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股东、公司治理与治理效率研究
机构股东、公司治理与治理效率研究封面图

机构股东、公司治理与治理效率研究

赵敏, 著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23.0

书籍简介:

通过构建机构投资者与控股大股东之间的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研究我国机构股东在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中的作用机理,通过模型的推导与分析发现:机构股东是否采取监督策略取决于其判断公司治理状况好坏的概率,机构股东持股比率越高、持股时间越长越倾向于选择监督策略。并运用事件研究法(CAR)研究了神火股份可转债、万科地产公司章程修订以及清华同方、金牛能源股改三个机构股东积极行动等案例。

作者介绍:

赵敏,女,1978年生,江苏省淮安市人,2009年3月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财经大学讲师,主要担任国际会计(双语)及会计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在《当代财经》、《财会月刊》、《财会通讯》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多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校级课题2项。主要研究方向是公司治理问题中机构投资者的角色定位及基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相关实证与案例探究。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第四节 主要创新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机构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研究

第二节 机构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

第三节 公司治理相关理论评述

第三章 机构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博弈分析

第一节 我国所有权结构与公司治理问题

第二节 机构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博弈

模型构建及解析

第三节 博弈模型均衡解分析及政策建议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构股东积极行动的制度背景及案例研究

第一节 我国机构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制度一背景分析

第二节 我国机构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案例研究

第三节 我国机构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现状及障碍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机构股东对高管薪酬机制影响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假设

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描述性统计

第三节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机构股东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机构股东影响公司价值的机理分析

第二节 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描述性统计

第四节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的相互交织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先天性缺陷,这一缺陷导致控股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案例比比皆是,而由于相关法律与制度的缺失,我国中小股东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少之又少,其维权的艰辛从最近五粮液的“诉讼门”事件中可见一斑。拥有“股市维权先锋”称号的股民谭正标在进行了一系列的维权行动后,就曾感叹道:如果“朝中无人”,中小股东在维护自己的权益方面不可能走得太远。
那么谁最后能成为这“朝中之人”?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1999年初,在证监会“超常规、创造性地培养与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政策扶持下,我国机构投资者迅猛发展。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颁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4·29通知》),该通知开启了非流通股逐步流通的大门,国有股与法人股逐渐退出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率不断提高。在机构投资者队伍逐渐壮大的今天,我们不禁要问:机构投资者这一新生力量能否成为中小股东的有力代言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这是促使《机构股东、公司治理与治理效率研究》进行机构投资者治理功能研究的一个原动力。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机构股东、公司治理与治理效率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11355031
如需购买下载《机构股东、公司治理与治理效率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广州出版单位暨南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3.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机构股东、公司治理与治理效率研究是暨南大学出版社于2010.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279.246 的主题关于 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管理-研究-中国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