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封面图

安迪·沃霍尔

(英) 尼科尔森 (Nicholson,G.) , 著

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1.0

书籍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安迪·沃霍尔在二十世纪的艺术。并体现了在这一时期大部分艺术家都面临着的重大主题和难题。

书籍目录:

安迪.沃霍尔:永不结束的15分钟

一引言/3

二安迪.沃霍尔生平简介/9

沃霍尔进军纽约/10

沃霍尔走进20世纪60年代/12

沃霍尔使用批量生产/14

沃霍尔走向电影/15

沃霍尔和瓦莱丽.莎拉娜斯/17

沃霍尔的康复/19

走下坡路的沃霍尔/21

沃霍尔之死/23

三波普艺术家沃霍尔/25

四肖像画家沃霍尔/36

玛丽莲.梦露/40

沃霍尔自画像家/47

五沃霍尔和电影/51

六沃霍尔的其他事业/63

七沃霍尔和重复/72

八现在及将来的沃霍尔/81

年表/84

前言

安迪.沃霍尔及其作品对当代视觉艺术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他的作品涉及并准确地涵盖了现代艺术家所面临的大部分重要主题和主要困境。

概括起来,这些主题和困境主要包括:流行文化和大众传媒所扮演的角色,影像复制的重要性,名人、名望和光环的本质,性、性别、表现符号尤其是嘲讽手法等问题。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安迪.沃霍尔都是个“波普艺术家”。他有关汤罐、可乐瓶、猫王、玛丽莲.梦露、车祸以及电椅的绘画,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已成为波普艺术中最突出可辨的形象。但现在看来他是一位有着更广泛意义和重要性的艺术家,超出了“波普艺术”这一术语所代表的含义。他同时涉足,或起码部分地加入了其他一些艺术领域:极简主义,达达主义,概念艺术,特别是肖像绘制,尤其是自画像绘制。

尽管沃霍尔最盛称于世的是他作于纸上和画布上的作品,但他作为电影制片人、摄影家、日记作者、偶尔还作为雕塑家(至少是物体制造者)、甚至商品设计员,都展现了他不菲的艺术才华。

沃霍尔在事业刚起步时被视作江湖骗子,他鄙视文艺界和公众,甚至对艺术本身都嗤之以鼻。他将汤罐画或美钞画带进高雅艺术的殿堂,而这被认为是对神圣的恶意亵渎。今天看来他并不是那么痛恨高雅艺术,只是试图改变艺术的本质,希望永远消除横亘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间的任何明确界限。

沃霍尔喜欢恶作剧并善于煽动观众。在一个艺术展厅塞进约32幅一模一样的坎贝尔汤罐画确实让人愤怒不已,这种做法前所未有,但确实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这些汤罐画证明尽管沃霍尔的艺术常带有那么一丝单调乏味,但它从不默默无声,封闭自锁。

沃霍尔的离经叛道行为还包括派替身作巡回演讲,雇助手代其作画,让母亲为作品签名,还出版了一本他声称从未读过的小说,因为该小说只是他人的电话录音,并发表了一本名为《美国》的摄影集,但照片却拍摄于法国。

你可能会认为这些叛逆行为有时会阻碍他的艺术之路,但是说它们是艺术的内在产物也许更准确。如果说这些行为表达了一种搞笑的怀疑的艺术的话,那么这种怀疑也肯定是任何一个对现代艺术的现状进行敏锐观察的人可能持有的。在这点上我们感觉沃霍尔是我们的战友。

罗伯特.休斯在《美国观察》里评论沃霍尔的艺术“来源于某一中心理念,即在一个信息泛滥的文化里,人们对大部分事物的体验都是二手或三手的,他们获得经验的方式是通过电视、印刷媒介和影像,这些影像被不断地重复而变得乏味冷漠。因而不带感情色彩的艺术有了立足之地。你不必再感情充沛,多愁善感,而可以像一面蒙了薄霜的镜子那样冷酷。”

但这只道出了部分实情。虽然很难说沃霍尔的作品“感情充沛,多愁善感”,但也很少像其仰慕者或批评者所认为的那样单调无情。他的作品系列如电椅、车祸、原子弹爆炸、骷髅头、杰克.肯尼迪、玛丽莲.梦露都从貌似冷漠无味的形象中进发出了强烈的情感。由此可见他的艺术并未逃避感情,而是让人精神焕发、面目一新。

沃霍尔从未创作过任何单幅巨作,他的全集中没有《蒙娜丽莎》、《戈尔尼卡》,这一点也许与众不同。他所有的巨作都是批量出现的,众多的汤罐、众多的可乐瓶、众多的玛丽莲.梦露,以及众多的毛泽东。商业原则无疑在此起了作用,沃霍尔的作品市场需求量大,而他也急于满足市场。但另一方面,艺术界也是物以稀为贵,例如弗朗西斯.培根毁掉他的大量画作后其作品价格就一路飙升。

不考虑经济和艺术市场的因素,沃霍尔的作品充斥市场似乎也是完全合理的。沃霍尔关心的是大众媒体和批量生产,以及重复的图像和标准化的日常用品,他喜欢市场里产品堆积如山。假如他只创作了为数不多的痛苦而昂贵的艺术作品那才荒谬可笑。

“沃霍尔最伟大的作品是他自己”,对这一被人重复无数遍的评论我们应持怀疑态度,但不容置疑的是沃霍尔确实是作为一个波普艺术家而活着的,也有十足的波普艺术家的派头一个冷酷超脱不置一词的观察者这是他苦心经营和维持的形象。在扮演这种角色的过程中他发现有性与爱的生活充满了无止境的痛苦和麻烦。他说宁愿对一切都无动于衷,情愿做一台机器。他告诉采访者,他们应该告诉他需要说些什么,他会按他们的要求一句一句地重复,至于他是否“当真”则无关紧要。

沃霍尔的性格混杂着天真与假天真、率性与做作。这是一种艺术家的姿态,但也不全然是假装的。当有人向沃霍尔后期电影的主要合作者波尔.莫里西暗示他是个“低能专家”时,莫里西回答说:“唔,我不知道他专家的那一面。”此话多少夹杂着个人的不屑,但德鲁门.凯波特也有相似的观点,他说沃霍尔是不会出谜语的斯芬克斯。

一本1968年的展览目录中引用了沃霍尔的话,“如果你想了解一个真正的安迪.沃霍尔,只需看看我的绘画和我的外表,没有什么东西隐藏其后。”至于这句话在多大程度上是为了摆姿态做效应,还是嘲讽或其他,任人揣度。

人们会疑惑,这是沃霍尔用来消除其艺术神秘性的真诚举动,还是使其更神秘化的一种手段?毕竟强化神秘的最佳方式莫过于否认它的存在。无论如何沃霍尔都是在回应某一流传已久的传统,即要理解严肃的先锋艺术必须要有精巧的理论指导,即汤姆.沃尔夫称之为“绘画文字”。当然,就理论的本质而言,它可以用在不需要的场合,但沃霍尔肯定是最不讲究理论的艺术家。当他说你所看到的就是你所得到的时候,你能听到无数热衷于艺术的门外汉们共同松了口气。

在当今的艺术舞台上,找出未受沃霍尔影响的艺术家也许比找出受其影响的要容易些。但他在世时就作为楷模激励着一代艺术家,包括简.米歇尔.巴斯凯特、凯斯.哈里和朱利安.夏那贝尔。如果没有沃霍尔的存在,我们很难想象美国会出现杰夫.库尼斯和马苏.巴尼的作品,英国也不会出现丹弥尔.赫斯特、莎拉.路克斯以及特蕾西.爱敏。

事实上,沃霍尔的影响是如此广泛深远以至于我们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它已成为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想当然的一部分。他的艺术改变了我们对呆板物体、媒体、名声以及艺术本身的感知。如果你想拜读他的大作,就看看你的四周,不行的话就打开电视机。

内容摘要:

  平迪.沃霍尔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也是对波普艺术影响最大的艺术家。他摧毁了“艺术”形象的等级制度,取消了规定“艺术”的专横界限,他沟通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两种艺术。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安迪.沃霍尔的生平,轶事以及他的主要作品。  《思想者丛书》是一套有着深邃的科学与人文思想的丛书。丛书中既有伟大人物的介绍,也有对经典著作的解读。涉及杰出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及文学家的生平事迹,他们的时代背景、重大成就,特别是他们的思想(作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他们对其所处时代与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安迪.沃霍尔生活的时代背景、主要思想,相关重大事件及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介绍了安迪.沃霍尔的代表作,以及该作品的创作缘由及其影响;以审慎生动的方式来研习该作品的言论;解释关键术语及概念;援引简洁易懂的实例;提供深入探讨的问题。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了解他的奋斗阅历、成功经验、切身体会以及对事业、对人生的执著追求,因而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吸取更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养料。对青年读者来说,会起到励志的作用,使得今后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会时时感到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对中老年读者来说,也可以对比自己的事业和人生经历,获得新的感悟。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安迪·沃霍尔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思想者丛书
9787561143476
如需购买下载《安迪·沃霍尔》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大连出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1.0语种汉英对照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安迪·沃霍尔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于2008.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37.125.72 的主题关于 沃霍尔,A.(1928~1987)-人物研究-汉、英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