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封面图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石玉林, 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98.0

书籍简介:

本书为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东北地区有关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研究》第四课题。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提供的商品粮约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3。未来东北地区仍然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食主产区。针对东北地区当前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建议:实施三江平原综合治理工程。建议以发展水稻为重点,实施水旱并举、旱涝兼治的三江平原综合治理,兴建旱改水工程、防洪除涝工程、湿地保护工程、农田林网修复改造工程。在旱改水工程中,三江平原水田与大豆等旱作物的比例整体上在1∶1左右为宜,并且严禁开垦湿地。建议尽早作出三江平原综合治理、综合发展的统一规划,成立一个有权威的三江平原综合治理协调机构。

书籍目录:

序言

前言

综合报告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综合报告

一、农业生产基本特征

(一)农业自然资源主要特点

(二)农业生产基本特征

二、机遇与挑战

(一)全国粮食形势分析

(二)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状况与存在问题

三、农业结构调整与布局

(一)农业发展方向的调整

(二)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

(三)产业结构的调整

(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与布局

(五)畜禽业结构的调整与布局

(六)总体布局

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分析

(一)农业综合生产潜力分析

(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途径

五、重大工程

(一)实施三江平原综合治理工程

(二)实施黑土保护工程

(三)种稻改碱,实施盐碱地改造工程

(四)沙地植桑养蚕,实施“瀚海桑田”工程

主要参考文献

分论

农业资源与环境篇

专题一东北地区水资源及农业灌溉发展

一、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特征

(一)分区水资源及开发利用问题

(二)农业用水量及变化趋势

二、灌溉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条件

(二)灌溉发展及其主要问题

三、灌溉发展思路与预测

(一)灌溉发展的基本思路

(二)农田灌溉面积发展预测

(三)林牧渔业发展预测

(四)预测成果汇总

四、农业需水预测

(一)净灌溉定额与灌溉水利用系数

(二)灌溉需水量

五、农业节水与发展预测

(一)现状节水水平

(二)节水标准与节水潜力

(三)节水目标与节水发展方向

(四)节水措施

(五)节水工程措施方案

六、大型灌区发展布局(一)松嫩平原

(二)三江平原

(三)辽河平原

(四)沿黄、渤海诸河

(五)大型灌区发展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专题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配置

一、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

(一)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在全国中的地位

(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三)土地资源利用演变态势与预测

(四)土地资源状况评价

(五)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潜力分析

(一)未利用土地开发潜力

(二)土地复垦潜力分析

(三)土地整理潜力分析

三、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

(一)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用地的中期(2010)和远景(2030)需求

(二)各类用地的供需平衡分析

四、东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配置方案

(一)土地资源优化利用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二)土地资源利用区域结构调整与优化配置

五、政策建议

(一)坚决保护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基本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二)加大农村居民点、工矿土地整理、复垦力度,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

(三)实行旱改水,依靠增加单产,减轻耕地开发压力

(四)保护湿地资源、合理适度有计划开垦荒地

(五)农林牧协调发展,兼顾国家、地方、农民利益

主要参考文献

专题三东北地区土地资源评价

一、东北土地资源构成与适宜性评价

(一)土地资源概况

(二)土地评价

二、土地资源开发与环境效应

(一)主要环境效应

(二)典型区调查

三、土地资源潜力与中低产田改造

(一)土地资源潜力

(二)中低产田改造

主要参考文献

专题四东北地区水土资源利用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分析

一、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及农业综合生产力现状

(一)东北地区水土资源基本情况

(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三)农业综合生产力现状

(四)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分析

二、水土资源利用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趋势分析

(一)东北农业发展史

(二)近20年东北水土资源利用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轨迹(三)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限制因素分析

(四)东北农业和水土资源利用未来发展趋势

三、农业综合生产潜力分析

(一)参数

(二)潜力预测

主要参考文献

专题五东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影响风险评估及防御

一、灾害风险体系

(一)奄业气候概况

(二)风险的内涵

(三)农业自然灾害系统

(四)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和评价内容

二、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方法

(一)构建灾害风险评价模型

(二)东北地区作物低温冷害强度风险指数模式的构建

(三)粮食产量灾损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四)产量灾损风险评估指标模型的构建

(五)旱涝评估指标

三、结果分析

(一)东北地区主要粮豆作物(玉米、水稻、大豆)低温冷害风险水平分布规律

(二)旱涝分布规律

(三)粮豆产量灾损风险水平分布规律

(四)东北地区灾年粮食损失分析

四、灾害综合防御对策

(一)建立防灾减灾的气象保障体系

(二)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布局调控对策

(三)改善生态与环境提高抗灾能力

(四)农田的防灾抗灾应变技术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专题六东北地区黑土地水土保持与土壤改良

一、范围界定

(一)东北黑土区范围界定

(二)东北典型黑土区范围界定

二、水土流失危害

(一)减少耕地,土层变薄

(二)土地肥力下降

(三)土壤物理性质恶化

(四)淤积水库、抬高河床,加重洪涝灾害

(五)加重水体面源污染

三、东北典型黑土区区划

(一)区划方法与原则

(二)区划方案

(三)各分区面积及包含县(市、旗、区)

(四)各分区水土流失特点

四、分区典型治理模式

(一)大兴安岭北部中低山、台地森林局部冻融侵蚀区(Ⅰ)

(二)松嫩平原中部水蚀、风蚀交错区(Ⅱ)

(三)松嫩平原西部、辽河平原北部轻中度风蚀区(Ⅲ)

(四)小兴安岭低山丘陵轻度水蚀区(Ⅳ)

(五)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大黑山)漫川漫岗水蚀区(V)(六)长白山(完达山、张广才岭)低山丘陵区中度水蚀区(Ⅵ)

(七)大兴安岭东、西坡丘陵沟壑水蚀区(Ⅶ)

五、水土保持及生态与环境建设目标

六、黑土改良

(一)黑土退化特征及其原因

(二)改良措施

七、对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专题七东北地区草地退化重建及利用

一、东北地区的自然地带和景观生态结构

二、东北地区的草地类型及其资源特征

三、东北地区各主要区域的草地资源

四、草地退化类型及发生退化的根源和机制

五、退化草地的治理和草地建设

六、草地保护利用建设及畜牧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专题八东北地区面源污染状况调查分析及控制防治对策

一、东北地区面源污染现状

(一)东北地区水体氮、磷富营养化有加重的趋势

(二)东北地区南部重金属污染严重

(三)局部地区出现农药污染现象

二、东北地区面源污染的成因分析

(一)奄禽养殖业

(二)化肥施用

(三)水土流失

(四)大气氮素沉降

(五)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分析

(六)农药施用

三、东北地区面源污染的防治与对策

(一)高度重视,遏止面源污染态势进一步加重

(二)采取分类控制原则,加强对面源污染的控制

(三)强化循环经济理念,协调好种植与畜禽养殖业的关系

(四)大力推广流域面源污染控制的综合管理技术

(五)大力宣传,加强教育,增强全民的环境意识

(六)加强面源污染的科技基础性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农业结构与布局篇

专题九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一、东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概况和存在的问题

(一)粮食生产概况

(二)影响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结构升级的主要障碍因素

二、开发推广优质超级粳稻,提高东北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形成新型支柱产业

(一)提高东北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势在必行

(二)发展东北水稻生产面临的问题

(三)技术经济对策

(四)建立东北粳稻研究中心,加快实现东北水稻生产的跨越式发展

三、建设巩固的国家重大商品粮基地需要机制、体制和政策的创新

四、主要建议

(一)探索建立全新的长效机制,确保东北地区国家商品粮战略基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央、地方和农民“三赢”

(二)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农业(三)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乃至都市农业,对整个东北的农业现代化起到推动作用

(四)加大力度开发、推广优质超级粳稻,提高东北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形成新型支柱产业

(五)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并逐步发展生物质(营养体)农业

(六)依托强大的工业基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为中心的乡镇企业

(七)继续优化农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

主要参考文献

专题十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与布局

一、东北地区粮食生产优势条件及制约因素分析

(一)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

(二)粮食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

二、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现状及其动态变化

(一)粮食生产现状

(二)粮食生产动态变化

(三)粮食生产结构变化

三、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结构趋势预测

(一)水稻

(二)玉米

(三)大豆

(四)小麦

四、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潜力及商品粮生产能力

(一)粮食单产潜力

(二)粮食总产潜力

(三)商品粮生产能力分析

五、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布局

(一)东北各主要区域的商品粮生产潜力

(二)东北地区粮食基地布局规划

六、东北地区粮食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县布局

专题十一松嫩平原西部建设水稻基地设想与可行性分析

一、东北西部建设重大水稻基地的必要性

(一)国家对“东北大米”有重大而紧迫的需求

(二)净增优质耕地,强化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基础

(三)应对小康社会对稻米的战略性需求

(四)推动种植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五)优化和完善东北区水稻生产基地的空间格局

(六)绿色优质稻米市场良好,经济效益高

(七)推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八)种稻治碱,整治生态与环境

二、水稻基地规划方案的理论依据

(一)符合地理系统控制论

(二)符合恢复生态学与建设生态学并用理论

(三)符合生态经济学原理

(四)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三、水稻基地的规划格局与结构

(一)水稻基地规划区的范围

(二)水稻基地规划区格局

(三)水稻基地的内部结构

(四)分灌区描述

四、重大水稻基地建设的可行性(一)自然资源可行性

(二)生态与环境可行性

五、水田基地建设可行性的试验验证

(一)种稻改良盐碱土是古今成功的经验

(二)前郭灌区开发取得巨大成功

(三)古河道盐碱地种稻试验取得成功

六、主要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专题十二东北地区肉奶基地与易地育肥基地建设

一、东北地区应大力提升畜牧业在农业中的主导产业地位

(一)东北地区具有大力发展畜牧业的优越条件

(二)大力发展东北地区畜牧业是必然趋势

(三)发展畜牧业是种粮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畜牧业正在成为东北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一)东北三省正实施畜牧业成为农业主导产业的决策

(二)东北地区正成为我国重要的肉类生产基地

(三)黑龙江省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奶类生产基地

三、发展畜牧业是东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一)调整指导思想

(二)畜牧业布局调整战略重点

(三)主要调整内容

(四)畜禽养殖业区域结构的调整

(五)畜种优势区布局

(六)东北地区西部草原畜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

四、畜牧业专用饲料生产基地的建设--

(一)东北地区饲料玉米供求分析--

(二)建立畜牧业专用饲料基地

(三)急需改变籽实玉米的饲料生产模式

五、东北平原肉奶精品畜牧业工程

(一)工程建设指标

(二)工程范围

(三)工程建设内容

六、东北半农半牧区牛羊育肥工程

(一)必要性

(二)工程区范围

(三)工程建设内容

主要参考文献

专题十三东北地区主要农产品贸易和竞争力分析

一、东北地区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

(一)粮食生产情况

(二)畜产品生产情况

二、东北地区主要农产品贸易和竞争力情况

(一)主要农产品内贸情况

(二)东北地区主要农产品外贸情况

(三)东北地区主要农产品竞争力分析

(四)建设东北亚地区农产品贸易中心

三、东北地区农产品发展战略及政策建议

(一)东北地区农产品发展战略

(二)政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专题十四重点区域农业资源开发与农业综合发展

一、三江平原综合农业区

(一)资源优势

(二)存在问题

(三)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与途径

二、松嫩平原综合农业区

(一)资源优势

(二)存在问题

(三)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与途径

三、辽中南综合农业区

(一)资源优势

(二)存在问题

(三)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与途径

四、西辽河流域综合农业区

(一)资源优势

(二)存在问题

(三)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与途径

五、呼伦贝尔高原畜牧业区

(一)资源优势

(二)存在问题

(三)畜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与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系《东北地区有关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研究:农业卷》。本卷分综合报告、农业资源与环境篇和农业结构与布局篇。其中的综合报告即“东北地区有关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研究”综合卷的报告四;农业资源与环境篇,共8个专题,其中资源4个,生态与环境4个;农业结构与布局篇,共6个专题,其中包括区域发展的专题。东北地区农业问题是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之一,其涉及面很广。本报告没有涉及农业的所有领域,仅按其研究宗旨,提出若干为国家制定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的意见和建议。本报告也不是一部系统的专著,实际上是专题报告集,但专题报告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围绕着一个共同目标进行研究的。对各级政府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亦可供相关科研人员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系《东北地区有关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研究:农业卷》。全书系统分析了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是解决问题与矛盾的有效途径。认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转变目前以农为主、农牧结合为农牧并重、协调发展,调整的关键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和优质稻谷生产。同时,重点实施三江平原综合治理、黑土带保护、种稻改良盐碱地和沙地植桑养蚕四大工程。  本书对各级政府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亦可供相关科研人员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东北地区有关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研究
9787030183644
如需购买下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战略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9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精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战略研究是科学出版社于20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327.3 的主题关于 农业经济-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东北地区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