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坏,只是在长大
我不坏,只是在长大封面图

我不坏,只是在长大

郜莹, 著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0.0

书籍简介:

对于孩子,关心是有正向积极的鼓励、支持与协助,让孩子在感受到爸妈的信任了解关怀下,能够放心安然地去慢慢成长变好;担心则是无谓的唠叨、烦恼与压力,爸妈对孩子担心越多,孩子的焦虑与反弹就会越大。如果肯去把放大镜定格在孩子的优点上,就能萌生自己和孩子有做好孩子本质的信心,愿意一起去努力找到坏孩子的症结与源头,对症下药,不让孩子在被误解的坏中,失去了“变好”的机会。

书籍目录:

自序:要关心,不要担心

第一章变坏是转好的开始

1.中等生是优秀人的进阶

2.给孩子学习”由慢变快”的时间

3.小气自私是孩子的通病

4.贪玩的孩子,学习动力强

5.爱说谎的孩子有创造力

6.家有暴小子

7.不要遏止孩子的正义感

8.魔鬼藏在细节里

9.不要让自己成为引诱孩子偷钱的元凶

10.孩子逆反.是提醒父母我在长大

第二章两性教育从出生的第一刻开始

1.小娃本色

2.好奇宝宝在我家

3.台湾小朋友流行的“神奇纸巾”

4.小红帽不要遇上大野狼

5.父母有没有教,真的有差别

6.“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

7.孩子早恋源自父母爱不够

8.课堂里没有教却是人生最重要的一课

9.替孩子建立保护网

10.帮孩子多结交些“大朋友”

第三章牵孩子的手共奔成长路

1.小娃闹学

2.让孩子宁为鸡首

3.替孩子找一个让他安心的学校

4.教孩子在学会赢前先学会认输

5.让”伪笨”的孩子变聪明

6.不需跟孩子去“较真”

7.如何和孩子“讲道理”他才肯听

8.爱孩子的心要大,帮孩子的手要短

9.由胆怯到独立自信的成长路

10.替孩子做相信与感恩的祷告

后记:在孩子的生命中只做一盏灯

前言

有段时间我的睡眠质量极差,不是难以入眠就是很容易惊醒,一醒来后就再也睡不着觉,经常睁眼到天亮。在这无眠的日子里,我见证了“黎明前的黑暗”,看到每当天色转为更黑暗时,就是象征着离天亮不远了。

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也经历过这种“黎明前的黑暗期”,多次在面临孩子“变坏”时,心情跌到谷底,萌生自我质疑不是个好母亲的无力感,幸而身边有许多学教育的朋友和老乌妈妈们,再三给我加油打气:

“不要沮丧害怕,每个孩子都要经历过‘变坏’的过程才能‘转好’!”

后来又在阅读《圣经》时看到一句话:

“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在感觉到自己所背负对孩子担心的担子要把自己压垮的时候,我就把这句《圣经》里的话语拿出来默诵一遍,让自己心平气和后,仔细地去想想看看那些我为孩子所担忧的事,发现其中有许多全都是“借”来的忧虑。

而在抚养孩子长大成人后,我回头检视那些当初为孩子所做的“远忧”,几乎没一件发生过,我竟然早早地就把它们借来背负在自己心中,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真是多么愚蠢的错误啊!

其实,“好”与“坏”原本就是相对的概念。从某个角度来看,属于“好孩子”的特质,如柔顺听话、老实,换个视角来看也许就成了自卑、懦怯的“坏孩子”;胆大倔犟、自负被归于“坏孩子”习性的,也可以被看做是勇敢、有主见、有自信心。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孩子,都是好与坏的结合体,但在爸妈要求“孩子要完美自己才有面子”的心理因素促使下,往往会不自觉地拿着放大镜专去找孩子的缺点,那原本只是一点点的缺点因此被扩大,形成爸妈为孩子向明天后天“借来”的忧虑,引发孩子在意识上也将自己视为坏孩子。

但如果肯去把放大镜定格在孩子的优点上,就能萌生自己和孩子有做好孩子本质的信心,愿意一起去努力找到坏孩子的症结与源头,对症下药,不让孩子在被误解的坏中,失去了“变好”的机会。

世界上没有不为孩子担心的爸妈,因为每个爸妈都认为,我们之所以会有太多的担心,是由于我们关心孩子爱孩子,但经常被混为一谈的担心与关心,所呈现出来的意念和得到的结果却完全不同。

关心是正向积极的鼓励、支持与协助,让孩子在感受到爸妈的信任了解关怀下,能够放心地去慢慢成长变好;担心则是无谓的唠叨、烦恼与压力,爸妈对孩子担心越多,孩子的焦虑与反弹就会越大。

后记

住在美国的外甥想利用暑假带几个外国朋友来台湾玩,娘家人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催促我这爱玩的大阿姨,能替他们规划出一个“台湾×日游”的行程,甚至希望我能拨出时间来做地陪,以利他们能在短短时间内将台湾玩透透。

我却再三推辞这个重任,只肯提供他们台湾各旅游景点的资料,并让他们能取得旅游台湾的交通与住宿信息网站的服务。因为,我可是有养大两个孩子丰富经验的智慧老妈,打死都不会重蹈覆辙地再去干新妈才会犯下的“好心被狗吃了”的错误。

不去做贴心周到的安排,不是不爱和不关心,而是即便再亲如自己儿女的,在处理属于他们“自己”的事时,父母依然是“外人”,不能去明白孩子真正的需求与想法。父母自认为安排得再完美无缺,孩子也还是有可能会跟你“不识好人心”地闹脾气。

因为人心是奇妙的,自己做的选择,即便是错误的、苦不堪言的,都愿意去挨甚至能在苦中求乐;若是依着旁人安排好的,即便没有怕吃亏、被算计的疑虑,也会有如没有尝试飞行的乌,再舒适贴心的安排也总觉得“少上那说不出来的一点”。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这句老人言每位父母都能朗朗上口,但有多少父母能真正参透和做到?尤其是新手父母,总是恨不得能多生出一双手一对脚一个脑袋,来替孩子多做一点、多走上一点路和多考虑到一点。

我认识一位总是习惯以“叹气”来作为逗号、顿号与句号的年轻女孩。

她的母亲是位事业有成的女强人,自小就安排好了她未来接掌事业。女孩在校时功课表现并不十分理想,但还是顺利地完成了大学学业,并且不需如其他同学般地忧虑求职问题,顺利地进入老妈的企业任高职,在老妈的庇护带引下渐渐也被扶起,有了做“领导人”的能力,一些当年在学校成绩比她表现优异的同学,反倒成了矮她一截的下属,她的丰足际遇让许多跟她同龄的人羡慕不已。

可当这女孩和她母亲站在一起时,明明两人是相差了三十多岁的母女,却往往会给人造成两人是姊妹的错觉,她的母亲不仅看起来比她有朝气活力得多,而且有越活越年轻的趋势;而肩膀塌垂、满脸抑郁、开口闭口都是以叹气声做开头与结尾的她则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快速变老。

内容摘要:

  郜莹的书更贴近多数妈妈们“只希望孩子能快乐成长,将来能做个独立有用的人”的务实心态。作者通过大量事实表明,面对令人挠头的子女教育问题,“只要用心就能省力”,从而为当下许多少妇实现“既做好妈妈、又做好自己”的愿望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在写作手法上,全书大都以作者在子女教育中发生的小事件作为案例,加上作者精湛的语言表现力,使阅读仿佛看一幕幕家庭肥皂剧,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接受新颖的家教理念。  本书作者希望借此系列打造中国人自己的“育儿经”,从而在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方面向广大家长提供更实用的帮助。作者通过大量事实表明,面对令人挠头的子女教育问题,“只要用心就能省力”,从而为当下年轻妈妈实现“既做好妈妈又做好自己”的愿望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我不坏,只是在长大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台湾郜妈育儿新经
9787539150864
《我不坏,只是在长大》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南昌出版单位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 × 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0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我不坏,只是在长大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于2009.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78 的主题关于 儿童教育:家庭教育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