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读本
江南文化读本封面图

江南文化读本

刘士林, 洪亮, 姜晓云, 著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48.0

书籍简介:

本书从山水、诗意、思想等角度对以江苏、安徽、浙江为主体的江南文化的历史发生与形成,以及江南文化在中华文化谱系中的地位、意义、价值与作用等,做了富有建设性的阐述与揭示,对当下认识、解读并继承、弘扬江南文化提供了富有见解的读本。

书籍目录:

绪篇江南文化精神与江南生活方式

二水分流的中华文明起源

江南文化的独立性与独特内涵

江南轴心期与木本水源的江南精神

北方文化与生活理念反思

超越节俭和奢华

工艺美术原理与实践

古典江南生活的现代性价值

注释

山水篇山川之美古今共谈

一江苏篇:隔江喜看六朝山

引言

瘦西湖

京口三山

城市山林

西津渡瓜洲渡

秦淮河

太湖

梅园

蠡园

天下第二泉

小箕山

虎丘山塘

石湖

邓尉

光福(一)

光福(二)

玄墓

灵岩

天平

常熟

宜兴

二浙江篇:东南山川,如少女时花

引言

鸳鸯湖

湖州

西湖

灵隐

双峰插云

云牺

九溪十八涧

西溪

湘湖

富春江

天目山

鉴湖

若耶溪

东湖

柯岩

吼山

五泄

雪窦山

剡溪

天台山

雁荡山(一)

雁荡山(二)

梅雨潭

方岩

烂柯山

三衢道中

仙霞岭

三微州篇:相看两不厌

引言

新安江

黄山(一)

黄山(二)

敬亭山

采石矶

齐云山

齐山

九华山

小孤山

天门山

结语:江南,诗意地安居

诗意篇昨夜闭潭梦落花

一江南篇:一曲菱歌敌万金

引言

唐宋词

江南曲

《望江南》

江南的雨

江南小镇

江南民居

江南园林

昆曲

二江苏篇:偶不题诗便怨人

引言

衣香人影太匆匆

瘦西湖船娘

平山堂

琼花观

金陵怀古

奠愁湖

白门柳

倪云林

东林书院

横塘(一)

横塘(二)

寒山寺

姑苏小巷

宝带桥

角直

木渎

周庄

同里

垂虹桥

虎丘中秋夜

前山喧闹后山寂

苏州园林

沧浪亭

环秀山庄

网师园

拙政园

留园

三浙江篇:秋山春雨闲吟处

引言

南浔(一)

南浔(二)

西塘

红心草

淡妆浓抹总相宜

晴湖

雨湖

苏堤春晓

九里云松

马塍

花坞

藕花居《蕙的风》

《富春山居图》

绍兴品评

兰亭

贺家湖

沈园与快阁

乌篷船

清明

绍兴的桥与渡

戴叔伦绝句

八咏楼

桃花潭

结语:江南,一首永恒的诗

思想篇静观万物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引言

杂花生树:源于自然的诗性

在山泉水清: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

只可自怕悦:清虚的玄理

潜默的哲学:静穆的观照和生命的飞跃

花月正春风:诗意的栖居

独抒性灵:充满主体精神的思想

遵儒之学:实证并怀疑着

学贯中西:理性与诗性的相互观照

结语:江南,学术的传承与创新

注释

跋无锡蓝藻事件与江南诗性文化的现代性

无锡蓝藻事件之后,江南美学何去何从

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相互缠绕与江南诗性文化的不可承受之重

在惨不忍睹的现代性画布上如何描绘未来的江南文化景观

注释

后记

后记

在完成了本书之后,我再次感受到人文叙事的美妙无穷。就像童年时代百听不厌的民间故事与传说,每一次新的阅读、聆听和旧梦重温,都会给熟悉或不熟悉它的人带来惊奇、发现与快乐。江南,是一个世世代代永不会终结的循环叙事,在每一次话语与语调的轮回中,她都会如地涌金莲般灿烂地开放和应节地舞蹈。

至于这里呈现给诸君的江南读本,我想它的特殊意义有两方面:一是“外乡人”身份与语音。本书的作者(也包括出版人)大都不是江南本邦人,只是由于某种特殊的境遇与机缘,才聚拢在一起共同编织了这个江南新梦。记得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曾说:“奇怪的外乡人啊!你也应当说:这个民族一定受过多少苦难,才能变得如此美丽!”这句话的意思是外乡人容易被表象迷惑,看不到希腊文明曾经有过的血腥与坎坷。这也是我们时常可以听到的议论。其实并不尽然,一方面,非江南的主体身份与文化经验,本身就包含着更多现实的苦难与沧桑,他们怎么会不懂中国的历史与政治呢?另一方面,也正是在南北两种文化圈的对照与比较中,才可以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与中允的判断。二是“当代江南人”的经验与感悟。在熙熙攘攘的消费文明中,李白说的“只今惟有鹧鸪飞”,龚自珍说的“三生花草梦苏州”,萧公权说的“不知草长江南地,多少游人醉未醒”,甚至卞之琳说的“去吧,到废园去/找一方白石/不管从前作什么用的/坐坐吧,坐下来/送夕阳下山/一边听饶舌的白杨/告诉你旧事”,都已如恩格斯所说:“这样的诗已经永远过去了”。与本书写作过程同时发生的无锡蓝藻事件,同样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感官与灵魂。但无论如何,保护美丽的江南,首先要知道真正的江南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才是江南最珍贵的与最不能舍弃的。在我们看来,它无疑是血雨腥风的江南历史化育生成的诗性文化精神。把此种古典的美与意义示之于今人与后人,是我们一直在做、今后也不会停止的承诺与职责。如果说人类世界中有什么永恒不变的美,那么,马克思高度称赞的希腊精神与中华青山绿水间的江南文化,就是两种最重要的范式与代表。

本书的基本理念与总体框架由我提出并设计,具体写作分工依次是:绪篇(刘士林)、山水篇(洪亮)、节物篇(刘永主持,王玲真、孙其芬、马尹川、仇寅华等参与)、诗意篇(洪亮)、思想篇(姜晓云)、跋篇(刘士林)。刘永主要负责本书的插图(朱逸宁参与了部分工作)与编校工作(顺便说明一下,有少量文本与图片的使用未能取得作者的授权,在此表示感谢与歉意,同时请相关作者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2007级博士刘永联系,以便及时奉上样书与稿酬),洪亮先生以异常认真的态度校对了全书,使之避免了不少的遗憾。和以往一样,本书是一次紧张而愉快的集体合作,在此对所有参与的友人与弟子表示深深的感谢。

刘士林

二○○八年三月二十九日于春江景庐午阴中

内容摘要:

  有一个声音,一旦进入心间就不会消逝。有一种情感,一旦有了就很难再一入继往地过粗鄙的日子。她就是在吴侬软语中柔肠百转的江南!本书探讨了江南文化的精神与江南生活方式,看尽了江南的山水,道尽了江南的诗意,透视了江南的文化,诠释了江南的思想。江南的美让人百看不厌,每一次新的阅读、聆听和旧梦重温,都会给熟悉或不熟悉它的人带来惊奇、发现与快乐。  超越实用性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审美创造与诗性气质,是江南文化在中国区域文化中最独特的内容。  江南诗性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最高代表,江南审美生活是中国历史上最精致的古典生活方式。  如何才能重新懂得古典江南的意义,除了各种保护江南文化的硬件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能够懂得江南的心!故此  真正地了解真正的中国美学的精神,消除人们心中杂乱的审美知识,以便为可能重新进入到江南的诗意和朦胧境界提供一种审美机能,则可看作是《江南文化读本》的终极目的与唯一愿望!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江南文化读本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205064280
《江南文化读本》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沈阳出版单位辽宁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6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江南文化读本是辽宁人民出版社于2008.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95 的主题关于 文化史-华东地区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