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
碧山封面图

碧山

左靖, 主编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49.0

书籍简介:

本书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文集。“碧山”并无确切的地名指向,她是一个象征,象征哺育我们的自然和中华文化原乡,青碧的山峦和村庄将永远是我们来自于斯、并心归于斯的所在。本书试图寻找重返传统文化家园之路。

作者介绍:

左靖,1970年11月生。策展人,出版人,《碧山》杂志书主编。现居黟县、北京和合肥。2002年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三年展——中国艺术三年展(后更名为南京三年展)。2006年底创办《当代艺术与投资》杂志。2011年和欧宁发起碧山共同体计划,开始致力于乡村建设。他曾担任南视觉美术馆(南京)执行馆长、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北京)艺术总监。作为艺术教育者,他在安徽大学教授纪录片和当代艺术课程;作为独立电影的推广者,他曾担任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和中国纪录片交流周的策展人,并发起、创办“艺术空间放映联盟”(ISAAS)和“中国独立影像*馆”(CIFA);他曾经策划过很多当代艺术展览,其中包括“未来考古学”第二届中国艺术三年展、“诗意现实:对江南的再解读”、“趣味的共同体”、“在瓦伦西亚55天:中国当代艺术展”、“我的大学:刘大鸿与双百工作室”等,并为艺术家颜磊、王音、董文胜、高世强等策划过个展。他曾应邀在奥地利、西班牙、智利、日本、巴西和挪威的一些艺术中心和博物馆策划展览。他还曾主编《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另类的表述者:他们的行为、舞蹈和录像》、《纪录何为:对大师与他们作品的凝视》等等。他目前的工作领域包括乡村建设、独立电影和当代艺术。

书籍目录:

碧山03: 去国还乡 续

卷首语 从美浓到许村 左 靖

卷一 专题

乡土中国:起源、生成与形态——以世界史的视野 梁 鸿

台湾,从农民运动到社造运动 钟永丰

文明的对话 张建平

晓庄之后有育才 吴浩

自然农人笔记 贾瑞明

传统不是一种宗教——“清明计划·畲忘录” 张凤英

寻找文化保育之道 莫夜

大礼堂 邵译农+慕辰

卷二 行动民艺

黟县百工(三) 陈明惠

卷三 传承与表现

送不出去的信物 胡晓媛

二十四节气·时与地 二 邱志杰

卷四 乡土建筑与保护

从一个血缘村落看宗族制度在宗祠建筑上的体现(下) 李秋香

卷五 故土残调

楠溪江的消逝与重构 陈杰

卷六 读影

手持DV的贾之坦 吴文光

卷七 品书

从热爱家园到经营家园的实验 傅舒兰

卷八 观展

回望华北农村1947—1948 宁文

内容摘要:

碧山是一系列试图寻找重返我们传统家园之路的MOOK杂志书,试图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梳理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中的位置,并以此为源头探讨展开传承与创新行动的可能。“碧山”在我们看来不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是我们传统家园和心灵原乡的象征。《碧山》系列图书将集中于探讨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以及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的批判。
  本辑《碧山》承接上辑“去国还乡”的话题,除继续讨论各地的乡村建设外,还推出了“中国乡村建设地图”,图中所收录的50余乡建个案,只是当前我们的目力所及,定有诸多遗漏。自2000年以来,乡村建设在中国渐呈燎原之势,但与1930年代相比,无论在参与的人数还是在试验区的规模上,均属小者。去国还乡,或利或弊,得失几许,还有待于漫长的历史检验。

编辑推荐:

成为一位改良主义者的同时,也并不妨碍你成为一位个人主义者。救活乡村,其实就是救活自己。去国还乡,在我看来,正是走在寻找我们传统家园的路上。我们的家园在哪里?最重要的还是在每个有着传统文化精神且富有创造力的人身上。去国还乡,实际是在寻找我们自己,只要前仆后继的人还在,我们的家园就不会消亡。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碧山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5508092
如需购买下载《碧山》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金城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碧山是金城出版社于2013.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12-53 的主题关于 中华文化-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