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德关系史论
近代中德关系史论封面图

近代中德关系史论

孙立新,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年代:2013

定价:40.0

书籍简介:

本书汲取了中外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对近代中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和思考,力图摆脱外交史、事件史和条约史的编写模式,全面展示关系史应该包含的涉及到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真正体现中外双方“相互的”而非单方面的关系。

作者介绍:

孙立新 山东省即墨市入,曾就读山东大学、美因兹大学和奥格斯堡大学,获德国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山东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近现代史和中德关系史,已出版《百年巨变》和Das Chinabitd der deutschen protestantischen Missionare des 19Jahrhundens等专著、译著和论文集8部,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和Asia Europe Journal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译文和书评80余篇。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部分:理论方法论探索一、帝国主义理论从“中心”到“边缘”的视角转换(一)以欧洲为中心的帝国主义理论(二)“边缘取向的”帝国主义理论(三)西方帝国主义理论的辩护倾向(四)西方帝国主义理论的学术启示二、“跨文化相互作用”的理论和实践(一)从现代化理论到跨文化相互作用理论的转变(二)跨文化相互作用的理论构想(三)跨文化相互作用理论在实践当中的运用

第二部分:19世纪德国新教传教士的跨文化接触和感知三、新教传教的“文化帝国主义”(一)德国新教中国传教的兴起(二)布道、建站、办学、行医(三)“精神征服”的主观意志四、花之安的中国研究(一)从传教士到“汉学家”(二)翻译和诠释中国古典作品(三)撰写中国报道,勾勒中国图像(四)论证基督教传教事业的合理性五、德国新教传教士论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一)指控基督教新教传教的社会舆论(二)德国新教传教士的反击(三)对于“真正的”原因的探寻

第三部分:卫礼贤与中德文化交流六、论东西方文化(一)反观自身,检讨西方文化(二)揭示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三)倡建“世界新文化”七、以传教作为文化交流的媒介(一)一种全新的传教方法(二)重新认识基督教教义,坚决反对宗教狂热(三)综合东西方文化,建立大同世界八、创办“尊孔文社”(一)崇拜孔子人格,得领儒门遗泽(二)研讨中德学术,推动文化交流(三)冲决宗教藩篱,追求“永恒真理”

第四部分:德占胶澳与中德相互作用九、从海洋战略角度看德占胶澳事件(一)德国海洋战略的兴起(二)德国海军建设的进行(三)在中国沿海占领海军据点计划的形成(四)“选港之争”与出兵胶州湾(五)德占胶澳的“得”与“失”十、帝国主义时代的中德“合作”办学(一)德国在华创办大学的提议(二)中国政府的回应与中德谈判(三)中德联合创办“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十一、德占时期青岛中国人社会(一)德意志帝国占领前的青岛(二)劳工阶层和商人群体(三)文人士绅和青年学生(四)买办、华人警察和职员(五)前清遗老遗少十二、青岛中国商人群体的形成(一)德占前的商业贸易和商人(二)德占后中国商人的重新聚集(三)对殖民政策的抗争(四)与外商的合作和竞争

第五部分:近代中德关系史德文文献和档案介绍十三、德文著述提要(一)当事人的报道(二)研究性著作(三)资料整理和汇编十四、德文档案馆藏状况简介(一)联邦档案馆柏林分馆(二)联邦档案馆弗赖堡分馆(军事档案馆)(三)柏林外交署政治档案馆(四)柏林普鲁士机密国家档案馆(五)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档案馆

内容摘要:

《北京师范大学师范文库:近代中德关系史论》汲取了中外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对近代中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和思考,力图摆脱外交史、事件史和条约史的编写模式,全面展示关系史应该包含的涉及到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真正体现中外双方“相互的”而非单方面的关系。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近代中德关系史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文库
9787100098755
如需购买下载《近代中德关系史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商务印书馆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近代中德关系史论是商务印书馆于201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829.516 的主题关于 中德关系-国际关系史-研究-近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