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话分韵词林
广州话分韵词林封面图

广州话分韵词林

杨子静, 潘邦榛, 编

出版社:羊城晚报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36.0

书籍简介:

本书编者从长期戏曲创作的丰富实践出发,在书中列出广州话韵日52个,词尾的字为提示单字,把尾字相同的词目编列,易于查找,为运用广州方言进行韵文创作提供依韵找词、选词、用词的方便,使创作者从中得到启发,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用韵知识和方言用语。

书籍目录:

总 目 录

体例说明 /2

新增订本说明 /4

韵目总表 /6

提示单字总表 /7

正文 /1

增订后记 /263

内容摘要:

这本书与过去所出版的辞书不同之处在于:过去的辞书,大多均以词首的字为提示单字,将首字相同的词目顺排一起;而该书则相反,它以词尾的字为提示单字,将尾字相同的词目编列出来;同时还按照广州话的韵部(包括特有的入声韵)有规律地将这些提示单字依次列出;而且依韵所列的词目,既有一般的词汇,又有不少古词语、新词语、成语、口头语,更有与普通话不同的、广州话独特的方言俗语、惯用语(将这些方言俗语、惯用语依韵编列,此书当属第一部)。这样一来,就有利于查、检索,给专业和业余的韵文作者提供了写作时依韵找词、选词、用词的方便,在创作上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对于以广州话写作的作者尤其如此;而对于以普通话或其他方言写作的作者来说,因各提示单字所列的多条词目绝大多数还是共通的,所以也仍然适用);对于一般的语文工作者、编、教师、学生,需要时查一查,在用韵遣词上,也可以作为参考,有助于他们的工作和学习。当然,整编这类工具书并不算是什么新创作,但却确乎不易,很费脑筋,编起来十分烦琐和枯燥,特别需要细心和耐心,个中滋味,难以尽说。虽然书中所收词目难以求全,但我们还是力图给读者提供得准确些,丰富些,那就不得不到处查,不断对照,反复筛选,认真推敲,而我们只能挤出业余时间进行编写(断断续续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精力和水平又都有限,因此,尽管我们为此书已倾注了不少心血,仍感到不够完备,其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只好待日后有机会时再行订正了。我深深感到杨子静、潘邦榛两位同志编写的《广州话分韵词林》是很有意义之作。静公是一位资深的粤剧编剧家,对广州话极有研究,他既深入民间,又深知广州话和古汉语的关系,能够钩沉发微,在书中提供了不少鲜见的资料。潘君则是编剧界的新生力量,勤奋好学,和静公一道完成此书,是令人高兴的事。这本书列出广州话韵目52个,其中特有的入声韵目17个。它以词尾的字为提示单字,把尾字相同的词目编列,检查起来很是方便。所收词目,既有广州流行的俗语、口头语、惯用语,其中如艰难韵中的“黄鳝上沙滩”、“撞板”、“大食懒”、“生螆猫入眼”,工农韵中的“斩脚趾避沙虫”、“发开口梦”,入声字尾的“坏到加零一”、“老而不”、“零星落索”、“捉到鹿唔会脱角”等,都是十分生动而有特色的;也有一般通用的古词语、新词语,而且数量不少。这种范围较广的编法对写粤剧、曲艺甚至写普通话体文字的同志都有可供参考的价值。如果说《广州话浅说》着重于指示广州话和普通话的对应规律,使惯用普通话的人和惯用广州话的人可以互相学习,那么《广州话分韵词林》则是着重于提供用韵知识及方言用语,能对爱好创作演唱诗词作品的人有所启发,而对究技民间文艺的人也是一本很有用途的书。【作者简介】潘邦榛,广东南海人,1942年出生。1964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一直在广东粤剧院工作,任艺术室主任。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编写过约80个粤剧剧本、小品。撰写过500多首粤曲作品,又在报刊发表了一大批戏曲评论和普及戏曲的文章,其粤剧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出版过《潘邦榛戏曲文选》、《戏曲天地任纵横、《广州话分韵词林》等专著。获得“首届广东戏剧家突出贡献奖”。退休后仍勤奋笔耕,担任《粤剧大辞典》编委与分编主笔及《广东粤剧系列丛书》主编等,继续做出贡献。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广州话分韵词林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54300817
如需购买下载《广州话分韵词林》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广州出版单位羊城晚报出版社
版次增订本印次1
定价(元)3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 281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广州话分韵词林是羊城晚报出版社于2013.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H178 的主题关于 粤语-韵书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