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贤辨才
察贤辨才封面图

察贤辨才

黄书元, 主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2.0

书籍简介:

《党政干部科学发展观历史文化读本》主要讲述古代历史上人物先进事迹。他们上至皇帝,下至小吏,在处理政务的过程中却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红线,即做利于社会、利于人民的事情,不做不利于社会不利于人民的事情。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为本与之一脉相承,又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地位,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察贤辨才》主要阐述历史上统治者如何选拔任用和管理人才。

书籍目录:

治国用才

周公吐哺待贤士

“楚虽有材,晋实用之”

魏文侯用人崛起

赵王委蔺相如以重任

刘邦尊儒取天下

高歌《大风》.求猛士

贾谊才高忧郁而死

汉之得人于兹为盛

曹操三下求贤令

刘备三顾茅庐

王猛一岁五迁

唐太宗推诚任玄龄

武则天倚重狄仁杰

北宋用人官多成灾

忽必烈信用“聪书记”

马皇后以才为国宝

努尔哈赤器重读书人

皇太极大胆用汉人

察贤辨才

秦穆公自责用孟明

求贤如求千里马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时光易逝及早用材

王莽谦躬未篡时

孙权不疑诸葛瑾

长孙皇后尊贤避亲

唐太宗拔擢马周

韩愈惜才助贾岛

宋太祖慧眼识齐贤

宋太宗重大节用吕端

宗泽慧眼擢岳飞

辽圣宗以人才为宝

知人不易,用人更难

刘基知人又自知

康熙帝慧眼识施琅

雍正帝用李卫之长

随才任使

商用伊尹灭夏桀

孟尝君用人不拘一格

主父偃岁中四迁

出身奴虏的托孤大臣

汉武帝顾托得人

因材换职两县皆治

唐太宗知人善任

太宗择人,唯才是与

姚崇不因私去贤

宋璟力除裙带风

刘晏理财用才

唐宣宗寝宫记县令异政

范公用人爱憎分明

金世宗取才于暴君之朝

元世祖用郭守敬治水

朱元璋老少参用

左公刚毅砥砺书生

康熙帝善用河臣

雍正帝用人重才技

林则徐用人不拘一格

荐贤自荐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墨子奔走鼓吹“尚贤”

以贤荐贤人才荟萃

毛遂自荐脱颖出

小甘罗自荐出奇谋

萧何捐嫌举曹参

举贤良对策论国是

出身僮仆的大将军卫青

李恢自荐治南中

羊祜病危荐杜预

唐高祖“既往不咎”用李靖

张嘉贞逢时得超擢

娄师德大度荐狄公

毕士安力举寇准

“朋党”与荐贤

程元凤举人无私

元世祖不论资历用安童

杨士奇为国荐贤才

贤臣荐清官

鲁亮侪义不代贤

捐弃前嫌

齐桓公释仇用管仲

秦穆公“五羧”挽贤相

敌将可赦仇者先封

汉文帝纳谏赦魏尚

曹操不念旧恶

陈霸先多用敌将

赵普荐才百折不挠

成吉思汗用人不计恩怨

元世祖用宋金两国状元

朱元璋不以前过为过

朱元璋敬请刘伯温

李白成用人不计前嫌

努尔哈赤化敌为友

雍正帝不计私怨用鄂尔泰

用人之论

韩非“法、术、势”的用人术

秦国的逐客风波

刘邦用人不以无过为贤

汉文帝不以口辩用人

董仲舒论养士以求贤

东方朔论得士

王褒论君主求贤

桓谭论人才乃国之大宝

开科取士,选用贤才

王安石论举贤任能

叶适论“养士”、“取士”与“任官”

刘基著书论人才

张居正选才六原则

沈文奎论用人之道

前言

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是治理一个国家的关键。汉代桓谭指出:“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宋代王安石也指出:“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清代沈文奎反复强调:“古来成事业者,要求实用,不贵虚名,而欲求实用以图事功者,尤必以得人为第一。”这些都说明正确地选拔和任用人才对于国家的兴亡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历来都很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周公不仅重视人才,而且还尊重人才、礼贤下士,一旦有贤士来访,即使他正在洗头,也要握住头发去接见;即使在吃饭,也要吐出咀嚼的食物,以接待来宾。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的爱贤典范,成为千古之训,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说。汉代的开国皇帝刘邦指出他能得天下的原因就在于任用贤才:“夫运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这一段话说明得天下人才是关键。唐太宗知人善任,如高士廉公正无私,不结朋党,即以其为吏部尚书;岑文本长于文章,即供职于中书省;杨师道平和忠诚,即以为侍中,随侍左右;刘洎秉性坚贞,热心于公益之事,即授民部尚书;马周任使称意,才堪大任,即破格拔擢,十几年间,由布衣列宰相之班。在唐太宗正确的用人政策指导下,贞观时代人才辈出。清代康熙皇帝在众多大臣反对的情况下,任用郑氏降将施琅收复台湾。康熙帝的这一果断决策是建立在真正了解施琅的基础上。施琅受知遇之恩,果然不负康熙帝的厚望,为统一台湾大业做出重大贡献。

在朝代的兴亡更替中,人才是一个关键因素。正确地选拔和任用人才,则国必兴盛;反之,则国必衰败。即所谓“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是也。

我党提出了科学人才观,如何树立科学人才观是当前摆在广大领导干部面前的问题。望本书的编写能为广大领导干部选贤任能提供借鉴,为树立科学人才观提供参考。

内容摘要:

  在朝代的兴亡更替中,人才是一个关键因素。正确地选拔和任用人才,则国必兴盛;反之,则国必衰败。即所谓“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是也。我党提出了科学人才观,如何树立科学人才观是当前摆在广大领导干部面前的问题。本书收录了历史上著名的人才选用故事。本书能为广大领导干部选贤任能提供借鉴,为树立科学人才观提供参考。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透视历史……  有功则赏,有罪则罚;其人苟贤能,虽仇必用;其人苟庸愚,虽亲必弃……  一部学者写给领导的书。历史事实是相对稳定的,历史的意义却历久常新。众多知名学者撰文,以详实的资料,生动的表述,为广大领导干部,提供一部可资借鉴的历史文化读本。【作者简介】  《党政干部科学发展观历史文化读本》丛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系等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学者组成的专题写作组集体写作而成。主编黄书元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副主编赖长扬主攻中国史学史,发表论文数十篇,与人合作著作多部,具有丰富的大型文化项目策划、组织经验。赵禄祥长期从事党政领导工作,深切了解党政领导干部的历史需求,主编的史鉴类图书曾获国家图书二等奖。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察贤辨才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党政干部科学发展观历史文化读本
9787010076010
如需购买下载《察贤辨才》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8装帧平装
页数 240 印数 10000

书籍信息归属:

察贤辨才是人民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C96-092 的主题关于 人才学-中国-古代-干部教育-学习参考资料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