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导读
《资本论》导读封面图

《资本论》导读

《〈资本论〉导读》编写组, 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39.8

书籍简介:

本书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书由“导论”、对《资本论》正文的导读、“结束语”三部分组成。在“导论”中,全面介绍了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过程、《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结构,以及《资本论》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学习《资本论》的方法等内容。对《资本论》正文的导读部分,严格按照《资本论》的篇章结构来展开,着力介绍了各篇章的基本理论及其逻辑关系和现实意义。在“结束语”中,主要从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以及当代经济学理论的创新三个方面阐明了《资本论》的当代价值。 本书既是大学经济类专业本科生“资本论”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各类干部和群众学习《资本论》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节 《资本论》的写作与问世

一、《资本论》写作的历史条件与理论背景

二、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艰辛历程

三、恩格斯与《资本论》

四、《资本论》的出版与传播

第二节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结构

一、《资本论》的研究对象

二、《资本论》的方法

三、《资本论》的结构

第三节 学习《资本论》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资本论》的意义

二、学习《资本论》的方法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

第一节 商品

一、商品的两个因素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三、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四、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

第二节 交换过程

一、商品占有者之间的关系

二、交换过程的矛盾及其发展

三、交换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第三节 货币或商品流通

一、价值尺度

二、流通手段

三、货币的其他职能

第二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一节 资本的总公式

一、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和最初形式

二、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的比较

三、资本在运动中显现出来的特征

第二节 总公式的矛盾

一、总公式矛盾的含义

二、总公式矛盾的表现

三、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条件

第三节 劳动力的买和卖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三、劳动市场上的自由平等与雇佣劳动隶属于资本

第三章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一节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一、劳动过程

二、价值增殖过程

第二节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一、劳动二重性与劳动过程结果的二重性

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第三节 剩余价值率

一、剩余价值率与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二、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上的表现

三、西尼耳的"最后一小时"理论

四、剩余产品

第四节 工作日

一、工作日的界限

二、对剩余劳动的贪欲

三、在剥削上不受法律限制的英国工业部门

四、工作日和夜工

五、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

第五节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一、三个规律

二、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可变资本最低额

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中的资本家与雇佣工人的关系

第四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一节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一、工作日的两个部分

二、劳动力价值的下降与相对剩余价值

三、超额剩余价值

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技术进步的本质

第二节 协作

一、协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

二、协作劳动形式给劳动过程带来的变化

三、协作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形成条件

四、协作劳动与资本主义管理的二重性

五、资本主义协作劳动的生产力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

第三节 分工和工场手工业

一、工场手工业的二重起源

二、局部工人及其工具

三、工场手工业生产的特征

四、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社会内部的分工

五、工场手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

第四节 机器和大工业

一、机器的发展

二、机器的价值向产品的转移

三、机器生产对工人的直接影响

四、工厂

五、工人和机器之间的斗争

六、关于被机器排挤的工人会得到补偿的理论

七、工人随机器生产的发展而被排斥和吸引

八、大工业引起的工场手工业、手工业和家庭劳动的革命

九、工厂立法

十、大工业和农业

第五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一节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一、资本主义的生产劳动

二、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三、劳动生产率、自然条件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第二节 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

一、决定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相对量的三个因素

二、劳动力价格与剩余价值量的几种变化组合

第三节 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

一、剩余价值率的公式

二、派生的各种公式及其对剥削率的掩盖

第六章 工资

第一节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

一、工资不是它表面上呈现出来的那种东西,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二、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三、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表现为工资的必然性

第二节 工资的基本形式

一、计时工资

二、计件工资

第三节 工资的国民差异

一、比较国民工资时应该考虑的各因素

二、价值规律在国际上的应用与工资的国民差异

三、相对劳动价格

四、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里的工资理论及"和谐"理论的批判

第七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一节 简单再生产

一、再生产过程的若干一般原理

二、简单再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的新特征

第二节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一、规模扩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关于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的错误见解

三、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

四、几种同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的比例无关但决定资本积累量的情况

五、所谓劳动基金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一、资本构成不变,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积累的增长而增长

二、在积累和伴随积累的积聚的进程中资本可变部分相对减少

三、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的累进生产

四、对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的总结

五、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例证

第四节 所谓原始积累

一、原始积累的秘密

二、对农村居民土地的剥夺

三、惩治被剥夺者的血腥立法和压低工资的法律

四、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

五、农业革命对工业的反作用和工业资本的国内市场的形成

六、工业资本家的产生

七、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第五节 现代殖民理论

……

第二卷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三卷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结束语:《资本论》的当代价值

阅读文献

人名译名对照表

后记

内容摘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导读》对人类的命运尤其是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的命运给予深切关怀,因而以其独特的魅力对整个文明世界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它的学术意义也远远超出它自身所属的专业范围,对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导读》是马克思的一部不朽巨著。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对资本主义经济形态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规律,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为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所取代的历史趋势和历史条件,科学地预见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从而为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指明了方向。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资本论》导读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40356694
如需购买下载《《资本论》导读》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9.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5000

书籍信息归属:

《资本论》导读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2.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A811.23 的主题关于 《资本论》-马克思著作研究-高等学校-教材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