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门店谈判纪实
板门店谈判纪实封面图

板门店谈判纪实

郭维敬, 著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0.0

书籍简介:

本书作者作为板门店谈判见证者,来记述谈判的经过和谈判过程中鲜为人知的细节和情况.比较客观地记述和评价双方谈判斗争的经过。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真实地还原了这次影响人类历史的谈判的面貌。当然作者的思想和语言还打有红色中国那个特定时代的印记。

书籍目录:

作者前言

第一章谈判的起始

第二章谈判双方的决策与评估

第三章回望那段峥嵘岁月

第四章从开城到板门店谈判序幕这样拉开

第五章军事分界线之争

第六章停战监督与主权保卫战

第七章撤军问题谈判始末

第八章战俘问题创历史记录的马拉松谈判

一、双方方案对比与剖析

二、名单争论之后美方的尴尬与被动

三、一个意味深长的插曲

四、遣返与释放的对峙

五、当头棒喝活捉杜德

六、美方的休会、逃会与中断谈判

七、杜鲁门政府走进死胡同,再返谈判桌

八、艾森豪威尔的和一战一和路线图

九、哈里逊改弦易辙,马拉松谈判画上句号

第九章最后一战迎来停战

第十章遣返纪实:强烈的反差

一、周全细致的遣返安排

二、遣返时刻见真情

三、士兵战俘和将军战俘的肺腑之言

四、信守停战协定,劝说遣返

五、反差强烈的遣返画面

第十一章战后的硝烟

一、美方自食苦果

二、战俘解释工作理性与暴力的最后较量

第十二章人道主义奏凯歌

一、美军政当局的惶恐

二、“当中国人的战俘是一种奇遇”

三、西方媒体惊诧的一项举措

四、俘虏心目中的“世界第一等战俘营”

五、道德力量超越时空

六、几十年后佳话频传

附录一:朝鲜停战谈判始末纪要

附录二:朝鲜战争的长期阴影

参考书目

后记

前言

1950年冬初,我响应祖国号召,由广西梧州军中只身北上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从此,我在朝鲜战地共度过近六个春秋,曾先后参与过联合国军战俘的管理、转化工作,朝鲜停战板门店谈判代表团的多项工作。1954年停战后各项工作告竣,我又被调到志愿军政治部工作了近两年时间。

朝鲜半岛这个当年弥漫战火的地方,与我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可以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回顾我在大半生中,不论身处什么环境,跌宕起伏,或顺或逆,都同样始终在内心中对在朝鲜度过的那段战斗岁月,有一种难以忘怀的浓郁感情。出于这种感情的涌动,我于1997年完成了《第一等战俘营联合国军战俘在朝鲜》的写作,继而我又于2000年译出了我赴美探望女儿时发现的一本书《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Korea:TheFirstWarWeLost)。这是一本美国人比较客观地进行反思的书。去年秋,我又应出版社之约,开始着手撰写这本《板门店谈判见证录》,这无疑是本难度较大的书,因此,我只有怀着十分虔敬的心境郑重来写。作为见证人,我总感到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来抒发当年的民族自豪感。

为什么在进入耄耋之年后,我还要不顾年老多病,而勉力写这本书呢?说来不外有以下两个重要原因在驱动我。

首先,我自亲身经历中,深切感受到朝鲜战争对我们民族来说,绝不是一次寻常的战争,而是一次震惊世界的伟大战争。

试想当年恰值建国伊始、百废待兴,而被迫要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16国军对垒,对一个民族来说,这需要何等的魄力!在经过三年多的战场殊死较量,两年多的激烈谈判斗争之后,终于挫败对手,达成停战,取得可使我们民族永远自豪的胜利。难道这还不是一曲可歌可泣、值得永远赞颂的民族英雄史诗吗?

其次,1998年我在美利用美国大学的丰富馆藏,曾对美国几十年来的朝鲜战争“研究热”进行了一番研究。我惊奇地发现美国上自总统、国务卿、三军参谋长等众多政要,下至不同年龄的战史专业人员,都对朝鲜战争十分关注。据麦克法兰(Mcfarland)所编撰的《朝鲜战争书目目录学》(TheKoreanWarAnAnnotatedBibliography)载,截止到1996年,美国共有2300余种关于朝鲜战争的各类出版物面世。其中写板门店停战谈判的书就有39部之多。从书的落款署名可以看出,其中有杜鲁门、艾森豪威尔两届政府分别编撰的《谈判》类书,有当年国务卿艾奇逊、联合国军后两任总司令李奇微上将、克拉克上将(停战协定签字者)、美国第一任首席谈判代表乔埃中将等人亲撰的专著。

对美国朝野如此在长时间内热衷于研究、总结朝鲜战争,我在开始时很不理解,但后来在进一步阅读中,却发现原来美国因历史上第一次被挫败,心理上不平衡,在努力探寻经验教训并使之成为举国的“集体记忆”。关于这一点,美国历史学家沃尔特.G,赫尔姆斯在《停战谈判的帐篷和战斗前线》(TruceTentandFightFront)一书作了最权威的诠释。他说:“如果因为没有取得胜利,就忽视或忘记在朝鲜战争的战场上和谈判过程中通过千辛万苦而得来的教训,那才是真正的不幸。”

美国这样对待朝鲜战争中受挫的教训,那么我国究竟是如何对待朝鲜战争取得的胜利的呢?我感到反差太强烈,令人感慨万端!

首先,我国当时的主要领导人无一人对朝鲜战争着墨写出过一本专著,甚至连在朝鲜指挥战争,战功卓著,被国外评为中国英雄的彭德怀元帅,主持谈判有深谋远虑的李克农上将也同样没有留下任何专著。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才算结束了视写朝鲜战争为禁区的局面。至这时才有洪学智、杜平、柴成文将军等人的破冰之作问世,接着又零星出了几本相关著作。正因如此,我国当今60岁以下的人对朝鲜战争不甚了解,广大中青年与在校学生对朝鲜战争更是完全陌生,处于茫然无所知的状况。历史可以鉴往知来,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难道我们真的不再需要历史,或者漠视历史,竟会坐视朝鲜战争中全国人民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一段空前的民族光荣史,在“集体记忆”萎顿中消失湮灭?不,不!朝鲜战争这场为中华民族赢得巨大荣誉的战争,将千秋万代永放光芒。

正是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思考,我才在心头燃起写作的愿望,总希望自己在来日无多的有生之年,竭诚为我们民族浴血奋战的英雄儿女,也为当年板门店代表团的一代民族精英日日夜夜殚精竭虑挥洒汗水所进行的神圣事业,尽一点传扬的微薄之力。但限于年龄及资料的短缺,恐仍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疏漏之处。尚望健在的诸位老领导与战友及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郭维敬2008年6月19日

于郑州寓所

后记

我写板门店谈判有一个很长的心路历程。20世纪90年代初,原一道南下广西的战友们要编一本文集,我应约写出了《板门店代表团工作琐忆》。之后在南北各地老战友的怂恿推动下,我萌生了系统写志愿军以人道主义宽待联合国军战俘和板门店谈判的强烈愿望。

带着这个愿望,我先后专程赴北京、济南、太原等地进行了有计划的访问,企图通过访问,一方面求教征询意见,一方面调研收集资料。事实证明访问取得丰硕成果,除达到上述两个目的外,还与大家建立、恢复了联系,这方面我感触很深,受益也确实很大。

我在京访问的范围很广,见到了各方面的有关老领导和战友,现列表于后。

另外,我还在北京走访了原志愿军副参谋长王政柱将军、彭德怀元帅原办公室主任王炎,向他们咨询求教。后来,我又在郑州、太原、济南分别访问了原《志愿军报》主编王楠,原志愿军政治部敌工部翻译周道及美籍“和平战士”(原拒遣回美战俘)温纳瑞斯等。

本书写作中最突出的着眼点,在描述板门店谈判的艰辛,以及抒写我代表团成员在国际军事谈判中具有文韬武略,刚柔相济的斗争艺术,坚韧不拔的精神,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

材料来源是多方面的,如:《人民日报》1951年谈判初到1954年,有关朝鲜停战谈判、战俘遣返、解释工作全程的大量报道;中国和平委员会用英语编撰的《朝鲜停战谈判资料汇编》(DocumentsandMaterialsOntheKoreanArmisticeNegotiations);杜平将军、解方将军、柴成文将军等有关板门店谈判的著作、文章及其他多人相关著作。此外,还参阅了美军界名人,谈判代表,美、英战史作者的著作。应该特作说明的是,为了细节真实,书内在某些有关谈判过程的叙述中,曾大量引用杜平、解方、柴成文等老领导的描述,因为他们作为代表团主要领导成员,其文字更权威可靠。在此,特谨表谢忱!

本书篇幅不大,容量受到限制,因此只能用粗线条表述,疏漏之处自属难免,谨希当年的老领导、老战友们及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指正!

最后还必须说明的是,经过半个多世纪,中美关系已发生了巨大变化,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基辛格国务卿访华后,中美已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从此两国人民友好往来频繁。近年来中美双方又开展了战略经济对话,增进了相互理解和战略互信,取得了丰硕成果,前景广阔,值得期待。

我写本书只是为了追溯历史。历史是既成事实,谁也抹杀不了,将之如实写出留给后人作为借鉴,可使后人触摸历史。但历史是发展的,谁也不能用凝固的目光看待历史。

郭维敬

于2008年6月20日谨书

内容摘要:

  为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朝鲜战争,了解朝鲜战争中全国人民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一段空前的民族光荣史,为了这一段“集体记忆”不被消失湮灭,本书作者特著这本《板门店谈判见证录》。本书汇集了当年亲身参加这场谈判斗争的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各个部分的领导和一些同志的回忆记述或当时的日记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将这场军事外交斗争的具体情况展示在读者面前。  本书通过对当年亲身参加这场谈判斗争的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各个部分的领导和一些同志的回忆记述和资料整理,真实再现了板门店谈判的历史。写作中最突出的着眼点,在于描述板门店谈判的艰辛,以及抒写我代表团成员在国际军事谈判中具有文韬武略,刚柔相济的斗争艺术,坚韧不拔的精神,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为了细节真实,书内在某些有关谈判过程的叙述中,曾大量引用杜平、解方、柴成文等老领导的描述,因为他们作为代表团主要领导成员,其文字更权威可靠。【作者简介】  郭维敬,1925年出生于山西洪洞县。清华大学毕业。1949年春响应号召南下作战,在部队任记者、干事。1950年冬,由总政派遣入朝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曾先后参与联合国军战俘管理、教育工作,板门店停战谈判及志愿军政冶部多项工作,任干事、股长、翻译组长、助理员等职。1956年回国转业河南,曾先后担任县、地两级教育行政领导工作。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后,先后在中学、大学任教,1990年离休。离休后积极从事朝鲜战争及共和国早期研究,笔耕不辍。重要译著有:《第一等战俘营联合围军战俘在朝鲜》,由柴成文将军作序;《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美)贝文.亚历山大著,李德生上将作序;《共和国早期的故事》,由毛泽东丰席原秘书李锐作序。此外,还有一些文章及译作散见十报、刊。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板门店谈判纪实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34752667
《板门店谈判纪实》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郑州出版单位大象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板门店谈判纪实是大象出版社于2008.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831.2 的主题关于 朝鲜停战谈判-史料 的书籍。