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长城
沧桑长城封面图

沧桑长城

董耀会,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年代:2007

定价:18.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的追溯、描绘长城的长篇散文作品。作者对长城的萌生、形成和发展演变的历史作了完整、科学、富于说服力的勾画。全书既有理性的智慧洞察,更有感性的直觉体悟和诗情挥洒。

书籍目录:

感受创造历史的悲壮和顽强(代序)

第一章

理性照耀的智慧

长城外的牧歌与驰骋过的马队

两千六百年后的寻觅

第二章

日照河西秦长城

胡服骑射与赵长城

天下一统的最后悲歌燕长城

第三章

充满神秘与诱惑的秦始皇长城

触摸汉长城

孟姜女和王昭君的眼泪

第四章

寂寞了的丝绸古道

风沙不没的少数民族长城

隋长城炫耀武威的一种形式

第五章

大气磅礴明长城

把都城迁到长城脚下

皇帝在落日余晖的城堡中被俘

第六章

徐达宽宽的额头和于谦厚厚的嘴唇

死后飘零的忠臣良相张居正

在长城上驻足凝望了十六年的将军

非凡的生存能力和勇气三娘子

第七章

长城内外的血雨腥风

宁夏长城,荒凉不“寂寞”

河西走廊的咽喉嘉峪关

风雨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长城伴随着我们走过关于长城历史作用的对话(代跋)

后记

前言

感受创造历史的悲壮和顽强我生长在渤海之滨、长城脚下的河北秦皇岛,很庆幸自己能有这样自然风光优美、历史遗产丰厚的出生地。少小时记忆最多的便是和小朋友们去游泳、爬山。我崇尚自然大概与我生长在海滨有关,而那时对长城遥远而博厚的历史却没有找到感觉。二十几岁之后,虽然长城早已成为我们爬山活动的大路标,却仍没有感受到真正的本质上的震撼。直到有一天,产生了要在长城上留下人类第一行完整足迹的愿望,长城成了我未来的寄托,成了我渴望改变自己生存状态和实现自我的事业时,我才真正地开始了走进长城的跋涉。

二十多年来,我始终与长城为伴,感受长城、保护长城已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很多记者采访时常问我,徒步走长城是否有征服了长城的胜利者的感觉?我坚决地回答,没有。从第一次想到要走长城,直到最后一步登上嘉峪关,我始终是怀着对长城的崇敬在行进,这是对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传统的崇敬。我徒步长城是在向长城敬礼,我投向长城是投向母亲的怀抱。

长城是无声的音乐,是绚丽的绘画,是巍峨的雕塑,长城将历史活生生地再现在人们面前,让我们能通过它感受到祖先那早已远逝的灯光和战火。长城真实地记录并向我们述说着历史,也将人类自身在那个时代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局限告诉了我们。如果说我对长城有一种无法抗拒和割舍的爱,那么很大一部分是缘自这种创造历史的悲壮和顽强。

我们徒步考察万里长城使用的是五万分之一的地图,那上面长城是静止的,像白发老人脸上暴起的青筋。其实那是一条深色的血脉,时时刻刻都在流动着。我已记不清多少次夜宿长城,头枕青砖在寂静中倾听长城粗重的呼吸。每当这时,我都会很兴奋,我与长城贴得那么近,彼此能够这样完全地在感受着对方。

长城的历史是人创造的,历史通过文字将这些故事传给了我们,长城也在风雨中挺拔着、向后人述说他们的辉煌。可那些长城的创造者,那些创造了历史又消失在历史中的生命在哪里呢?我抚摸着古老的长城灰砖,似乎觉得他们就凝缩在这些砖石里,我真的时常能在长城的青砖灰石之中看到长城创造者们的音容。

长城是人类在文明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与美的杰出代表。历史上的刀风枪雨,经过时间的打磨已经越来越逊色,而长城美的价值与魅力却在历史的天幕上越来越明亮。长城不属于某个朝代、某个民族的狭小历史,长城属于全人类宽广而开放的历史。每年数百万的各国游人登上长城,沉浸在感受人类祖先智慧结晶的愉悦之中时,人们脑海里闪出的灵感和神思,已经完全跨越了种族、民族与国籍的限定。

长城如同所有的物质一样,有生必有死,总是要一步步地走向残破衰败,这是我们必须学会接受的现实。我们翻着家传的相册,可以心平气静地看着祖母从女婴到女童再到妙龄少女;她们在最美的时候成了母亲,以后又成了祖母,满头白发,两颊枯皱。我们不会对这一变化感到痛苦,因为这是一个合情合理的发展过程。面对长城的自然残损,我们也要学会理智地看待。

残损的、在风雨中飘摇的长城,是祖母有条有理梳过的白发。我们要学会欣赏长城的残缺美,在安详和忧伤的气氛中感受快乐。我们可以投入进自己的感情,去领略穿插在每一块长城砖里的色彩斑斓的故事,去领略彰显着激烈动荡之力量的长城的灵性。长城的残垣断壁既叙说着岁月的无情,也显示了长城的不屈。

站在长城上,历史再也不是抽象空洞、看不见摸不着的了。长城是历史生命的延续,为已死亡的历史灌注了生命的气息。我们沿着长城向上攀登,就是沿着时光溯流而上去感受长城。我站在高山之上,注视着长城,我真的感觉到长城在群山之巅不停地奔跑着。那种奔跑一如从远古传来的歌声,悠长中带着颤动,奔跑带来的细微声响和动静都有一种能掀动天地的力量,能渗入你的骨髓。这就是长城的歌,长城就这样伴着歌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奔跑着。

感受长城,有时候就是感受惊天动地的故事,这些故事透着历史的沧桑,满足着现实生活中无法寻找到的满足。感受长城,有时候就是感受生命,无数的生命砌入了长城之中,他们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显示了人性的深切和神圣。我是长城虔诚的倾听者,我将一直倾听下去。长城啊,你有多少苦难与美好要告诉我们!

后记

今年是长城事业走进春天的一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长城保护条例》实施的第一年;是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二十周年,也是中国长城学会成立二十周年;今年还是国家的长城保护调查工作全面启动的一年。

《沧桑长城》在这个时候出版很有意义,对我这个为长城奔波了二十五个年头的志愿者来说,意义就更显重大了。

书写出来就是给人读的,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历史体裁作品都应该追求可读性。一本书如果不可读。人们谁还去读它。力争写出一本可读性强的讲长城的书,是我多年来的一个愿望,只是由于时间和能力所限没有能够做好。这本书是我接到出版社约稿后,在长城沿线奔波中断断续续写成的。第一稿退我修改也未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想一想实在对不住读者。本书的责任编辑张民权先生,看了第二稿后回信说:“改稿较前有所进步,但文学性和思想开拓仍不够。”这个评价是中肯客观的。我感谢张先生和赵明老师在编辑书稿中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同时我还要感谢明史专家毛佩琦先生。是他的提议才有了这部书稿的写作。

在二十多年的长城研究、长城保护和长城宣传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很多热爱长城的人们,为长城做了很多的事情。这些我认识或不认识的长城志愿者和长城研究爱好者们,把自己的闲暇时间、经历大都用在了对长城的宣传和研究上。本书中选用的王津贵、郑严、余文涵等朋友的长城照片,都是他们用业余时间拍摄的。我写这篇后记的时候,他们又已经去了长城。对他们及所有朋友们给予长城事业和给予我的支持,我表示深深的谢意。

董耀会2007年5月1日北京八达岭长城

内容摘要:

  站在长城上,历史再也不是抽象空洞、看不见摸不着的了。长城是历史生命的延续,为已死亡的历史灌注了生命的气息。我们沿着长城向上攀登,就是沿着时光溯流而上去感受长城。我站在高山上,注视着长城,我真的感觉到长城在群山之巅不停地奔跑着。那种奔跑一如远古传来的歌声,悠长中带着颤动,奔跑带来的细微声响和动静都有一种能掀动天地的力量,能渗入你的骨髓。这就是长城的歌,长城就这样伴着歌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奔跑着。本书以散文形式,全景式追溯、描绘了伟大的长城。  本书作者董耀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徒步考察万里长城,之后长期从事长城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与长城保护工作,现为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他曾作为外交部指定的长城专家陪同克林顿和布什两位美国总统参观长城。  《沧桑长城》是以全景式追溯、描绘长城的长篇散文作品。作者从“隔离的需要”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中华民族乃“多元一体”格局演进历程的思维高点出发,对长城萌生、形成和发展演变的历史作了完整、科学、富于艺术说服力的描述。全书既有理性的智慧观照,更有感性的直觉体悟和诗情挥洒。在这种感性与理性、历史与现实、时间与空间的交织、变换中,长城及与其相关的各种历史人物、事件和传说箏,带着它们特有的音容和绚丽多姿的色彩走进读者心中,让人们充分领略和感受长城这一历史创造物及它所代表的那个古老民族的悲壮顽强。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沧桑长城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1867162
如需购买下载《沧桑长城》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东方出版中心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沧桑长城是东方出版中心于2007.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 的主题关于 散文-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