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未来
暂无封面,等待上传

童年的未来

(英) 普劳特, 著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34.8

书籍简介:

本书探讨了儿童和童年在当代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作者批判性地审视了“童年的新社会研究”,重新考虑了其中的一些关键性假设和立场,从而指出童年是异质性的和复杂的。因此童年研究要求广阔的智识资源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书籍目录:

致谢

本书概要

译丛总序

译者序

引言

第一章 全球化世界中不断变化的童年

童年与现代性

对童年的表述

全球化和童年

童年和文化全球化

结语

第二章 童年研究与现代思维

引言

现代思维

文化与自然

童年研究史

社会性的崛起

结语

第三章 社会的二元性

引言

童年社会学

现代社会学

童年社会学的二元性

“含中”策略

“含中”策略的理论来源

代的关系

生命历程和多样化生成

流动性

结语

第四章 童年、自然和文化

引言

科学和社会

社会生物学的遗留问题

当代社会生物学

动物幼年期的进化

灵长类动物和人类

灵长类动物的幼年期

身体、童年和社会

生物、技术、社会三者间的转化

结语

第五章 童年的未来

引言

儿童和世俗加工品

信息与通信技术

生物技术

儿童和精神病药物

结语

参考文献

中英文人名对照表

内容摘要:

适读人群 :高校有关早期教育、儿童发展、儿童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及教师,广大家长,专业研究人员传统认识中对儿童和成人历来秉持二元论的划分,使得童年生活和成人生活对立起来:前者被认为是私人的、依赖性的、无能的、游戏的、被动的;后者被认为是公开的、独立的、有能力的、工作的、积极的。普劳特历来反对上述观点,他强调,儿童不仅是积极的社会行动者,而且是一种文化的、社会的、历史的建构,更是自然、文化、技术等异质因素的复杂产物。在反二元论的主旨下,作者努力突破童年研究中自然与文化的分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分野,在行文上采取先破后立的写法,这不仅是对其研究思想进一步深化的结果,亦是对童年新社会学研究发展成果的一次总结与反思。在这本具有开创性的书中,阿兰·普劳特探讨了儿童和童年在当代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批判性地审视了“新童年社会研究”,重新考虑了其中的一些关键性假设和立场,从而指出童年是异质性的和复杂的。因此,童年研究要求广阔的智识资源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本书的各章讨论了如下问题:当代童年变化中的特质,成年和童年之间的边界转移;19世纪和20世纪童年研究的出现;生物/文化二元论;加工品和技术在当代童年建构中的作用。【作者简介】英国学者艾伦·普劳特是欧美童年研究代表人物之一, 以其所倡导的新童年社会学研究而知名,代表作有《童年的未来——对儿童的跨学科研究》、《倾听儿童的声音:新世纪社会政策》、《童年社会学的新范式》等。普劳特的新童年社会学思想主要是在批评传统心理学和社会学童年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他反对传统童年研究框架中的二元对立,在解释社会学、结构主义、符号学、社会学现象学等理论的影响下试图构建一种新的童年认识论。在他看来,儿童是积极的社会行动者,他们能动地参与到构建他们生活的过程,并作出反映。童年并不是一种生物的、自然的现象,而是一种文化的、社会的、历史的建构,是一种有着多重因素,甚至异质因素的复杂产物。因此,普劳特倡导通过跨学科方式来对儿童和童年加以探究。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童年的未来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青少年研究经典译丛
9787552005615
如需购买下载《童年的未来》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4.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童年的未来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于201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C913.5 的主题关于 童年社会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