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德里克小说中的千面人物研究
厄德里克小说中的千面人物研究封面图

厄德里克小说中的千面人物研究

李靓, 著

出版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32.0

书籍简介:

路易斯•厄德里克是美国当代印第安文学中的重要作家,也是印第安文艺复兴第二次浪潮中的代表人物,她的主要文学成就是“北达科他州四部曲”,包括《爱药》(1984),《甜菜女皇》(1986),《痕迹》(1988)和《宾果宫》(1994)。厄德里克的四部曲受美国主流文学传统和印第安口头文学传统的共同影响,几部小说中的主要角色均带有齐佩瓦族的 “千面人物” 形象的特征,但又具有各自的特点。厄德里克对这一类型人物的运用不仅彰显了印第安文学、文化特色,也通过这一形象的多种变体改写了西方文学中印第安民族的消极模式化形象。四部作品中千面人物的故事为读者呈现出真实的当代印第安人形象,也为当代印第安人面对的文化、身份、经济等困境提出了解决方案。

书籍目录:

AbstractⅠ. Louise Erdrich and the North Dakota QuartetⅡ. Literature ReviewⅢ. Focus of ResearchChapter One An Overview of the TricksterⅠ. A Critical Overview of the TricksterⅡ. A Literary Overview of the TricksterⅢ. Tricksters in Erdrich's QuartetChapter Two Tricksters as StorytellersⅠ. The Oral Tradition in Native American LiteratureⅡ. The Oral Tradition in Erdrich's WorksⅢ. Storytelling as a Means of SurvivalChapter Three Tricksters as Tradition BearersⅠ. Tricksters and Native American MythsⅡ. Tricksters and the Native American HumorⅢ. Tricksters and the Chippewa Matrilineal TraditionChapter Four Tricksters as Cultural SurvivorsⅠ. Erdrich and Cultural HybridityⅡ. The Trickster as New Mixed BloodⅢ. Mixed Bloods and the Cultural Survival

内容摘要:

千面人物形象在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但在印第安口头文学中这一形象最为独特,具有多面性和杂糅性。早期的人类学研究者将这一矛盾性看作对印第安人早期混沌的心理状态的反映,并将其看作印第安文化落后的证据。而厄德里克却对这一形象进行改写,使它的杂糅、矛盾性成为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印第安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厄德里克将千面人物的矛盾特性运用在小说中,将他化身为具有不同特点的普通印第安人形象,打破了西方文化中印第安人千人一面的模式。厄德里克在其小说中还运用印第安民族的口头文学传统,由千面人物以讲故事的形式向下一代传递民族文化,重建口头文学在印第安文化中承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四部曲中千面人物面对种族迫害、生活悲剧时体现出的幽默感也是面对强势文化的生存技巧。【作者简介】李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英美文学方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于2006~2009年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获英美文学博士学位,2008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2009年至今任教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美国族裔文学与女性文学。已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当代外国文学》《国外文学》与《外语与外语教学》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相关项目五项,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厄德里克小说中的千面人物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当代外国语言文学学术文库
9787566309648
如需购买下载《厄德里克小说中的千面人物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0语种英文
尺寸14 × 21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厄德里克小说中的千面人物研究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于201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712.074 的主题关于 厄德里克,L.-小说研究-英文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