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新探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探封面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探

郑又贤等,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8.0

书籍简介:

本书从比较新颖的角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各基本问题与观点,并且结合我党的最新理论、政策,如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进行了具有指导实践意义的分析。全书分为十九章,各章涉及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内涵,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中的“物”的含义,现代科学革命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丰富和深化,马克思对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体系的贡献,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方法探析,哲学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与哲学思维方式的创新之间的关系,网络思维的概念及应用,对“客观真理”的重新审视,真理及其具体性探索,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已经经济制度的联系和区别,对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当代中国文化生态与文化发展战略,高校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问题等。在论述以上内容的时候,作者注意了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问题的结合。

书籍目录:

第一章全面理解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完整内涵

一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一方面”:思维和存在的对立

二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另一个方面”: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或“同一性”

三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隐”内涵:二者关系的辩证性和实践基础

第二章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新思考

一“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中“实践”之本意

二能否用“实践唯物主义”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透视“实践本体论”的观点

第三章透析辩证唯物主义之“物”

一正确理解物质、物质性、实践的关系

二全面把握物质的多层含义

第四章现代科学革命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丰富和深化

一现代科学发展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二现代科学发展丰富、深化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时空观

三现代科学发展丰富深化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四现代科学革命丰富深化了唯物辩证法

五现代科学发展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五章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体系

一从构成条件看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科学性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结构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过程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观

一文化的本质、结构与功能

二文化生产力

三文化资本

四文化革命

第七章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当代形态

一“三个代表”的文化哲学诠释

二小康社会的文化解读

三和谐社会的精神维度

第八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方法探析

一依据彻底的唯物主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二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基础

三遵循理论源于实践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路径

四贯彻为人民谋利益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取向

第九章哲学之“本”与科学发展观

一以物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体论之本

二以实践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论历史观之本

三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论之本

四科学发展观中“以物为本”、“以实践为本”与“以人为本”的关系

第十章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凝结了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彰显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和认识相互作用的原理

三科学发展观坚持了真理性原则和价值性原则的高度统一

四科学发展观的建立,印证了社会发展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五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升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的观点

第十一章可持续发展观与哲学思维方式的创新

一可持续发展观的产生背景及其本质特征

二可持续发展观呼唤新的哲学思维方式

第十二章作为现代思维重要方式的网络思维

一现代思维方式对辩证思维方法的深化与发展

二作为现代思维重要方式的网络思维

三网络思维方式对辩证思维方法的继承与发展

第十三章关于“客观真理”的重新审视

一理论界关于“客观真理”的理解不尽相同

二列宁对“客观真理”概念的具体使用

三是否承认“客观真理”不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水岭

四“客观真理”的提法带来一系列的逻辑矛盾

五若干结论

第十四章真理及其具体性新探

一主观真理与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二真理是理性之真

三具体真理及其逻辑思维行程

四价值评价不是真理

第十五章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经济制度的联系和区别

一关于生产关系内涵的微观考察

二生产关系同经济基础的主要区别

三生产关系同经济制度的异同分析

第十六章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新论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

二什么是资本主义

三社会主义因素随资本主义发展而在其内部成长

四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道路

第十七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哲学思考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要求

二构建和谐社会要建立健全利益均势协调机制

三构建和谐社会要加强理念整合和协调

四加强理念的整合和协调的具体构想

五构建和谐社会要加强人民内部矛盾的协调和疏导

第十八章当代中国文化生态与文化发展战略

一新中国文化生态的历史演进与文化建设实践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文化生态

三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以邓小平为中心的分析

第十九章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特点决定其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优势地位

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中应该突出强调的几个问题

三优化教学方法、形式以有效实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是关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新探”的专著,书中以问题为主线,以新的视角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成的范畴、体系和方法,对实践唯物主义与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哲学思维方式的创新,网络思维等时代问题展开新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马克思主义哲学亟需发展和创新。本书以问题为主线,以新的视角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成的范畴、体系和方法,对实践唯物主义与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哲学思维方式的创新,网络思维等时代问题展开新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作者简介】  郑又贤,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方法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福建省优秀专家;全国首届百名“两课”优秀教师,曾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三等奖;福建省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会长。先后主持国家“九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和2000年度及200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主持教育部三个项目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300多篇论文,出版多部专著。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项;福建省政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多项;全国第四届青年读物优秀图书二等奖1项。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马克思主义哲学新探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
9787509701065
如需购买下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探》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探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08.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0-0 的主题关于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