隋唐系统的小说

明末的时事小说

对于社会文化生活的广泛影响

《三国志演义》在国外

第二章

内容摘要: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文学史(第4卷)(第2版)》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成果,既是高校教材,也是学术研究著作。《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文学史(第4卷)(第2版)》倡导文学本位,并将文学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中,翔实地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作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考证和论述。各章均有详细的附注,以介绍各家之说,各卷之后附有研修书目,为读者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线索,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前瞻性,以及较大的信息量。出版后获得国家图书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这次修订,在保持原来的编写宗旨、指导思想、体例、框架、特色、结构和篇幅的前提下,弥补已发现的缺失,审慎地增加新的资料、吸收新的成果,对内容也有所增删,体例和文风得到进一步的统一。《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文学史(第4卷)(第2版)》适合作为高校中文系的通用教材,亦可供古代文学爱好者、研究者参考。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文学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40164824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文学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版次2版印次1
定价(元)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30000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文学史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5.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9 的主题关于 文学史-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