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风流
文学风流封面图

文学风流

庄信正, 著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2.0

书籍简介:

本书精选庄信正近年随笔作品,谈文论艺,对许多著名文学作品作出了深入浅出的阅读评价,令读者重新认识文学经典,是时下难得一见的回归文学本质的优秀作品。

书籍目录:

自序

献给普通读者

魅力

神奇

鬼才

才尽

读与写

宝库

百科全书

懂不懂

不朽的“死语”

译诗

影响

生前身后名

伪大作家

爱与憎

扦格

姓名交关

笔耕

秋日,乡问,榻上

缪斯

福水祸泉

强记与健忘

铁窗

失眠

怪癖

羊癫风

哲人之死

柏拉图

哲人与诗人

师生

大哲与大帝

最有智慧的人

最高尚的罗马人

西塞罗

数学

利器

斯芬克斯

忘川

洪钟

夜莺

母亲

墓志铭

真理

奇迹

SERENDIPITY

乔伊斯与《牛津英语词典》

布鲁姆日

“夜市”

前言

尽量写出一点情趣这是本书所收五十二篇专栏文章执笔时最基本的宗旨。虽然主要在谈经典作家和作品,心里念念不忘的是爱好阅读的社会大众。过去一年,在发表过程中从识者和不识者直接间接得到的反映显示,至少在相当程度上,这一点是做到了。

约翰生博士尝说:“我乐于同普通读者看法一致;因为在所有奥妙阐释和高头讲章之后,要决定诗艺荣誉谁属端赖读者的普通常识:它未受种种文学偏见的腐化。”善哉斯言!难怪吴尔夫夫人引之为她论文集《普通读者》的书名,并用作书前的格言。她这两部书渊博精辟而又平易亲切,我视为典范,至少同她一样以普通读者为对象。

经典(Classic)是“人们赞而不看的书”,马克.吐温所下的这有名的定义倒不全是玩笑,卡尔维诺也郑重其事地说过类似的话。大约是人之常情,这个现象很普遍。我自己就是现成的例证:从小爱书,凡是名著总想拥有一册,到手却往往束之高阁,敬而远之。布瑞的巨制《希腊通史》五十年代在台湾买到,一九六。年随我来美国,辗转去过三州四城;一九七四年从洛杉矶大搬家时嫌重卖给旧书店,今年三月在纽约的旧书店再度买到,书我之间已有四十多年的因缘。应该算作旧识了,却又颇有陌生之感,深以当年未能通读为憾,现在人已老大,恐怕只能随时打开翻翻了。后悔无用,随时翻翻总比从前那样敬而远之要好一些。

马拉梅(StephaneMallarme18421898、)曾唉叹:“哎,肉体感到忧伤呀!而我已经把所有书都读过了。”当然是诗人的夸张笔法。在二十一世纪初的现在,古今中外各种经典用“汗牛充栋”形容已不为过。一部二十四史从何读起?希腊罗马古籍,莎士比亚全集,但丁的《神曲》,吉朋的《罗马衰亡史》,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普鲁斯特的长篇说部等等又从何读起?即使一个人从小别的什么也不做,要通读世界所有名著也是不可能的。惟其如此,我认为读者大众对经典著作理应敬仰却不必畏避,大可随时随地随意打开,看看目录或索引,读些片段,浏览一下大体内容。鲁迅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随便翻翻》,其中直陈:“这方法很可以冒充博雅……殊不知就为了常常随便翻的缘故,却并没有本本细看。”其实连大文豪约翰生博士也习以为常地略读跳读,一般读者更不妨抱着好奇和欣赏的心理“随便翻翻”,看看人们交口称颂的书到底在说些什么。用帕斯卡尔(Pascal16231662)关于信不信上帝的打赔的说法,我们打开一部经典作品只可能有两种结果:要是不喜欢,我们毫无损失;要是喜欢.自然会有裨益,甚至影响一生。

上一世纪西方文学界不少人对传统上的某些偏差起而反对,对象主要是所谓“已故白人男子”作家,遂导致“多元文化主义”。随即惹起保守主义者的反击。但显而易见,双方的出发点都偏离文学而带着浓重的政治意味。左派人士固然可能矫枉过正,右派分子表面上理直气壮地捍卫传统,骨子里则意在维持固有道德乃至既得利益;等而下之,就仿佛在应和极端主义政客和教棍了,只怕还不如激进派正大光明。文学史上总难免会出现一时的风尚,时过境迁,常常会成为过眼云烟,经典却仍屹立不动它们是通过历代检验考究才得以流传下来的。

马拉梅另有一句名言说,“宇宙存在是为了要完成一本书”,在他眼里书成了万物之灵了。换句话说,我们都为了读书而存在。《普通读者》第二辑最后一篇《怎样读一本书?》结尾一段说:

但是有谁是为了达成一个目标不论这目标是多么理想而看书的?难道就没有一些事我们纯粹出于欣赏喜爱而做的吗?难道没有一些乐趣其本身就是目的吗?“阅读”不就是其中之一吗?至少我往往梦见在最后审判那天那些伟人征服者和律师和政治家都来领取皇冠、桂冠或永留青史的英名等奖赏的时候,万能的上帝看见我们腋下夹着书走近,便转过身子,不无欣羡地对彼得说:“等等,这些人不需要奖赏。我们这里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他们。他们一生爱读书。”

初读这段话时我深受感动,几乎流泪。

二○○一年七月二十四日,纽约。

内容摘要:

  庄信正,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于肯萨斯大学、南加州大学及印第安那大学主讲文学,并在加州柏克莱大学从事研究和写作,发表过三册专论。本书精选庄信正近年随笔作品,谈文论艺,对许多著名文学作品作出了深入浅出的阅读评价,令读者重新认识文学经典,是时下难得一见的回归文学本质的优秀作品。  本书是庄信正「三少四壮」的专栏结集。书中信手拈来的文学掌故使经典文学展露活泼丰富的一面;写少年就有诗才的华兹华斯与爱默森中年都有江郎才尽的感叹、写乔伊斯与波赫士如何博闻强记,波赫士甚至称百科全书是最佳文学体裁之一、写好名的文人王尔德、惠特曼如何「爱出风头」、写文人相轻,如杜斯妥也夫斯基讨厌屠格幼夫,甚至在作品里对屠氏冷嘲热讽、写经典大作当年稿与今日的赫赫名气不成正比,《战争与和平》甚至是借钱来出版,细腻之处更有普鲁斯特的失眠、席乐偏爱烂苹果气味、罗兰巴尔特对母亲的眷恋等等……【作者简介】  庄信正,山东即墨人,1935年生。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于肯萨斯大学、南加州大学及印第安那大学主讲文学,并在加州柏克莱大学从事研究和写作,发表过三册专论。后任职联合国,现已退休。着有《异乡人语》、《尤力西斯评介》、《海天集》、《流光抛影》、《展卷》,并编有《近代中国小说选(1918-1949)》等书。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文学风流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6788981
如需购买下载《文学风流》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书店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精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文学风流是上海书店出版社于2008.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1 的主题关于 随笔-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