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影响
民国时期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影响封面图

民国时期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影响

郭云, 著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36.0

书籍简介:

本书以1927~1937年的中国科学文化为考察对象,论述这一时期科学文化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这一时期,中国的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开始进入有组织、有目的的发展创造阶段,并且出现了大众化的传播趋势,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作者介绍:

郭云,女,汉族,1972年出生,山东淄博人。现为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教师。200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发表过《论“五四”传统的现代意义》、《试论中国近代科学文化的体系化进程》等论文。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章 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科学文化的萌芽

一、近代化视阈中的传统文化和古代科技

二、“师夷长技”——中国传统文化转变的开始

第二节 “两种文化”的分化及科学文化独立地位的凸显

一、“科学”概念的准确化

二、科学文化独立地位的凸显

第二章 1927-1937年自然科学的学术化发展

第一节 近代科研机构体系的初步形成

一、政府科研机构

二、私立科学研究机构

三、各大学的研究所

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进步与学术交流的多样化

一、科学研究的进步

二、学术交流的多样化

第三节 高等院校科技教育的规范化发展

一、科技教育的重视与提倡

二、科技课程体系的充实完善

第三章 1927-1937年科学文化的大众化传播

第一节 科普宣传多样化

一、科普出版走向繁荣

二、直观形象的科普宣传

第二节 科普内容平民化

一、大众化的宣传宗旨

二、通俗化的传播内容

第四章 1927-1937年科学文化的人文影响及意义

第一节 人文知识的科学化追求

一、学习自然科学,开阔人文视野

二、采用科学方法,深化人文研究

第二节 科学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出路

一、科学文化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文化建设思想

二、知识界对科学文化的肯定及追求

三、科学中国化与科学文化建设

第五章 1927-1937年科学文化的社会化实践及意义

第一节 科学的技术性转化及影响

一、制定科技奖惩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

结语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民国时期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影响(1927-1937)》以1927-1937年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为考察对象,指出这一时期科学(化已经进入有组织、有目的的发展创造阶段,并出现了大众化的传播趋势。这一方面深刻影响了人文社科领域,使人文知识分子纷纷用自然科学的标准和要求衡量人文学术;另一方面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科学的技术性转化直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而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也被寄予厚望,对中国的政治科学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民国时期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影响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3013499
如需购买下载《民国时期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影响》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知识产权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 184 印数 700

书籍信息归属:

民国时期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影响是知识产权出版社于2012.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322.9 的主题关于 科学史-研究-中国-1927~1937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